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學生端午節(jié)滿分作文600字(精選3篇)
2025年中學生端午節(jié)滿分作文600字 篇1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在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句中,我很喜歡這首《端陽采擷》。玉粽飄香,百舸爭流,艾葉青青,黃酒盈盈,慈父稚子佩戴香囊,俊俏媳婦巧笑倩兮,簡直是一幅絕妙的端午民俗畫。
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沒有賽龍舟的習俗,采艾草和縫香囊卻自古有之。每到春天,和風煦暖,艾草便綠意蔥蘢、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看,一叢叢,一簇簇,遍布田埂地頭,綠得耀眼,像綠色的翡翠,煞是喜人。
端午節(jié)那天早上,當我還在酣睡的時候,就有毛茸茸的東西在撩撥耳朵,瞬間淡淡清香直鉆鼻孔,沁人心脾。哦,是爸爸起了大早,在日出之前從野外采了青青的艾草回來。媽媽會把最鮮嫩的挑出來,輕輕掛在我們耳邊,意在保佑我們百病不生,平安長大。
在氤氳的藥香中,我睜開蒙眬的睡眼,穿好衣服。背著書包出門的時候,媽媽會把一個用五色絲線縫成的香囊,莊重地放在我的衣兜里。媽媽那一本正經的樣子,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圣感,一顆小小的心陡然被幸福塞得滿滿的。
媽媽像突然想起什么來似的,又抓起兩個香囊塞到我的書包里,叮囑道,別忘了,送給老師。
當我們剛剛走進學校,空氣中就彌漫著一股清香。大家翕動鼻翼,四處打探,最后斷定香味是從老師的屋里傳出來的。
當我們誦讀課文的時候,老師走進了教室,大家放下課本,爭先恐后地跑到老師身邊,這個給老師耳朵上掛幾枝艾草,那個給老師的衣袋里塞個香囊,還有的把五色絲線系在老師的手腕上。
這時,師母端著個盆子進來了,里面堆滿了綠色三角的東西,熱氣騰騰,香氣裊裊。老師說,嘗嘗我做的咸肉粽子嘍!我們趕緊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好,師母把粽子一個個放在我們面前。吃完后,老師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吃粽子是紀念誰嗎?
我們搖頭。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屈原。老師說,屈原是愛國主義詩人,他一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冤屈,但是他始終熱愛自己的祖國。你們長大后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落天涯,但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家鄉(xiāng)、忘記祖國。
接下來,老師就開始吟誦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今,又逢端午,爸媽已是耄耋之年,再也沒有人為我采艾草縫香囊了。青青的艾草和粽子的清香穿透了幾十年的歲月滄桑,還有那兩鬢斑白的老師誦讀《離騷》的情景,浮現眼前,鮮活如昨。
2025年中學生端午節(jié)滿分作文600字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原本我是可以過一個安寧的下午,可是一場演出把我的計劃打破了,不過我還是要謝謝這次演出,為什么?我不好意思說。
這是我們小紅花藝術團成立七周年的匯報演出,一共有20種不同風格的舞蹈,時間整整安排了一個下午,全團幾百名師生,觀者數不清,由于我們的舞蹈在揚州市“瓊花獎”舞蹈比賽中獲得了銅獎,所以被安排在最后一個演出,媽媽說這叫“壓軸戲”。
前面的舞蹈我就不說了,重點來談談我們跳的這支《洗衣舞》吧!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前,藏族被日本軍團攻擊有了困難,一天,我們的紅軍來到藏族地,幫他們種地、開路、建房屋、還把日本兵趕跑了,藏民們終于過上了好生活,藏民中的一些小女孩為了報答紅軍戰(zhàn)士,自發(fā)的組織起天天幫他們洗衣服,這支舞蹈的內容就像動畫片一樣在我腦海里跳了出來。
在焦急的等待中,終于到最后一個的節(jié)目了,我們穿著漂亮的藏族服裝,笑容滿面,自信滿滿的走上了臺,我看見坐在臺下的媽媽為我豎起了大拇指,拼命的為我鼓掌。我用心做著每一個動作,一邊認真數著節(jié)拍,一邊回想老師在排練時對我們講的動作分解,每個動作都做到了位,仿佛自己就是那些藏族小女孩里的一員,心里充滿對紅軍叔叔的感激,開心的為他們洗衣服……
時間過得好快,當我們擺好最后一個結束的造型時,音樂停了,當我們用藏族的禮儀向觀眾們謝幕的時候,我看見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我們微微點了點頭,我想這是對我們表演的肯定吧!走下臺來,媽媽一把抱起了我,吻了又吻,在我耳邊悄悄說:“今天你跳得真好,真捧!”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jié),快樂的一天!
2025年中學生端午節(jié)滿分作文600字 篇3
翻頁新世界
前方高山聳立,但翻山越嶺,是優(yōu)美的風景,天上烏云翻滾,但越過烏云,是朗朗青天,撥開表象的迷霧,真相就會浮現出來,就如二戰(zhàn)期間戰(zhàn)斗機的防護,許多人認為加固應該加在彈痕多的地方,但實際上應該加在彈痕少的地方,因為加在彈痕多的地方戰(zhàn)斗機也不一定會幸存而歸。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而看不到真相,我們在研究問題時總是著重于表象,卻未曾注意到事情的本質,結果發(fā)現表象與結果大相徑庭。對此,英國的探險家說:“當你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本質的時候,任何的困難與挫折,在你面前也不值得一提了。”
因此,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改變看問題的方式“高度決定視野”,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就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幾年前,當“宅”字成為網上盛極一時的熱詞時,大多數網友也就是把它當作一個熱詞,沒注意到它背后的東西,而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馬云從高處看待這些事,發(fā)現了不一樣的東西:“懶”即是“宅”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就開始利用現代人的惰性,開創(chuàng)了網購的新時代,他因此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
“角度改變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結果就很不一樣。19世紀在人們研究電與磁的關系毫無頭緒時,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解放思想,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意識到這是一種非恒定的暫態(tài)效應,與傳統(tǒng)的物理定律有所區(qū)別。就這樣他發(fā)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正是因為他站在與常人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才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發(fā)電機。
要突破思維的枷鎖,還需打破慣性思維。二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斗機防護的結果帶來的偏差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關注的重點沒在問題本質上,沒有打破慣性思維。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在畫價大漲時,在人們紛紛出價賣畫之際,他突破慣性思維,拒絕售畫,抽離塵世紛擾,潛心研究創(chuàng)作,致力于打造精品。當畫價風浪平息后,他的畫價值也變的更高了,畫畫技巧也得到了提升,令人望其項背。正是因為他敢于突破慣性思維,才能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為什么人們在認識問題時總會有如此大的偏差呢,首先很有可能是因為知識掌握不全,不牢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掌握了牢固的知識才對表層問題有獨到的見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其次是要進行深入的思考,現在的學生見到數理化就如同見天敵,不愿意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于是就放棄,因此認識的偏差在人群中也就可見一斑。
正確認識問題,方可大道直行,收獲人生精彩,讓人生從云卷云舒中度過,與花開花落里微笑,翻頁腐朽一卷書,觀一片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