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通用14篇)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
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是開端,“午”和“五”古是互為通用,故稱端五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重五節(jié)、端陽節(jié),是記念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 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的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shù)字連系在一起。
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扭結在一起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在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五節(jié)的主要活動。端五節(jié)的習俗真是說也說不盡,有一首兒歌對它做了一個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2
荷花開了,茉莉花笑了,不知不覺,端午節(jié)到了。
家家戶戶都一定會有一瓶雄黃酒,大人們高高興興地喝酒,小孩們要在額頭上擦一點雄黃酒,據(jù)說,點雄黃酒能讓小孩平安、快樂。
端午節(jié)可不能少了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早早就準備好了糯米、粽子葉、棗子、肉等,到了端午節(jié)便把這些材料拿出來。把粽子葉折成漏斗狀,手小心地握好,往粽子葉中放一大勺糯米,再放幾顆棗子或幾塊肉,然后包上粽子葉,在外面纏上一根繩子,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粽子得煮粽子了。把粽子放在一個蒸籠里,一只煮到粽子軟了為止。
煮的時候,那陣陣香氣傳來,真讓人想一口連蒸籠和粽子一起吃下去。粽子煮熟了,一家人圍著桌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關于粽子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古時候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總想幫助國家做一點事,讓國家變強一點。有一次,屈原所住的國家和別的國家打仗,但屈原的國家打了敗仗。屈原難受極了,便痛哭著跳河自盡了。人們?yōu)榱瞬蛔岕~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用葉子和糯米包成粽子喂魚吃。
端午節(jié)還有漂亮的香袋。香袋有各種樣子和顏色的,把香袋掛在孩子身上,可讓孩子平平安安成長。香袋有一種特別的清香,還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掛在身上讓人無比快樂。門上還要掛艾草,能防蚊、驅邪。
端午節(jié)的習俗真豐富呀!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3
端午節(jié)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jié)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里。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劃著龍舟往江里仍粽子,意在:讓江里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jié)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xiàn)了彩虹的顏色,然后,把這些繩輕輕地、松松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咤。
另外,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著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zhàn),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于當時通訊條件落后,,農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lián)系,最后,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民家家戶戶以艾為信號,插在門上。后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說法。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煉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戶戶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鐘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jié)是一個愛(艾)的節(jié)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4
端午節(jié)快到了,媽媽在家包粽子。她準備了葉子,竹條,肉,棗子,米……真豐富。
媽媽先示范,她拿了一片葉子,做成圓錐形,包上餡料,再綁上竹條就好了。粽子真漂亮,真可愛,就像一個粽子寶寶。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粽子看,口水直流。我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拿起一片葉子學著媽媽的架勢,把葉子做成圓錐形,無論我把葉子往哪邊折都做不好。我氣得火冒三丈,把葉子往旁邊扔,氣呼呼地走到客廳去喝水。媽媽看見了,趕緊走了出來,說:“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你。”媽媽勸了好久,我才走進廚房。媽媽說:“跟著我做。”我拿了一片葉子,認認真真地看媽媽做,在學著做,可是第一步還是做得不好,我開始有點生氣。媽媽說:“你做的手勢不對,大拇指按著葉子,再圍著繞一圈,再握緊。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松。”我照著媽媽說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興的笑了。接著放餡料。媽媽說:“餡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剛剛好。”我舀了一勺的餡料放進去,媽媽說:“夠了。把葉子折進來,弄好,再拿一條竹條把粽子綁上就做好了。”我邊聽邊做,做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雖然粽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著它,我還是十分自豪。
粽子做好了。雖然做的過程很辛苦,但卻很開心。媽媽說得對,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5
在端午節(jié)這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賽龍舟啦!
這天,在歧江河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圍都有小商鋪開著,面對這熱鬧擠擠的江邊,我很苦惱:“我這么矮,怎么看得到啊?”還好我趁別人不注意,“唰”一聲鉆進了第二排。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運動員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動的不得了。
“嘭”發(fā)令槍開了,每一條船都像箭一樣沖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系,我見他們的青筋若隱若現(xiàn),真像自己在比賽。船上的人也非常團結,動作一樣,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地劃著,他們手上的肌肉也越來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著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聲越來越大,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都隨著船只而改變著。
第一只領頭羊出現(xiàn)了,是綠隊,綠隊的隊員的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已經把他們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的他們并沒有驕傲,經過了很久,紅隊趕上了,他們兩隊各不相讓,讓我想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這還不知道。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這兩隊很難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變幻莫測。
激動人心的時刻要到了,紅隊綠隊誰會奪冠呢?綠隊快馬加鞭,紅隊也不甘示弱。終于,冠軍還是綠隊獲得。他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抱在一起了,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
在這熱鬧的比賽中,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賽龍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還要觀看,下一年綠隊還會是冠軍嗎?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6
我的家鄉(xiāng)在安徽合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來臨了。家鄉(xiāng)的小河邊都已長滿長長的蘆葦在風中飄揚。
家家戶戶也都忙著去河邊摘蘆葉,回家包粽子,又大又寬的蘆葉里面包著雪白的糯米,再加幾顆又大又甜的紅棗或咸肉,在大人們的手中,像變魔術一樣,一個個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空氣中彌漫著蘆葉的清香,糯米的濃香,聞一聞,保你垂涎欲滴,每個人都想搶先品嘗為快。還有長輩們?yōu)樾『①I油炸糤子,綠豆糕,真是有好多好吃的。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都會采來綠油油的艾葉,把它插在大門口,說是為了辟邪。她摘了片艾葉,插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夾在我的耳朵邊,艾葉散發(fā)出的清香都要把我熏醉了。
端午節(jié)那天,外婆特地趕來,送給我一把雨傘和一套嶄新的衣服和漂亮的五彩帶。她小心翼翼地把那閃著亮光的五彩帶系在我的手腕上,還叮囑我不要摘下來,說是能保佑我。
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和脆脆的糤子還有美味的綠豆糕,帶著大人們送的祝福,沉浸在濃濃的幸福里!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7
全世界有很多節(jié)日,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我的家鄉(xiāng)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眾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個非常熱鬧的節(jié)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jié)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于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凄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著憂愁。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端午節(jié)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有很多種說法呢!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8
端午節(jié)的粉蒸肉 在我國每年有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算端午節(jié)最為特別了,據(jù)說人們?yōu)榱思o念古代詩人屈原,要在端午節(jié)這天包粽子表示對他的懷念。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時,大人們多比較忙,也不可能像春節(jié)那樣隆重,提前準備各種過節(jié)的食物,可即便是再忙,大人們也要擠出半天時間來準備一些端午節(jié)的特別食物,其中家鄉(xiāng)人特制的粉蒸肉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下午,大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晚上要吃的食物。每次奶奶先將一小碗大米放在鍋里反復的翻炒,直到大米發(fā)黃并散發(fā)出陣陣香味時,將其盛出,放在石磨中碾壓成粉,然后將新鮮的豬肉洗干凈拌好各種調料,最后,均勻的裹上準備好的米粉,將裹好米粉的肉塊放在盤中,全都裹完后,就可以放在鍋里蒸了。我們便垂涎欲滴地等待美味的誕生,我有些迫不及待,老是跑到灶前問奶奶有沒有做好,奶奶說:“粉蒸肉一般要蒸4到5個小時,當有一股特有的香味撲鼻時,才能讓你品位到粉蒸肉的絕佳味道。”我也一直在想,要想吃到很好的美味,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致的技藝。終于要到吃晚飯的時間了了,我爭先恐后的擺放完餐具,等到大人們落座開來,我就開始狼吞虎咽的品嘗著我期盼已久“粉蒸肉”了。奶奶說:“乖孫,慢點吃,別噎著,奶奶做了好多呢!”真好吃,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還不停的夾起一塊粉蒸肉往嘴里放,一直吃到肚子感覺很脹時我才戀戀不舍的放下筷子。
晚飯后我依然興致很高的向奶奶盤問著關于粉蒸肉的故事,據(jù)說清末明初時崇禎皇帝微服南巡,到了一個叫鄭韓的地方停留了一段時日,在一天郊游時,來到了封后嶺,天色已晚,崇禎皇帝感到又饑又渴,這是離他們住的店又很遠,一時無法回去,于是便投宿在附近的一戶農夫小店,善良的農村夫婦非常好客,把家中準備過節(jié)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來,經過加工送給崇禎皇帝食用。崇禎吃后大悅,當村夫告訴他這是他們祖?zhèn)鞯姆壅羧馐牵绲澑橇魬賱偛诺奈兜溃鹬袔蹋识荒仭S谑堑诙斐绲濍x開時將農村夫婦帶進王宮中,于是粉蒸肉這樣的美食就一直流傳至今。
現(xiàn)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不用手碾米粉了,到超市就可以買到現(xiàn)成的,雖說現(xiàn)在也可以經常吃到粉蒸肉,可我還是感覺家鄉(xiāng)的粉蒸肉是我吃過最好的人間美味,讓我久久回味。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9
端午節(jié)在中國的民間節(jié)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jié)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jié)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jié)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jié)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jù)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jié)是快樂的,節(jié)日的氣氛也比現(xiàn)在濃。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0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jié),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么東西?它就是——粽子。
在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后,把竹葉浸在水里大約半天,然后拿出來,晾干,再保存好,放在干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里,洗干凈,用來包粽子。
每當?shù)桨兆訒r,我與表妹總是爭著搶著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粽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粽、五角粽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粽,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粽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粽子要很小心,因為怕粽子的米漏出來。粽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后,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里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余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除了包粽子,還會包粽餅。粽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粽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粽餅。
其實一開始,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每到端午節(jié),就要吃粽子。后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粽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跡。這我才知,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粽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著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于岸邊風騷”。
端午節(jié),一個紀念人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很熱鬧。不信可以來我家鄉(xiāng)看一看。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1
今天是一年又的端午節(jié),我非常的開心,在端午節(jié)這天,有許許多多非常有趣的端午節(jié)習俗。
端午節(jié)一早,爺爺就去買雄黃。雄黃可以預防各種瘟疫疾病所以我們在端午節(jié)戴雄黃,喝雄黃酒。媽媽和奶奶在幫妹妹洗澡。端午節(jié)洗澡可不同于平常。
先端來一個大澡盆,然后放上昨天摘來的草藥,放在盆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拿出來洗澡。在我們這里十歲之前都要這樣。
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也釀好了,大家終于要吃飯了,我拿起一個粽子那翠綠的粽子一看就很有食欲,一剝開,一股清香撲鼻。那白白的棕身上鑲著兩顆紅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色香味聚全,這就是我家的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jié),喜歡端午節(jié)習俗,真希望每天都有端午節(jié)啊。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2
“節(jié)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jié)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jié)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yōu)榧o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fā)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qū),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jié)和眾多的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jié)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jié)在我國已延續(xù)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jié)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jié)的每一種延續(xù)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jié)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jié)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fā)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jié)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tǒng)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3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全國都放假,所以,在這個端午節(jié)及愛情里,爸爸帶我和媽去珠海白蓮洞玩。
到了白蓮洞,進了大門,就看見了許多又高又大的波蘿樹。接著我們來到了游樂園,我又看見了一個新奇有趣的地方,進去一看,就象一個小博物館:有大鱷魚、美女蛇、眼鏡蛇、海龜,另外還有少見的大老鼠,它的體重竟然有15斤。
然后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好玩的地方,那是一個瀑布,那清澈的水還有那清脆的聲音,就象一首一首美妙的歌聲。最后我們到了一個湖邊,那湖面上還漂著一個個大球,我走進去,球滾來滾去,我也摔來摔去,出來以后清爽的空氣撲面而來。
就這樣,我在白蓮洞玩得非常開心,直到后來我肚子餓了,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里,去吃飯了,這次的端午節(jié)我過得非常的開心。
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欣賞 篇14
從前,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你們猜一猜他是誰?對了,他就是屈原。屈原被別人誣陷了,被迫跳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這一天就將粽子扔進汨羅江,喂飽魚蝦,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這一天,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尸體,可沒撈起來。屈原離我們有幾千年,尸體早就腐爛了,我想這大概是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的才一直這么做的。
我們這里端午節(jié)是這樣過的:一到端午節(jié),清早長輩們就去菜場買回來艾草掛在門前窗戶上,掛艾草是為了驅蚊避邪!
端午節(jié)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還讓我們學到了知識!啊,過端午節(jié)可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