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作文50字
端午節的來歷50字作文【一】
在一個端午節的夜晚,爸爸媽媽對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他是跳泊羅江死的。聽說屈原死后,人們非常悲傷,有一位漁夫把包好的飯團`面包全部扔到水里,說是不讓魚蝦等水生動物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人們聽了馬上學漁夫的辦法,有一位老醫生把雄黃酒全部倒人將中,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又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端午節的來歷50字作文【二】
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來歷50字作文【三】
端午節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