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三年級(精選17篇)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
你猜今天是個什么日子,對啦!
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由來,人們總是記著一個人。那就是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當上了一個叫“左徒”的官,權力只次于皇帝和宰相。他在朝廷里,任用賢才,把楚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東聯齊國,西抗秦國。但是,由于小人的離間,楚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正直的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了傳世之作《離騷》。他像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來,楚王聽了秦國使者的的話與齊國斷交,之后被秦國誘引去,做了三年俘虜,囚死在了秦國。屈原對一名漁夫說:“我寧愿死在江中,也不要玷污了我的清白。”最后他抱著一個石頭跳進了江中。屈原的自殺,表示他熱愛楚國的精神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逢五月初五,總會把粽子投進江中,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尸體;有時還會劃龍舟,目的是驅趕江中的魚。到了今天,習俗也遺傳下來了,只是端午節時不是扔粽子,而是吃粽子。瞧!
這些就是端午節的由來,據說在端午節的時候,還要在角落噴些雄黃,就可以驅災辟邪。好,祝賀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2
大家都知道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為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辬包的粽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喜歡嗎?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3
端午節是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五月節、女兒節、龍日、詩人節等。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那讓我來告訴你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
去年端午節那天早上3點我就起床了。媽媽幫我在手腕系上了我前兩天賣剩下的五彩絲。左手系的是十二生肖里的龍掛墜,右手系的是虎掛墜。我扒拉了幾口飯,就跑到了張雨宣家,因為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和家長去高峰旅游,坐的是張雨宣家的大客車。
到了6點鐘,大家都到齊了,我們的車就出發了。在去高峰的路上,我打開了車窗,看見了鳥語花香那樣的美景,我深吸了一口氣,啊!我仿佛置身在一個美麗的花叢中,那里有百合花、玫瑰花、茉莉花等,直到該下車了,我還沒有從我的意境中清醒過來。
到了高峰,我們玩了“S”游戲,我被譽為“神槍手”。接著,我們又開始玩撕名牌。我和菁菁被稱為“猛虎組合”。
開始拔河了,我又和菁菁一隊。我勒個去,我這隊除了我全是女生,后來媽媽把我拔河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她的朋友都開玩笑說:“你兒子身邊都是蝴蝶!睍鴼w正傳,對方只有一個女生,其余都是男生,但結局令我大吃一驚,我們隊竟然勝利了,。我和菁菁的手都被繩子磨出血了,我媽媽和菁菁的媽媽各自幫我們貼了一塊創可貼。
中午了,開始吃飯了。午飯是香甜可口的粽子,圓鼓鼓的雞蛋,還有許多好吃的飯菜,吃得我們好飽呀!
飯后,我們開始表演節目,我和菁菁合唱《青花瓷》。唱完歌,開始自由活動,我倆手牽著手去采花,然后交給張睿涵的媽媽,給我們兩個人一人編了一個花環,很漂亮的。
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個端午節了,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早點到來。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4
從前,有一顆小星星它被罰下了陸地,因為它上課不認真所以被罰了下來。月亮姐姐說:“只要它做三件好事就可以重新回到天上!
傍晚,小星星在周圍看了看,仿佛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哭,便走上前問:“小兔子你怎么哭了?”小兔子說:“我馬上就要上臺表演了,可我的發夾丟了,怎么辦呢?”小星星用發光的身體照亮周圍,耐心的幫小兔子找到發夾并護送小兔子到演出現場。小兔子非常感激小星星,給了它一個大大的擁抱!
小星星幫完小兔子后,這時已經晚上了。小星星走著走著看見一個小朋友坐在地上一動不動,原來是天太黑不敢走。于是小星星飛到他前面為他照明,這個小朋友看著一閃一閃的小星星頓時破涕為笑,開心大膽地一步步向前走回家。
小星星飛累了,躲在一個草叢里睡著了。第二天早晨,小星星來到小河邊,突然,一只小蟲子腳一滑從樹上掉下來,眼看小蟲子就要摔倒地上了,小星星趕緊飛過去用身體接住了它。小蟲子淚婆沙地急忙向小星星道謝:“小星星,謝謝你救了我,不然的話我就沒命了!”
小星星終于體會到了幫助的別人快樂,開心地繼續向前走……
到了這天的晚上,小星星神奇的飛回了天上,它向月亮姐姐道了謝,繼續回到了星星教室,每天好好學習本領,長大后能幫助更多迷路的人和小動物們!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5
今天是端午節,幾天前媽媽就給我脖子、手和腳帶上了用五彩絲線編成的彩鏈。聽大人說帶著它一年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姥姥說要包粽子。粽子做好后我馬上飛奔過去拿了一個在手上,剛出鍋的粽子皮是墨綠色的,聞起來好象有一股姥爺喝的茶葉的味道;粽子的形狀是四角形的,用兩到三片蘆葦葉剝裹著白白的糯米,再用馬蓮桿纏住綁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成了。剝開一個粽子,一粒粒雪白的糯米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好像在開會,又好像在寒冷在冬天大家抱在一起取暖;嘗一嘗香香的、粘粘的,如果再在上面灑上一點糖,那味道更是讓人甜到心里去了。我喜歡端午節,我更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6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7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8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里。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于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優爸爸在黑板上畫滿了小粽子,可愛極了,有一個小粽子,還說“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貢獻最多的一個人,她做了純天然烤串給我們吃,只放了一點點鹽和味精。還有叔叔阿姨都來幫忙,幫我們包粽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手把手教我們包粽子。我們組的小粽子很特別,每一個小粽子上面都畫上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且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這些愛心和幫助都是無私的貢獻。
祖國就像一個大大的懷抱,我們要像屈原一樣愛國,像叔叔阿姨一樣無私奉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一份愛心和溫暖。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9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0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這一天不僅有粽子可以吃,還有賽龍舟。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
“五月五,過端午”,媽媽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端午節的早上,媽媽和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忙著祭拜祖先的東西。媽媽和奶奶早早地準備了粽葉,又準備了一些香噴噴的糯米飯,糯米飯中有板栗、紅棗、蛋黃、香菇等餡料。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后,媽媽和奶奶就用粽葉將它們包成一個有棱角的球形,這是粽子。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據說這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祖先。包好粽子,將它們放進蒸籠里蒸煮后。奶奶和媽媽又忙著準備另外一些魚肉。等一切準備好后,媽媽和奶奶就開始祭拜祖先。而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去看賽龍舟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個湖邊,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山人海。湖面上,兩只龍舟齊頭并進。吶喊聲,敲鼓聲,劃水聲此起彼伏。我和爸爸激動地鼓著掌,大聲為他們吶喊助威。十分鐘后,比賽結束了,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粽子,一邊看電視上播放的各地賽龍舟比賽。歡聲笑語飄出了家門。大街上,還有許多男女老少正在猜燈迷。鼓聲“咚咚咚”的響著。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多么開心的端午節啊!希望這樣幸?鞓返墓澣眨軌騻鞒邢氯,這種歡樂的氛圍能夠一直保持著。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愿。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羊羊。”每當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端陽節快到了。
端陽也叫端午。家住長江邊,因此在我的印象里,這天是一定要賽龍舟的。賽龍舟是端午節民俗活動中最熱鬧有趣的節目。所謂龍舟,其實是首尾做成巨龍形狀的船只,關于端午節賽龍舟,相傳起源于楚國人民不斷地在汨羅江上找尋屈原的尸體,或者說是為了驅趕水中的魚類,以免它們吃了屈原的尸體,所以一面劃船一面敲鑼打鼓,久而久之,自然就演變成了這樣一項有趣的習俗。
這天不僅要賽龍舟,還要吃粽子。粽子,原是南方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食的一種風味小吃,漢代以后才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是屈原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于每年五月初五將白米裝在竹筒內投入江中。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端午佩香囊,使我們孩子的習俗,傳說是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上香囊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如今快到端午,我依然在唱;“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2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都是爸爸告訴我的,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人們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雄黃酒和包有黃豆瓣的粽子。(我只記得四黃了)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孝女曹娥投江救父。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父親溺死在江中,多日不見尸體浮出水面,曹娥就沿江邊哭邊找,始終不見父親尸體,十七天后,也就是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她投江尋找,五天后她抱出了父親的尸體,被傳為神話!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都會唱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3
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就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不少的傳說。嘴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帶了端午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維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子里面的陷也有很多種,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一株香時間粽子出鍋了,外婆把粽子端了過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粽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2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我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粽子、掛香包、吃雞蛋……
早上,我睜開眼睛。咦?是什么味道,好香啊!我一骨碌從床上坐起來,穿上拖鞋,順著香味來到了廚房。鍋里的茶葉蛋飄著淡淡的茶香,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于是,我問姥姥:“姥姥,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姥姥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總給皇帝出一些利于自己國家的建議,可是,有幾位大臣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屈原的壞話。日子久了,皇帝信以為真,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荒蠻之地。由于皇帝不聽屈原的建議,最后被敵國侵占了領地。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很傷心,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人們聽說偉大的屈原跳江了,都十分傷心,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人們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边@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啊!我在心里感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在敬佩屈原的同時也暗下決心,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屈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5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里,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粽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說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粽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粽子。媽媽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眿寢屢贿呎f一邊給我做示范。“接著在卷好的粽葉里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扎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粽葉,把粽葉卷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后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在媽媽手里“聽話”的粽葉,到我這里就不“聽話”了,還沒等著我用繩子扎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什么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甭犃藡寢尩脑挘也缓靡馑挤艞墸缓媒又。
我包的粽子終于“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終于學會包粽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6
今天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五月初五人們都吃粽子,賽龍舟。我最愛吃的是血糯的,我們是用粽葉糯米和豬肉做的粽子。我們還買了花生的,蜜棗的,早上蒸熟了吃,味道非常好,很好吃。因為放假了,我去姥娘家去玩,姥娘和姥爺非常高興,中午燉了一只雞。名師點評:小作者在端午節這天既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又能夠去看望姥娘和姥爺,這個端午節你一定過得非常開心。作為二年級的小朋友就能夠用寫作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小作者是很了不起的。把小作者的作文整理一下,小作者自己體會一下是不是要更通順一些: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我最愛吃的粽子是血糯的,我們家的粽子是用粽葉、糯米和豬肉做的。另外我們還買了一些用花生、蜜棗做的粽子,早上蒸熟了吃,味道非常好,很好吃。因為放假了,我去姥娘家去玩,姥娘和姥爺非常高興,中午燉了一只雞給我們吃,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作文三年級 篇17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又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著包粽子。你看,我們家里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里,轉身后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于是,一番忙綠后。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著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卷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后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粽子出鍋了,整個家里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粽子。剝開以后,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