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讀書筆記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稻盛和夫給青少年寫的勵志書籍《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感慨良多,受益匪淺。書中的每一章節都能使我浮想聯翩,字里行間更是透著一股魔力,一種力量。語言雖然樸實,但足以振聾發聵,震撼人心,給人醍醐灌頂之感。讓我這個在浩瀚海洋中毫無目的漂浮一年的扁舟,隱約看見了指引前行的燈塔。
自己受益匪淺是好事,但有句廣告詞說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抱著一種“利他”的心理,我想同我一樣迷茫沉浮在社會大潮中的年輕人,分享那或許可以指引我們成功到達彼岸的燈塔發出的光。當經理表達了要做青年讀書會的時候,我便欣然答應了。
本書一共包含了兩個比較重要的思想:一是,“作為人,何為正確?”;二是,“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先生力求從這兩個方面教導年輕人,先要做一個好人,其次要努力工作,最終取得人生和事業的成功。
讀書會中,各位同學相互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說,“‘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問題太深奧了,我才活了二十多年,真不知道怎么回答!”還有的同學說,“‘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太寬泛了,我到底付出多少努力才‘不亞于任何人’呢?”在這里,我想就自己對于這兩句話的理解同大家進行分享。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句話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所有著作中都是以問號做結束的。在他寫給青少年版的這本《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中也是一樣。于是便有同學讀完此書后發生這樣的疑惑,“稻盛先生在一開始便拋出了這么個問題,為什么我讀完這本書,發現稻盛先生最終并沒有說明答案是什么?”如果大家都以這種思維看書,上述同學發出“‘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問題太深奧了,我才活了二十多年,真不知道怎么回答!”的調侃,也不足為怪了。在我認為,“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句話雖以問號結束,但并不是作者的疑問,更不是作者想讀者就這一問題做一個比較明確的回答,我相信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所以,確切的說,這句話事實上是一種反問,是稻盛先生希望大家在做任何事前,事先問一下自己,“做這件事對嗎?”“如果我這樣做是否正確?”其實,如果你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這樣問一下自己,做這件事本身的對與否,做的方式的對與否,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心中都是有正確答案的。這就是我們古代先賢有關“良知”的思想,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打一出身,心中便已有了評判是非的標準,做什么事是對的,做什么事是錯的,世人都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至于大家都知道做一些事是錯的,為什么還有人去做呢?比如搶劫、盜竊。社會上很多事情都是為情勢所逼,或為生計,或為貪欲。但做了壞事的人都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這也就是為什么強盜在搶劫后要跑,小偷在偷東西后要擔驚受怕,因為他們打心底是知道這樣做是壞的、不正確的。
這樣說來,“作為人,何為正確?”是有答案的,雖然不能直面地給出答案,但我們知道,只要在做每一件事前,問一下自己“作為人,何為正確?”便就有了做這件事對與否的答案。我們要憑良心做事,做對的事情,做好的事情,做“利他”的事情。稻盛先生創辦kddi并獲得巨大成功,這同他“利他”的思想具有不可切割的關系,正是有了他“為社會盡力”的志向,才有了他創辦kddi的堅定意志,也正是有了他“為世人盡力”的志向,才能實現kddi高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