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精選5篇)
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 篇1
我家的端午節是激烈的,也是快樂的。
一大早起來,伸了個懶腰,實在睡不著了,便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后,來到客廳,讓我和弟弟愣了一下,我想:這是我家嗎?客廳怎么變成這樣了,難道我昨天晚上夢游了……我和弟弟抬頭一看,爸爸媽媽正在忙碌著,這才靜下心來。
客廳里有兩張桌,一張桌子上擺放著用粉色水彩筆寫了三個大字“女子組”另外一組的桌子也擺放著用藍色水彩筆寫了三個大字“男子組”。
我告訴弟弟,你是坐在這張桌子的,弟弟沒一句聲音走到桌子旁坐下,爸爸媽媽從廚房里把兩盤薄餅皮,和大腕薄餅的夾心,有豆芽。有香菇。還有……爸爸端著兩碗雞蛋和一大盤粽子。
分別擺在兩張桌子上。媽媽開始講了:“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來玩游戲,游戲一是,每組拿一個雞蛋來碰撞,如果撞碎了他人的雞蛋,那組可加一分。游戲二是包薄餅,把薄餅的夾心放一些在薄餅皮里,三分鐘內,哪組包的最多,哪組獲勝”。
現在開始第一個游戲了,我和弟弟為對手,爸爸媽媽為對手,開始!
我拿出一個雞蛋,看了看,因為媽媽教我,雞蛋有一處是透明的,一處是飽滿的,用飽滿的一頭去撞保準不會碎。我們開始對戰了,我找到了飽滿處,和弟弟撞,一撞,耶!我贏了,媽媽從桌子里取出一張紅紙片,四輪下來我和媽媽贏了三次,爸爸和弟弟輸了三次第二個游戲開始,我們一家開始包起了薄餅,每個人干了沒到二分鐘,腦門上已經出現了大豆般的汗水,媽媽手機響了,三分鐘到了,數一數,爸爸和弟弟包了7個,媽媽和我包了13個。
我們贏了。
我們一家坐下來,邊吃邊聊,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 篇2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每一家的房梁上都掛著小猴子、艾蒿、桃樹枝。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氣洋洋的。
端午節這天我在睡覺,媽媽悄悄走到我的床前,把五彩線系在我的手上和腳上。早上,我剛起來就發想我的腳上有五彩線,五彩線五顏六色的像彩虹一樣。
早上我吃完飯就問媽媽一件事,我說:“端午節有什么故事么?”媽媽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叫屈原,過端午節就是紀念他。”然后就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我聽了后說:“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啊!”
中午,奶奶在洗粽葉,包粽子。我問奶奶:“奶奶,你在洗什么啊?”奶奶說:“我在包粽子啊。”我說:“我能和你一起包么?”奶奶說:“能啊。”我又說:“奶奶,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說:“要紀念屈原呀。”我說:“為什么?”奶奶說:“屈原是一個大詩人,那時候,秦國要攻打他們國家,他主張聯合抗秦,結果皇帝不允許,后來他們國家被打敗了,屈原很慚愧,于是他抱著石頭跳江了。”我說:“屈原真偉大啊,我們應該紀念他。”
晚上,我和媽媽去街上玩,我看見有賣小猴子、桃樹枝等東西。端午節,街上有各種各樣的粽子,真好看。
我們回到家里,吃到了粽子,我喜歡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歡歡樂樂的,我們都很開心。
我們都喜歡過端午節,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們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 篇3
昨夜子規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著他的心肺,空懷著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選擇。
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稅,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為:"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節,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的歷史反思。
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下粽子是怎樣包的吧!需要買的材料有:糯米、粽葉、花生米和白糖。先泡一盆糯米,泡到第二天早上便開始包,然后往綠綠的粽葉里加點糯米、花生和白糖,在包成三棱形的樣子,最后包好放在大鍋里煮上三四個鐘頭。美味又香甜的粽子就出鍋啦。
賽龍舟是端午節另一個主要的傳統的習俗,它的場面是非常壯觀的,好幾十條龍舟插著不同顏色的旗子,九舟隊上大概有8或9排劃龍舟的隊員,龍舟最前面還有一個鼓手,鼓手是專門為龍舟上的隊員加油打氣的,參加鼓手和劃龍舟比賽的選手力氣都很大,因為這樣才能把鼓拍得更響,龍舟才能劃得更快,才能取得勝利。看著一個個龍舟隊員臉上布滿了汗水,我真為他們這種拼搏精神而感到驕傲。
端午節不僅能看到劃龍舟比賽,又能吃到親手包的粽子,真是樂趣無窮。
一年一度端午節作文 篇5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于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