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精選9篇)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3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采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于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圣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后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節了吧。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后,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6
端午節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家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于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卷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后,左手拿著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著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后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8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每年這個時候很高興,因為有美味的粽子吃!咸肉的、蛋黃的、綠豆餡的……它的由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可靠的解釋!都不明白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吃粽子?有人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也稱為詩人節;也有人說,這個日子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在端午節里,還會賽龍舟哦,可真精彩啊。
端午節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到端午節我家總是很忙很忙!大人們很早就起來準備了,裹粽子、燒香拜神祭祖先等等,那時候家里很多人,很熱鬧,我感覺到很溫馨的感覺!
我還記得,在我六歲的那年,在家鄉過的那一次端午節。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就去拜拜祖先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來到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愿意的,可是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著草繩綁呀綁,終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的條粽子,雖然樣貌難看了一點,可也是我親手做的。我拿著粽子跑去廚房,叫大人們幫我煮熟它,等熟了,就把它消滅了。
到了中午,就和幾個小伙伴去河邊看賽龍舟了。我拿著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著去。哇,那龍舟一條比一條帥、威武。龍頭大大的,一雙銅鑼般的龍眼,很長很長的龍須,還有那龍身,夠長的了,起碼有幾米長;有的是黑紅黑紅的,有的是金色加紅色的,何等威武啊!等到何時,我也可以去賽龍舟呢?在我發呆的時候,一陣響聲,龍舟出發了,每條龍舟的龍頭那,坐著一個人,在打鼓激勵著選手們!
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冠軍還有亞軍季軍都出現了,選手們的努力,在比賽時發揮的淋漓盡致,精彩極了。賽完了,我還跟小伙伴玩到傍晚才回家。
到了現在,我還回味著我親手裹的那粽子的味道,那賽龍舟之間的精彩。家鄉,很久沒回去了,我懷念家鄉過的端午節,自己裹的粽子,看過的龍舟。家鄉的端午節,雖然不像其他地方的習俗,也沒有很多的節目,可是,我對家鄉的端午節情有獨鐘,在我眼里,家鄉那端午節,是永遠值得我懷念的思念的!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在我的記憶中,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在鄉下外婆家渡過的,那時過端午節的情景使我難以忘懷。
每逢端午節前夕,外婆早早就把粽葉洗滌干凈、晾干;還準備了上等的糯米、和一些包粽子的原料。等到了端午節這天,天不亮外婆就起床包粽子了,為的是讓我們能早早吃上新鮮的粽子。
包粽子是外婆的拿手好戲。兩三張粽葉交疊排開,右手抓住葉尾,順勢一扭,一漏斗狀便赫然在目。然后注米,漏斗外多出的粽葉蓋住米,再插上一張粽葉,將粽子裹上一圈,系上繩子,就這樣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出爐了,里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有花生的,豆沙的,蜜棗的,鮮肉的。
最吸引人的就是煮粽子了,那陣陣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我們不停地圍著灶臺打轉,還一個勁地用鼻子聞那股粽香味。外婆在煮粽子的時候,還會放一些咸鴨蛋一同煮,等鴨蛋熟了,外婆就會把蛋裝在事先編好的彩色小網兜里掛在我們胸前。除了這些,農村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
現在,我回到城里生活,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吃到媽媽買來的粽子和鴨蛋,可總覺得沒外婆親手弄的好吃,也許是少了些親情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