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系列線上活動總結(通用3篇)
端午節系列線上活動總結 篇1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為端陽節、五月節、艾節、重午、夏節、詩人節,端午節本是夏季的一個祛除瘟疫的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昌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20-年是全國人民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的第-年,不能進行大規模群聚類社區活動,因此--年端午節--社區活動的策劃準備以線上線下一體的“棕香愛心傳萬里·民生志愿服務集市”為主題的文化、娛樂、互動、服務一體的新活動模式。用端午前后一周的時間開展本次活動。
1、端午前三天:
(1)在社區公眾號上建立云游園會。在社區微信公眾號開通一個欄目“端午云游園”,居民關注社區微信公眾號即可參加關于“端午”主題的多個各類小游戲,小游戲的獎品由社區相關共建單位、商家提供的各種消費服務福利券。
(2)傳統文化云聯展
拍攝本社區具有文化和歷史代表的照片或視頻,制作成獨立的網頁,鏈接到公眾號上,進行傳播和展示;
2、端午當天:由涉及民生服務的社區各方面共建單位以及相關服務企業(消防、警務、醫療、交通、學校、餐飲)等,通過社區開設的直播間,開展創業就業政策、食品藥品、健康、文化類講座、并邀請社區的書法、繪畫、手工制作等傳統藝術或傳統手工藝的人到直播間展示與端午相關的內容,教大家縫制香囊、制作端午美食,最后社區人員和共建單位代表以及參與直播的所有人員一起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將免費發放社區居民。社區居民錯峰至指定地點領取。做成首個社區民生志愿服務云集市的展示、交流、溝通平臺。
3、端午后三天:“我家的端午”短視頻網絡投票比賽活動。
全體居民均可參加,將自己家里過端午的情形拍攝成視頻,自主上傳到社區公眾號的活動投票頁面,3天后,根據投票結果給參加活動居民發放福利券。
這次的活動設計,將民生、服務、文化、活動、互聯網等充分融合,并推動刺激本社區的消費,幫助商戶和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端午節系列線上活動總結 篇2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社區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開展端午節線上系列活動。由于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狀態下,所以-社區開展端午節線上活動,建立微信“-社區端午線上活動群”,將在群里開展活動。
活動一:包粽子比賽
“包粽子比賽”將誠邀轄區內包粽子“高手”們加群參加我們的活動,粽子可以包出許多花樣來,您將您的包粽子照片發到我們的群里曬出您的手藝,通過您的照片感受濃濃的端午氛圍。比賽采取“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希望通過您的手傳遞端午節的快樂,展-居民風采,傳承傳統文化。
活動二:“粽香傳情、愛國抒懷”朗誦會
端午節是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的節日,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抒發愛國熱情寫下紀念屈原,紀念端午這個節日的古詩詞。社區將邀請轄區朗誦愛好者把自己的朗誦作品以視頻的形式發送到我們的端午節活動群里,用朗誦的形式去強調節日色彩,體味現在的美好生活。
活動三:端午特色物展示
還記得小時候和老人們一起包粽子、采艾葉、綁五彩線的情景嗎?今年的端午您都準備了什么特色物件呢?來吧,曬曬您的“寶貝”們,讓年輕人讓孩子們通過您的特色物件去感受不一樣的端午節,快來掃碼進群吧!
端午節系列線上活動總結 篇3
小學端午節活動總結
端午節為我校帶給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利用學生對過節的興趣,不僅僅能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好處所在,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構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還靈活地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一、端午節的活動我們側重于“溯”源。從三個環節展開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1、師生互動墻報。(在3-4年級開展)透過教室整個的外墻布置,以小報、手工制作、繪畫作品等形式反映師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體會與成果。
2、師生互動演出。(在5-6年級開展主題隊會)隊會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了屈原投江的一段歷史文化,師生們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義感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全場深情地吟頌起懷念屈原的詩詞。我們嘗試以時裝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師生展示了端午節的時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間主要活動,在齊心協力擂鼓接龍、賽龍舟的演繹中師生們感悟昂揚向上、齊心協力的中國精神。
3、師生互動活動。端午節的活動室由老師和家長共同單杠,有粽子制作室、時令飾品制作室等,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有的學會了制作粽子、有的會做香袋、有的會編蛋網、有的會做菱角,有的學會一段武術操、有的還明白了與一些節日習俗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從而較好的體現了我們的活動主旨:全員參與,共同體驗、各有收獲。
二、在實踐中,我們欣喜的發現學校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
1、校園生活生動起來了。節慶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儀式和形式、我們還加強了節慶教育后續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蹤聯系卡,學校社區活動聯系單、反映了學校在教育學生工程中的獨具匠心,全方位勾畫出孩子天地的純真、爛漫、生動、富有情趣,每次活動后的照片、班級交流展示等資料,往往又構成了是校園櫥窗最美的風景線,讓學生為自己的表現喝彩,這一切恰恰構成一團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煥發生命的靈動,令學校生動起來。而這種氛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2、教育資料豐富起來。教師們對“空洞的說教”的認識深刻了。就事論事的教育、言而無物的紙上談兵就是空洞的說教。節慶教育實踐使教師們覺得言之有物,和學生說的話題多了、話題廣了,了解學生更生動了,師生間的情義更濃了,和學生交流的基礎更扎實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
3、學生參與的意識強了。學生不僅僅對于節慶活動,傾注很高的熱情,而且對于學校其他活動也予以必須的關注。在學校的許多活動中,都能看到有的學生主動收集資料,有的設計編排活動方案、有的動手操作……,自然中體現出自信。
4、規范的養成更自覺了。節慶活動的開展往往牽涉到整個班群眾,不強調一些紀律是不行的,在整個的參與過程中,可能還要牽涉到一些學生的個人“犧牲”,學生的群眾觀念得到了強化,群眾的職責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因而也更自覺的履行職責,遵守規范。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職責去弘揚,而這個職責,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