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篇精選》讀書筆記
“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學木匠,木匠學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木匠,他哼成了木匠先生。”這是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對我們的一句敬告。實不相瞞,之前對這位先輩有所耳聞但不十分了解,一次偶然機會我通讀了《陶行知名篇精選》一書,品讀下來感慨萬千。陶老的教育理論不僅源于實踐而高于實踐,絕非是趙括的紙上談兵。600萬字的教育論著,用他所歷經(jīng)的事例闡明了陶行知老人對我國教育法的前瞻性和實效性,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現(xiàn)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的楷模。他留給我們的絕對不止是跨世紀的教育理念更是我們教育界無盡的思考。
首先,陶行知先生極具前瞻性的目光令我們無限敬仰,早在1933年3月陶先生在上海大夏大學演講中就以《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為題闡明了當時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滯后和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然而幾十年過去“應試”教育始終緊錮著教育發(fā)展的腳步,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錢學森老先生在晚年感嘆:“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中國人并不笨,楊振宇、李政道身上流淌的是“龍”的血脈,物理學家高琨生于上海,是位地道的華人同樣也得到了諾貝爾獎,追朔根源也沒有中國大陸求學經(jīng)歷,唯有莫言才打破了中國學子不曾獲取諾貝爾獎的神話傳說。的確,中國需要的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創(chuàng)造性的開拓者。時任總書記的對教育工作也做過這樣的論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小平同志也強調(diào):“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那個不會a b c d 照樣干革命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正在步步的深入到學校教育的每節(jié)課堂、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角角落落。陶老之夢、中國之夢正在我們這代人的腳下逐步實踐著。
其次陶行知先生是“有教無類”思想的先行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還是在上海大夏大學演講中闡述了他對兒童教育的觀點,“壞蛋”愛迪生曾被逼迫出校門,后來成為一個聞名全球的科學家,這要慶幸他有位善于施教的媽媽。牛頓生下來小的像只老鼠,體重僅有三磅,豈料這只小老鼠就是世界文明的科學家,據(jù)記他小時候并不聰明,誰也不會看出他就是未來的天才。假使我們給孩子自由行動:“我相信千百孩子之中一定有一個小孩是天才,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發(fā)明者。”用現(xiàn)代人的觀點來說那就是沒有不長莊稼的土地,只有不會中的的莊稼人,那么讓我們來說,那就是沒有不會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學習的老師。請看陶老在中華總協(xié)會上是怎樣看待他的每個小兒童吧!“我是小盤古,我不怕吃苦。我要開辟新天地,看我手中雙斧。”“我是小孫文,我有革命精神。我要打倒帝國主義,像個球兒打滾。”“我是小牛頓,讓人說我笨。我要用我的頭腦,向大自然追問。陶老先生還追問我們:“師范生(準教師)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師范生(準教師)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只有這樣才能飛進兒童世界里,看到他們的想法和追求,才能保護兒童的天性,留給孩子天真的想象和幻想,我十分贊成電視臺舉辦的《我愛發(fā)明》欄目,它的設立為廣大青少年搭起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平臺,吹響了現(xiàn)代中國教育前進的號角,更是陶行知老先生更想看到的一天。曾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沒有讀過陶行知一書,在中國不配做教師,的確如此。我若不是讀過《陶行知名篇精選》一書,我可真的不懂在家里要怎樣和自己的寶寶嬉戲、在學校里和小朋友們快樂地游戲,天真、活潑又不太懂事的狀態(tài)上哪里去找呀?和朋友邁步郊外又怎樣變成青春妙齡、激情四射的健康青年?陶老書中樸實無華的教導,質(zhì)樸易懂的舉例旁證,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明白了,有人曾說過的一段肺腑話語:你的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