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端午節隨想(精選3篇)
初中作文:端午節隨想 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初中作文:端午節隨想 篇2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時間,來歷,食物和習俗嗎假如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講吧!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粽子!可你知道粽子的形狀,顏色和味道嗎?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你知道它含有幾個角,幾個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對,4角,4平面,6棱。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國王不予采納。后來,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來,每年端午節,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老人們說,吃粽子時,可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格和愛國精神。
初中作文:端午節隨想 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觀賽龍舟日。這一天早上,我來到了江濱公署的沙灘上,據說這里是觀賽龍舟的地方。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我們隨著觀賽龍舟的人群擠了進去。猛烈的太陽照耀著我們,我們卻不舍得放過這喜慶的日子。
早上九點鐘,只看見一艘艘龍舟開始比賽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3號龍舟,只見他們齊心協力,一個揮動著紅旗,另一個使勁地敲鼓,龍舟上的人隨著咚咚咚的鼓聲,有節奏地使勁往終點劃去。正在這時,6號龍舟遙遙。
我們看見3號龍舟的隊員們有點兒精疲力竭的時候,齊聲高喊:“加油!加油!”一陣陣歡呼聲又給他們傳送了力量,在關鍵時刻,3號龍舟的隊員們拼著全身的力量劃向終點,最后,他們勝利了!我們也為他們喝彩,為他們高興……
賽龍舟結束了,我們回到家,邊吃粽子邊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剛才精彩、激烈的龍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