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通用14篇)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里投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著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粽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粽葉疊齊,準備包粽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可以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閑著!”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著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粽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于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端午,清明,這兩個節日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外婆的美味與愛也隨之而來。
外婆的粽子,用的都是好料。好粽葉,好糯米,好肉餡,好赤豆……可以說都是上等的。恰到好處的一點醬油,兩撮糯米,一塊肉餡裹進去;或是白糯米,紅得烏黑的赤豆,一顆顆鑲嵌上去……包好了,再用粽葉包裹起來,一雙手上下翻飛。幾分鐘后,一個用白色塑料繩扎好的、高高的生三角粽就做好了。每年,我都吃著外婆的粽子想外婆,今年也不例外。
外婆左手抓了一把糯米,右手拿了一塊肉,又用手肘攤開粽葉,一塞,一捏,一抓,一裹……十指紛飛,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濃濃的愛。一邊包著,一邊念叨:“彤彤和曉東要吃肉粽子的,多包點。小紅要吃赤豆粽的,包好一點……”回憶著,我不禁想流淚。外婆,你記得我們愛吃的,做得多,做得好,可是——你自己呢?在你的心里,已經把你自己的所有都落在了記憶深處。
外婆呀外婆,你的粽子,彤彤永遠不會吃厭,彤彤更不會忘記你!因為,你愛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姐姐,媽媽……而我們,也深深地愛你!
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我的外婆也被銘刻在了心中最耀眼的地方。愛之所在。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過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就想起了它的來歷。原來它是紀念古代的屈原。屈原是個大夫,也是一位愛國詩人,因楚王不接受屈原的改革,便把屈原流放到了汨羅,最后屈原抱著滿腔憤怒跳進了汨羅江。后人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小魚吃掉,就在汨羅江里投一種用糯米做成的東西,它就是粽子。
說到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粽子的品種可多了,什么花生粽、肉粽、紅棗粽……真是百吃不厭。
端午節還會舉行熱鬧的劃龍舟大賽,聽媽媽說,是為了給屈原驅趕鬼神,讓屈原睡得更加安寧。每個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上艾葉子,艾葉子可以驅趕鬼神,聞起來非常的香,在它十米之外也能聞到它的芳香。
點長香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如果長香從早上一直燒到晚上沒有滅,那就表示你們一家會幸福、平安。
端午節這么有趣,一定會一代代流傳下去,我相信大家都會愛上這個日子。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xx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xx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過。
上午,我們去買來艾草,把艾草分別插在窗戶上、陽臺上、門口、花瓶里。每家每戶還把艾草晾曬在院子里,房前屋后。整個小區都好像綁上了一條條綠絲帶,都好像沉浸在濃濃的艾草香里。艾草代表著驅蚊除蟲,驅災避難。
中午,大家們都給小孩系上五彩繩。五彩繩由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織成,分別代表著水、金、火、木、土。五彩繩在每個地方都有著許多不同的名稱,長命繩,避難繩、快樂繩。五彩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上,有的系在脖頸上,寓意著人們能夠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來年不長東西。
晚飯,桌上的菜十分豐富,但是有幾種是必備的。魚:寓意著年年有魚。雞鴨:寓意家畜興旺……
吃過晚飯后,去買香包是小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兩旁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包。香包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還有許多說不出名來的形狀。香包大的有臉盤那么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里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裝小巧玲瓏的玩具,有的裝小零食,有的裝芬芳撲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歷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粽,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里,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說,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粽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劃著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喂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拚搏的呼喊和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著涼粽,一邊欣賞著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著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每年端午節這天,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活動,特別是賽龍舟,我很喜歡。
今天下午,媽媽帶著我去美麗的塘河邊看賽龍舟。一到塘河邊,這里早已人山人海。我看見平靜的水面上都是五彩繽紛的龍船,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還有很多很多……
比賽開始了,水面上彩旗飄揚,鼓聲震天。每一只龍船都像箭一樣沖了出去。劃船的隊員個個使勁地劃著,他們的動作都是一致的。打鼓的隊員都還喊著:“加油!加油!”兩岸的觀眾喊聲叫聲為他們加油助威。
我看見紅隊一步,后面的黃隊緊追著不放。他們兩隊各不相讓,終于,黃隊超過了紅隊,遙遙了其他隊,得了第一名。
我看了這次的賽龍舟,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篇二:關于端午節的作文300字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8
離今年的端午節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記得以前,端午節是我除了春節之外興和開心的節日。在小時候一年之內只會買兩次新衣服春節和端午節。在端午節那天,我也能和過春節一樣穿上自己新買的衣服,因此在過完春節就特別期待端午的到來。然而,隨著時間不斷的流逝,我漸漸的覺得端午節已和平常的節日無異。我曾在無數夜晚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今年的端午要回家嗎?要是回家一方面,從此地到南昌進而轉車到家,節假日火車上定是特別的擁擠,加上轉車又不能省下逃票的生活費;另一方面,村上和我一起玩的伙伴大多在外地務工,沒有時間回家,我回家了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索然無味。要是不回家呢,又覺得不能吃上只有在家里才能遲到的那種蜜棗粽子味。真讓人糾結極致。
回家過端午節,這是我們祖先傳承了幾百年的文化,難道要到我們這交通便捷的時代從此斷了嗎?如今的端午節,少了許多過節的氣氛,不像過去那樣,離家再遠,只要有心回家,定能在端午那天和親戚朋友們坐在同一張圓桌上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最喜歡的就是吃肉粽子,一吃就是三四個。
記得有一年過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買了很多粽子回老家,老家人比較多,有爺爺奶奶、伯父、娘娘、哥哥、妹妹等,加上我們一家人一共9口人。可是我這個饞貓在路上看到肉粽子就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纏著爸媽先品嘗幾個一飽口福。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去了外婆家,我們買了不少蜜粽子,因為外婆喜歡吃甜的,當然也少不了我愛吃的肉粽子。到了外婆家,我們邊吃邊聊,外婆還給我講了吃粽子的由來。原來我國古代楚國的大夫屈原是個非常愛國的賢臣,還是個著名的詩人,由于楚國被別的國家打敗了,屈原寧死不屈投入汨羅江自殺報國,人們為了確保他的身體不受魚蝦吞噬,就紛紛用糯米制作成飯團投入水中引開魚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習慣,米飯團也之間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可口的粽子,而且還有賽龍舟等活動,其實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我既吃了粽子又增長了知識,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0
家鄉的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重陽節和端午節等一些傳統節日,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為這天非常有趣,讓我來告訴你吧!端午節的前些天,街道上到處是賣荷包、香包的,五顏六色,五花入門,讓人眼花燎亂。到了端午的前一天晚上,每一家都會炸油餅,包粽子。做好吃的東西給客人和小孩們吃。我最喜歡吃粽子。每次當端來粽子我的口水就直往下流。吃完自己的還想跟別人搶。端午節這天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因為人們要去山上找艾葉。你一定想知道找艾葉干什么的吧?實話告訴你吧,在門上插艾葉的意思是為了給全家帶來平安、幸福和美滿。端午節這天,我喜歡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帶上各種各樣的荷包和香包到處炫耀,據說香包的香味可以防止被蛇咬到。但我管不了那么多只覺得帶上這些東西很好玩。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希望你也說說你們家鄉的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1
已入六月,窗外千樹蔥翠,花開如錦。陽光灑滿每個角落,打開一扇窗,一縷粽香飄來,又是一年端午日。走在超市,看著那些塑料包裹著的速食粽子,不禁勾起了我對小時過端午之舊思。
玉葉碧,青花染,碧葉江米,輕裹指尖,手執瓷勺,一落一起白糯染青花。米盈碧葉,棗嵌玲瓏,葦葉輕蓋纖繩細捆,行云流水,手起成粽。我幾次模仿此番手法,卻總不成。奶奶總會牽起我的手慢慢教,隨后又將一顆紅艷的棗塞入我的手中,那一瞬心霍頓散,明白了那碧葉緊裹的不僅是江米,更是將我與奶奶的情也包了進去。
濃霧聚,柴爐暖,輕推木樆,白霧爭涌,霧中,奶奶精干的身影正于霧中往來,左手掀蓋,右手抓兩個粽子往鍋中扔去,勢疾卻無水花濺出。
等粽子出鍋的間隙,奶奶干枯龜裂的手指上纏著圏圈五彩線,指尖在絲縷中穿梭,拇指一捏,手心一搓揉,一個漂亮的“十字結”出現了,在末尾系上個小鈴,一串五彩繩就編好了。夕陽西下,倚窗憑眺,落日余暉點綴著遠方的小丘陵,屋子里米粽出鍋的香氣四溢,更是氳染了奶奶對我的千萬縷柔情。
傍晚濃霧散去,奶奶帶著我去買了幾束艾草,插在了門楣上。表面深綠,散發著濃郁的清香。一家人聚在炕頭剝米粽,齒端觸江米,甜糯香軟,舌尖浸紅棗,滋甜沁心。
思緒止步,我隨便挑了幾個粽子就匆匆趕回家。拆開包裝是味道與記憶的重逢,仲夏的晚風吹散城市喧囂,吹動那五彩繩上的小鈴,吹來了這一年端午。傳統在江米里沉淀,端午在軟糯間香甜。
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2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于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粽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于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為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3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節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再多按誤解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4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