《我有一個夢想》讀書筆記
1963年8月,馬丁參加組織美國25萬黑人“自由進軍”華盛頓的示威游行,群眾高呼:爭取就業(yè)!爭取自由!他在林肯紀念堂發(fā)表了震動人心的演說。他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在佐治亞的雷德丘陵,昔日奴隸之子將能像兄弟那樣,坐在一起。”他為這一夢想做出了努力。這一年美國《時代》周刊選他為第一號新聞人物。1964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這年他35歲,是這項獎金最年輕的獲得者。他從奧斯陸接受和平獎金歸國時,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在亞特蘭大舉行的“金博士宴會”上,各行各業(yè)的白人和黑人在宴會上齊聲高唱“我們一定勝利”的歌曲,實際上是向種族主義者顯示自己的力量
1965年1月,馬丁在亞拉巴馬州組織了示威群眾為爭取黑人選舉權(quán)的斗爭,這場斗爭發(fā)生了流血事件。馬丁被捕入獄,不久獲釋。這次斗爭取得了成功,它促使該州通過了選舉權(quán)法案,還吸引了許多自由主義的白人參加到斗爭行列中來。
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quán)運動領導人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洛蘭汽車旅館二樓他臥室外的陽臺上被槍殺。當時,他正倚著陽臺的欄桿,同民權(quán)運動的領導們——霍西·威廉斯、杰西·杰克遜和拉爾夫·阿伯南西在一起。
他的失去,是世界民權(quán)運動的極大損失,也是世界黑人和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的一大損失!
提到馬丁·路德·金,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于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大型和平示威集會上發(fā)表的。聽眾多達20多萬。這篇演說詞回顧了林肯解放黑奴的歷史,揭露了黑人當時的悲慘生活現(xiàn)實。更用大量的篇幅憧憬了黑人自由與美好的未來。聽眾無不為之自由之聲而感到震撼,這篇演講稿也隨之一舉成名。
畢竟,翻譯是一種非常困難的工作,同時由于翻譯是一種網(wǎng)眼很粗的過濾器,經(jīng)過這道過濾,馬丁那富有多情色彩和表現(xiàn)力的語言無疑失去了很多韻味。但英語和漢語一樣,具有文筆優(yōu)美的特征。馬丁語言真切,言辭鏗鏘;運用了兩種語言共有的對偶、排比、層遞、反復等修辭方法。句式長短結(jié)合,又以短語為主。詞語與口頭語言相結(jié)合,雅俗共賞,充分展示了語言之美。
英語畢竟是另一種語言,他所表達的形式自然與漢語不同。全文充分運用同位語從句,幾乎每說我有一個夢想,后面跟的都是該從句;它的時態(tài)以現(xiàn)在時為主,但中文中無法表現(xiàn)出時態(tài);此篇文章充分運用了非謂語動詞做主語、賓語、定語及狀語。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學工底。
馬丁·路德·金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和平主義者,他的貢獻不可否認。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他的努力不能說是付諸東流,也是見效甚微。60多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zhì)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被白人所歧視。馬丁·路德·金主張以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看來是行不通的。當年的抗日戰(zhàn)爭,如果中國人也用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話,中國早就滅亡了!縱觀歷史,當年的圣雄甘地同樣主張用非暴力方式把英國人驅(qū)逐出自己的土地,結(jié)果還是通過暴力戰(zhàn)爭的方式獲得了獨立。作為流亡者的黑人,為什么不拿起手中的武器與百人抗爭到底!
直到現(xiàn)在,黑人依然沒有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去與白人斗爭。今天,釣魚島問題與東海問題一樣是懸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談判還是以武力鎮(zhèn)壓,答案不言而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