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600字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600字(1)
四月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題記
每年的端午都是這個題記,只因覺得它就是端午的味道,花雖然不多了,但粽子還是熱騰騰地從蒸籠里源源不斷地端出。
時事變遷,今年的端午下了一場很大的雨,浩浩蕩蕩的仿佛在為端午蓄勢,綿綿不絕時則似乎在渲染這片江南的萬家燈火。雨成了它又一個別致的景象,多了幾份蕭瑟,猶如古人的遺風在啟迪人的心靈。
還是想到了屈原的長袖,猶如這雨幕,將整個天空卷起,你的眉宇間是你的不羈,再美的日月同輝也不能引起你對塵世的絲毫的眷戀。濤濤的江水在你身邊洶涌,翻騰,你閉眼縱身躍去,留給后人無限的追憶,深思。你的長袖化作了浪花,不知道那翻涌的波濤將你帶去了哪里。
這樣的感情基調,讓端午更多了一點傳統和記憶,再后來,故事以“村民為了不讓魚兒啄食屈原的身體,將米飯包在棕葉里,然后投擲到江中,許下自己的期望,屈原活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結尾了,于早便有了粽子,大人們會將這段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自已的孩子聽,孩子也大多會問:“為什么屈原要跳河呢?”媽媽笑笑摸摸孩子的腦袋,爸爸則意味深長地說,是因為屈原看到了楚國的滅亡,和自己雖忠于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聽信饞言而被流放,他看到人民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最終投汩羅江而死啊!媽媽說:“以后你也會像屈原這樣憂國憂發,以天下為已任,對吧?”
“恩,我會的。”
而老者呢,眼中不再會那樣清澈的眼眸,但心中卻還是如同明鏡一般明亮,他們包著粽子,屈原的故事他們很容易就能想起,感動那些古仁人的情懷,眼角總是泛起那樣的光。粽葉變成歷史的長卷,在他們手中翻折,再折翻。
我拆開上面的封印,每一層都是一個變化的畫面,古人在上面走著,呼吸著,歷史從我的指縫中流過,變成一條銀白的長河,匯入窗外的雨際。有春秋爭霸,戰國七雄;有霸王別姬的悲壯,有贏政統一六國的英雄的豪邁,有唐代盛世的繁榮,有宋代詩詞的瑰麗,有元朝疆域的空前遼闊……它們流淌著,最后消失在時光的消逝之中。
這便是端午的味道,在粽香中的思緒不常想起卻總也不曾忘記。
屈原的長袖將這歷史的長卷收起,銀白色的光黯淡了下來。“與他們明年此時再見吧。”
我看向窗外,這雨勢似乎愈發地大了……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600字(2)
又是粽葉飄香時,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包著粽葉的粽子的模樣。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是要腌制鴨蛋,浸泡粽葉的。因為媽媽工作忙,加上她對這些傳統的節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從未見過自己家里有這些迎接節日的準備,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會托人送來煮熟的粽子和咸鴨蛋的。
在那沒有冰箱的年代,送來的粽子們,需要一直浸泡在涼水里,吃的時候,現撈現剝現吃。每每看到他們沾著白糖吃,我總是暗暗吞著口水:因為我腸胃不好,老是積食,自然媽媽從不允許我吃哪怕一口粽子。一直到我上初中了,她才偶爾允許我吃上一兩個解饞。
而有關做粽子的記憶,就是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們家做粽子的熱鬧:朋友家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因為爺爺剛從中國臺灣回來,對傳統節日格外重視。我親眼看到,阿姨在一個大木盆里浸泡了很多的糯米,糯米粒被水滋養的柔軟粉嫩,慵懶的沉在盆底。另外一個鐵桶里裝的是去年用過的粽葉,浸泡的神采奕奕,那里有前幾天掛在廚房墻上干枯的模樣?旁邊的小茶幾上有若干個小盆,里面有紅豆、黑豆、花生、芝麻等等雜糧,還有紅棗、蜜棗、桂圓等干果。最讓我詫異的是,居然還有煮熟的臘肉、牛肉、豬肉等等肉類。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包在粽子里面的餡。我也品嘗了這些稀奇古怪的粽子,味道的確鮮美,尤其是肉餡的粽子,但卻總覺得,沒有奶奶包的白糯米的粽子味道誘人。
端午節總是在上學,是沒有機會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買來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凈粽葉,挑出破損的葉片,撕成條狀,搓成細繩備用。
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務,把木盆端到堂屋,準備好粽葉和裝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包了。
她是怎樣隨手就把粽葉在左手中完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的呢?尖尖朝下,大頭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葉里,然后雙手像變魔術似的,就幾下,手中出現一個飽滿的、被捆的五花大綁的三角形的立體的粽子。
奶奶把粽子放到盆里,繼續開始包下一個。一不小心,粽葉的鋒利邊緣,劃破了奶奶的手指,奶奶隨意用嘴巴吸一吸,又繼續麻利的包起來。我明明看到,傷口里滲出血絲,混入糯米里,包進粽葉里……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燒一大鍋熱水,放進剛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凈的鴨蛋,不一會,蒸汽裊裊,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樣子,等煙霧散去,灶臺上,裝好滿滿一盆粽子和鴨蛋。
下午,這些粽子和鴨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媽媽浸泡在涼水里,靜待第二天的到來。
那含著奶奶手指血絲的粽子,到底會被誰吃呢?這并不重要,因為每一個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來我吃過很多種類的粽子,有同事的媽媽親手包的,有學生家長親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嘗過一些所謂“天價”的粽子,但總是沒有小時候,我吃過的那一兩個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貼。
過年,帶豆豆去一個小鎮摘蘑菇,路過奶奶的小鎮,我問爸爸:“你現在還回去嗎?”爸爸說:“我還回去干什么?”
沒有爺爺奶奶的小鎮,能算故鄉嗎?沒有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的端午節,算是端午節嗎?
又是粽葉飄香時……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600字(3)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后,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只,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里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尸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種配料,然后用線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里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著熱氣,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后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布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后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