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精選5篇)
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把買來的艾葉掛在門上,人們還會吃五黃。
一大早,我和媽媽準備了一些粽葉、蜜棗、五色線和糯米要包粽子。媽媽在做包粽子前的準備工作,她把干粽葉放進鍋里煮了一會兒,又燜了十幾分鐘,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要把粽葉煮一下呢?”媽媽對我說:“這樣可以使粽葉很快變軟。”然后又把粽葉撈出來,放在清水里一張一張地洗干凈待用,接著又把糯米淘干凈。準備工作做好了,就開始包粽子了,我也跟著媽媽一起學學包粽子。
媽媽最拿手的是包長粽,她包的粽子個個大小均勻樣子好看。媽媽先拿了三張粽葉頭尾相向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里,然后塞進去一顆大大的蜜棗,又在上面用米填滿,接著只見媽媽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就把粽子包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線把粽子緊緊地纏繞起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起來很容易似的,也拿了幾片粽葉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一開始還是蠻順利的,當我把漏斗做好,米和蜜棗都放好準備包起來的時候,米就從兩邊不停地往下掉,怎么都弄不好。媽媽對我說:“包粽子也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地一步一步教我做,可是我包的不是米會漏出來,就是松松垮垮的,不像粽子,一綁線就全散架了,看來包粽子真的是一個技術活呀!最后我以失敗告終,想著還是等著吃現成的吧!很快,媽媽把粽子全包完了,然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大約過了三四個小時,粽子熟了,滿屋子的粽子香味一串串都帶著水汽,香噴噴的,我迫不及待地就抓起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吃著美味的粽子,聽著媽媽講這些習俗背后的故事,我覺得特別快樂!
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 篇2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粽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
農歷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指甲紅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著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著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采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里,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里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著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發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著,一邊輕輕念叨著:“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涂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只只綠粽子,最后纏上紅絲線,把葉子扎緊。女孩們終于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艷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后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著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著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著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說笑著,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發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后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著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
粽香飄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干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著熱氣的大鍋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著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撈出來,冒著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著深綠的粽皮滑下來,裊裊的熱氣讓人心里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著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著蘆葉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彌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著粽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粽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思緒在濕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愿。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愿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 篇3
端午節到了,家家都飄出粽子的香味。節日的味道隨著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試想,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粽子,還真的很難找到其他屬于這個古老傳統節日的特征。沈從文的《端午日》里那樣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一點點消失在時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懷念。我也總會在這個傳統佳節之際不由的夢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兒時過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蘇北一個偏僻的鄉村。每年端午,都已是農村的“大忙”季節。家里人多勞少,農忙的時候,我都是算是主勞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專門在家里忙家務。記得那時爸爸會一大清早就到鎮上稱點肉,買點魚放在家里。平時吃不上這些,也只有過節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則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務,就提著籃子,去田間地頭采集各種野草回來留著下午燒水洗澡,說用端午這天百草燒水洗澡可以保整個夏天身體健康,不生皮膚病。那時在農村老家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百草當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當然還有河邊的金銀花,田頭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種野草采回來,放在我家那口八張鍋里,把鍋里放滿了水,再在鍋里放些雞蛋和蒜頭(有時蒜頭是放在灶膛里烤的),這些都是必須得有的,也是端午習俗之一,然后就開始燒,一直把水燒開。燒開的水,是青綠色的,水燒開了,雞蛋也煮熟了,蒜頭也煮爛了。蒜頭我們不稀罕,我們稀罕的是煮雞蛋。我們姐弟幾個最起碼可以一個人分到一個雞蛋,因為平時雞蛋都要省下來賣錢補貼家用的,只有端午這天才能吃到煮雞蛋。那時我們總是把圓滾滾熱乎乎的雞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雞蛋殼也沾染上了青綠色,看起來更加誘人,聞起來除了蛋香還有清香。那時的我們經常是把雞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開雞蛋殼,慢慢的把雞蛋吃掉。水燒開以后,撈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溫了后洗澡。把弟妹們洗好澡以后,還得給他們系上絲絨線。那時端午的時候,鎮上到處都是賣絲絨線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因為在老家的端午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要系上這些絨線,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讓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晚上的相會搭建七彩橋。
說實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這些習俗是怎么由來的,也沒有聽村上的老人講過。只知道那時家家都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時每年端午我們村上竟沒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卻都熱熱鬧鬧的。即使是農村最忙的時候,也沖淡不了節日的氣氛。下傍晚總是看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凈凈的,手里都拿著煮雞蛋,脖頸上系著五顏六色的絲絨線,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前我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完全是空白。因為家鄉河流少,所以所謂的賽龍船等這些與水有關的傳統習俗我們那里都是沒有的。
時隔十幾年,那些兒時的節日習俗,也在老家逐漸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過節,節日的氣氛也淡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經用來燒水的野草的蹤跡了。只是不知道,孩子們現在不系絲線,牛郎織女沒有喜鵲搭建的七彩橋,他們怎么相會呢?哦,忘了,現在的老家,連喜鵲也很難見到了。
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 篇4
端午節的前夕,作為《東方今報》的一名實習小記者,我很榮幸的隨小記者成長中心的帶隊老師來到了位于鄭東新區蝴蝶橋旁邊的龍湖龍舟訓練基地。由于對龍舟不太了解,我們首先聽了國家一級運動員——宋老師對龍舟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講解和一些具體劃龍舟的方法及技巧。
殊不知賽龍舟還有這么一段傳奇故事:每到每年的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通常在南方舉行賽龍舟,在北方吃粽子,目的是為了保護屈原的身軀不被魚類損傷。我懷著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了解,隨小記者團隊也加入了排成“一”字型的觀看隊伍。放眼望去,湖面已成了龍舟的戰場,一條長12米的龍舟由劃手、鼓手和舵手共十二人組成,他們必須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效果。湖面上一隊隊的劃手在鼓聲、號子聲、劃水聲中有節奏、有規律的在水中穿行。雖說很累,但他們配合得十分默契,隨著鼓點的節奏快慢,他們完成從起步、勻速調節、加速沖刺等一套訓練程序。雖說是訓練,但他們頑強的拼搏和不畏艱辛的精神使我已看到龍舟賽戰場上的“火藥味”。岸邊上的觀眾也時不時鼓掌加油助威,有時我也騰出手來加入到鼓掌聲中,整個湖水都興奮得激起浪花,向劃手們歌唱,激勵他們勇往直前。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眾人劃槳開大船”這首歌——一支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耶,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并肩耐歲寒,耐歲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嘛共濟海讓路,號子嘛一喊,浪靠邊;百舸嘛爭流,千帆進,波濤在后,岸在前……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團隊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據說我們河南在20__年才開始組建龍舟隊伍,時間雖短,但是通過他們的刻苦訓練,團結協作,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這不但使我看到他們訓練的勁頭,看到了一個有向心力的團隊,更使我看到了河南劃手隊伍的希望,他們將在未來的龍舟文化征程上闊步前行。
觀看結束后,我隨小記者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龍舟訓練基地,劃手們的拼搏場面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將永遠激勵我去努力學習,頑強上進。
高二端午節作文900字 篇5
回了老家,村里熱熱鬧鬧的辦起了賽龍舟,好不快活,聽說我們村和鄰村也做了艘新船,船沒有看出有啥不同,衣服倒是滿拉風的,村上小伙子一個個樂呵呵的,神氣活現的上了船。
每有一條新船下水,總會放炮外帶兩條煙,我媽說新船下水很難得,難道是我造化太好?早上炮聲連綿不絕。每條船下水還兜兩圈,好象是比賽前給對手的心理壓力。
呦,還真激烈,兩條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壓著你,你頂著我,還沒比賽,就聞出濃烈的火藥味,那兩條船就象拼命一般,河里激出陣陣波浪,天有不策風云,船忽然“嘩”的一下全翻了,這時候救援隊就上了,開個拖拉機版小船,冒著陣陣黑煙,沒想到那些健兒真是好樣的,白隊救上來后又自發的幫助紅隊,這真體現出了我們中華傳統禮儀,小伙子,我看好你們呦。
我媽這時候又說,翻一回船也是不容易的,可這紅隊救上來才五分鐘,還沒找到狀態,船又沉了!這可苦了向外潑水的人了,必須以每秒一次的速度去救這條不爭氣的龍舟,這時候他們應該會想“哥劃的不是船是無語。”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將我們的龍舟盼出來了,藍衣小伙一個個精神抖擻,有的興高采烈,有的怒目圓睜,有的渾身哆嗦。但大家都是為了贏這一個目的而去的。
“刷。”終于開始了,鑼也不敲了,敲鼓人將一切力氣注入鼓中,要知道劃的頻率就是根據鼓手來得,這可擔負了龍舟的精神支柱的位子,鼓手必須一心只為那鼓而舞動,不管有多大的動靜都不可以亂了一絲一毫,為成功而拼搏,這就是龍舟上所有人的精神。小伙子們借著年輕氣盛,開頭占了不少優勢,可是耐力不足,怎敵的過老*巨滑的紅隊,紅隊始終劃的一致,速度平穩,專等我們一瀉力就抓住空當。路過半成,優勢全無,可小伙子們拼的是精神,我知道他們已經有人累的夠嗆了,但是依然全力以拼,紅隊則趁勝追擊,越戰越勇,這一群老年人爆發出了一種無法可想的力量,是對生活不滿的發泄,還是對命運的抗爭。
不管怎么說,我們輸的光彩,讓我知道了農村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