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篇精選》讀書筆記
三是“創造兒童的樂園,敲碎兒童的地獄”正是當今兒童教育健康發展的標志。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再次回憶和品位陶老的有些話語,是預見?是先卜?還是巧合?所有的答案均是否定的。我們在感受震撼驚詫的同時,更應該是一種思考和學習。不妨再來看一下20世紀時陶行知的理念與今天教學改革的一次對比。陶老“提出十條具體建議”是:解除兒童的恐怖;打破重男輕女之風;提倡兒童衛生;拯救文化饑荒;培養人才幼苗;提倡兒童娛樂;開展托兒所運動;建立兒童工學團;培養合理之教師父母;拯救戰區兒童。而今幼兒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廢掉電視臺恐怖片段播出,人人享受義務教育,加強園所所有衛生管理機制制度化;注重個性發展和人才培養;加強寓教娛樂;各地辦起高質量、高品位的幼兒園區;加強幼師培訓,持證上崗;全球性的災區人道性救援,關心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如此相似,那絕非偶然,是陶行知先生高鶩見臨,遠見卓識的歷史見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部分兒童家長對子女的培養投入不斷加大,什么學習班也報名參加,什么“好”東西也讓孩子去吃,我想陶行知先生若看到你如此必切,也未必能高興起來。因此它是尊重規律而善于利用教育規律的教育家,不妨在這里我借用陶老的一段話送給望子成龍心切,正在揠苗助長的父母和老師們,興許對大家會有無限的啟迪:“我們對于兒童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導是解除兒童痛苦,增進兒童幸福之正確路線。我們必須沿著這條路線進行,才能使兒童脫離苦海進入樂園。”
品讀了陶行知先生的名篇之后,我猶如魚兒渴望大海、雛鷹向往藍天、孤舟期待回到久違的港灣般。一種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的情懷油然而生。試想,似乎一個世紀前的教育理念,依舊指導著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可見它的科學性、規律性、人文性絕非尋常!我將不遺余力地沿著陶老為祖國教育指明的方向,腳踏實地為當地的幼兒教育演好“孫悟空”,兒童喜歡的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