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形象的讀書筆記
一:進行企業形象建設工程設計時應注意的三個效應:
1:組織抉擇的垃圾桶模型:“單邊政治”指有些人,集團其注意力總是集中在單一問題上,他們的好惡判斷總是在那一問題上打轉轉。
2:“無賴原則”人們在考慮制度案排時必須持定“人人應當被假定為無賴”這樣一種假設。制度設計要求達到的目的,就是不論人多么利欲薰心,必須通過完善的制度機制的鉗制功能,使人“規規矩矩”地服務公益。
3:“霍母斯馬車”法則:堪稱世上最理想的設計。
二:啟動企業形象建設工程時應明確的三個“效應”
1:“破窗理論”被打破的窗戶,威爾遜認為:“一扇沒有人去修理的被打破了的窗戶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它說明沒有人在乎它,于是這便會招來新的,更大規模的破壞行動,并且很快便會引來一系列其它形式的犯罪。”
2:“150人定律”不要忽視企業中的各種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的作用發揮。如有可能將相關正式群體的人員控制在150人左右,人們在多出這個數值的團體中合作的效率就會有所降低,當個體的生活圈子過于狹小時就會感到孤獨。
3:拉繩實驗:二人只是單獨總和的95%拉力,三人只是三人拉力總和的85%,八人則為49%,針對群體可能會降低個體的效率,特別是那些非常優秀的個體在群體中效率會大大降低的情況,企業決策者應考慮對特殊人才給予特殊政策,給這些優秀人才以寬松的個人空間。
三:實施企業形象建設工程應注意的四個“效應”
1:“80比20”法則:維弗列多.巴瑞多(意大利經濟學家),20%的時間和精力,產生80%的效果;20%的員工,為公司帶來80%的效益。
2:“海恩法則”,一起重大的飛機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而每個征兆背后還會有300起事故苗頭。“防微杜漸”
3:姆佩姆巴效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好的及時推薦,一時拿不準的不輕易否定;熱牛奶在冰箱里比冷牛奶凍得快!
4:“蘇步青效應”,企業要注重培養人才,營造人才成長的優良氛圍,使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將企業變為“人才孵化器”;“我已經培養出你們這一代數學家,你們超過了我,而你們還沒有培養出超過你們的數學家,這一點你們還不如我”
培養超過自己的學生——蘇步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