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精選5篇)
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 篇1
清晨,當小鳥把我從夢中喚醒時,一股粽香就像無形的魚竿把我從床上釣了起來。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剝去一層粽葉,露出了一個“粽三角”,我拿起筷子,把筷子插進粽子中間,整個的舉起來,咬了一口,不由的稱贊道“真好吃!”它油而不膩,糯米軟軟的,夾雜著濃濃的肉香及淡淡的粽葉香,味道好極了。我還曾經吃過很多其它粽子,如白米粽、紅棗粽、豆沙粽等,就數嘉興肉粽吃了!
我在電視里看到各地的端午節活動豐富多樣,有:包粽子比賽、賽龍舟等。包粽子比賽十分精彩,那些老奶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不一會兒,就包了二十多個粽子。賽龍舟競爭更為激烈,你追我趕,為了第一個到達目的地,大家都鼓足了精神,在吆喝聲中整齊劃一、拼盡全力的揮舞著船槳,在河邊觀戰的人們大聲喊著加油、加油……一些年輕人更是躍躍欲試,想一較高下,我看到鏡頭掃過,有條龍舟上還有幾個外國人的身影,想來也是在和我們中國人同享端午節的樂趣。
我有些好奇,為什么到了端午節要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經媽媽講解才明白,原來這是有由來的,據傳二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主張改革政治、任用賢才,因同貴族靳尚等人斗爭,遭讒去職,屢次放逐后,在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投河自沉,人們得知投河的是屈原后,紛紛爭先恐后地劃船去打撈,這就有了后來的賽龍舟,因沒有找到屈原,人們又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就往江中投粽子喂魚蝦,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至于在門上插菖蒲、艾葉,是因為古代相傳五月是“毒月”,而五日恰好是五毒之首,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插菖蒲、艾葉可以除瘟辟邪,免受病毒的折磨。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中華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節日氣氛,不禁使我陶醉其中。
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日子;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日子……劃龍舟、吃粽子、掛艾草、這都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可是今年的端午節,我特別開心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又可以看龍舟比賽,不過興的是我今天吃到了奶奶包的粽子了。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粽子給我們吃,今年特別早包好粽子,因為奶奶她知道我想吃,所以特別先包給我吃,我真的好喜歡奶奶包的粽子。因為奶奶包的粽子里面有香菇、豬肉、蝦米…等,最重要的是有我最愛吃的蛋黃。包粽子之前要準備很多材料,首先竹葉要先一片一片的洗干凈然后晾干,接著要將米炒熟再放入所有的料拌炒,然后細心的將粽葉對折像一個漏斗,將拌炒好的料放進去,最后再將粽葉綁好拿去蒸熟就大功告成了。奶奶說等我長大后,也要教我包漂亮又好吃的粽子呢!
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書的時候,媽媽突然問我說:“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說:“不知道,我只覺得粽子很好吃。”后來媽媽就告訴我端午節的由來,聽完了媽媽說的故事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奶奶包的粽子好好吃,我要說:“奶奶,謝謝您!”
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 篇3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來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為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粽子的樂趣,吃粽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于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旌旗,浪花,赤*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老師講其實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有的認為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有的認為是古越民族的圖騰祭,有的認為是龍的節日,有的認為是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個惡日,人們為了去惡毒,辟邪免災而形成的節日,還有的認為與夏至有關。
端午節對于我們小孩來說是吃粽子,看大人們劃龍舟。記得每年的端午節前,奶奶總忙著去池塘邊采摘一些新鮮的蘆葦葉,然后用開水燙一燙,浸泡在水中。奶奶從柜子中的壇壇罐罐里倒出紅豆、紅棗、花生、蠶豆等把它們也浸泡在水中,然后把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凈就開始包粽子。奶奶的手真巧,能包各種花樣的棕子,只見蘆葦葉在她的指尖間翻舞,不一會兒就包好一個有棱有角、漂漂亮亮的粽子,有時我也跟奶奶學包棕子,蘆葦葉在我的手中就是不聽使喚,包著包著棕葉就散開了,奶奶就手把手教我,經過幾次嘗試,我也能包好一個粽子,但跟奶奶的相比就是一個大草把,一點也不像個粽子。
端午節這天除了吃棕子,家家門前還要掛上菖蒲、艾草,吃“五紅”,用艾葉洗澡,如有癢瘡這類皮膚病,早晨就早早起來采集一些花草上的露水涂在患處,據說很靈驗。中午人們早早吃完中飯,聚到河邊看劃龍舟比賽,當時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掌聲、“加油”聲響成一片。
端午節的到來,意味著盛夏的來臨,對于農村的人們來說就是“三夏”大忙的來臨,過去爺爺、奶奶要頂著烈日割麥子、插秧,現在好了,收割麥子有收割機,插秧有插秧機,村子里里組織了農業合作社,農民賣糧、賣棉、賣菜等不用愁,同樣端午節過得很開心。
令我最難忘的是去年的端午節,爺爺生病了,奶奶既要照顧爺爺又要干農活,忙里忙外,端午節就不打算包棕子,讓我去超市買一些粽子回來,但我想我已經長大了,應該為奶奶分憂,趁放端午節假我忙著采棕葉,包棕子,煮棕子,雖然沒有奶奶包的棕子好,但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棕子心中美滋滋的。鄰居家小剛,他爸爸、媽媽離婚后,媽媽遠嫁他鄉,爸爸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他奶奶過世后,他就與爺爺相依為命,端午節時他爺爺不會包棕子,只能眼巴巴望人家吃粽子。“小麗,送些粽子給隔壁的小剛家。”我端著自己包的粽子飛快地朝小剛家走去。
端午節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快樂,今年的端午節快要到了,我要和我的家人一起歡度這個佳節。
八年級端午節話題作文700字 篇5
麥粒成熟、梔子花開,粽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媽媽一大清早就把搓好的五絲系在我的手腕,就這樣,我又迎來了一個清香、甜蜜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最早是為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夏秋冬,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種各樣的粽子。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干干凈凈,左手鋪滿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干等,包起來的粽子像個小枕頭。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粽子鍋里再煮上幾個雞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
端午節在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要劃龍舟比賽,那年我和爸爸去看龍舟比賽好激動呀,江邊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才擠進這擁擠的人群中。看江面上七八條龍舟抬著高昂的頭一字排開蓄勢待發,船頭是鼓手,船尾一個掌舵的,中間十幾個人拿著船槳仿佛給龍舟帶上了翅膀。當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沖出,向離弦的箭。船上的、岸上的,鑼鼓震天,槳手們隨著鼓點的節奏奮力的劃著........
聽說有的地方端午節這天人們要佩戴香囊,喝雄黃酒,我們這里是小孩佩戴五絲,門口插艾蒿,好像是可以降妖辟邪之類的吧。呵呵,總之每個節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和一個值得我們去繼承的傳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