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精選5篇)
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 篇1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zhàn)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干,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xiàn),終于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xiàn)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后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屈原死后,人們?yōu)樗◤R筑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jié)日,即端午節(jié)。屈原的家鄉(xiāng)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qū)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jù)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jié)就要吃粽子,據(jù)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里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后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 篇2
我問粽子為什么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端午節(jié)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就來回答吧。
端午節(jié)的意思是,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在回國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自己的國城,很悲嘆,對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流水的長江中,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怕魚蝦把他的尸體給吃了,但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這些東西,不要吃屈原大夫尸體,還有些郎中還把酒倒入江中,以便把魚昏倒,讓屈原大夫尸體不被傷害,從今以后端午節(jié)就是農(nóng)歷5月初5,定為了紀念屈原大夫。
粽子為什是三角形的,不是圓的、方的,是因為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做,各地包的材料不太一樣,但基本都是植物的葉子,葉寬而長韌,但畢竟是葉子,寬度有限。三角形包法只用1葉或2葉就能包成,而長方形大概就要的3、4片了把。我們一家圍坐餐桌旁,阿婆把熱氣騰騰粽子端上來,我們就把繩子解開,剝開一層層竹葉,露出那白白的熱熱的粽子來,粘著糖慢慢的吃起來,那味道軟軟的粘粘的,很可口,粽子有綠豆沙、紅豆沙、紅棗、豬肉、小豆、蛋黃、瘦肉餡的,品種繁多,我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就這樣過了一個端午節(jié)。
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 篇3
掀開這一扇時光之窗,我回到了楚辭作者“屈原”的存的戰(zhàn)國時代,現(xiàn)在距離他投入汨羅江還有一天,趁著這二十回小時,我將盡一切所能,看可不可以挽救他投河自殺的命運。
往前一看,一個穿著楚國大夫服裝的人正坐在一塊石頭上,他就是屈原!我馬上奔過去找到他。他看起來好落魄,失魂到?jīng)]注意到我的奇裝異服,我必須把握時間,所以我只問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不干脆隱居起來,不問世事?”
聽到我的問題,他轉(zhuǎn)過身來,剎那間,我被嚇到了!又看見他的銳利的雙眼,燃著一把烈火!他很不高興的責備我:“我干嘛要隱居!楚地的人民我無法忘記!我想回去幫助祖國啊!”我看見他悲憤的留下雙行淚珠,他竟然是這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我一時汗顏了起來。
突然,他拿起剛剛坐的大石,砸向我,我大叫一聲,張開眼睛,全身冒冷汗,原來,我做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夢,我遇見了屈原!
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 篇4
星期一是農(nóng)歷的五月五日,也是端午節(jié)。“五月五,慶端午”,一大早,媽媽就到市場去,按照傳統(tǒng)過節(jié)習俗,買了艾草回來掛在家門上,希望能為全家趨吉避兇。也因為我們姐弟都長大了,所以媽媽就沒像往年一樣,為我們每個人選購專屬香包了。
快中午的時候,姐姐和我跟媽媽借了三顆雞蛋,想嘗試一下老師告訴我們的“端午立蛋”活動,我們在桌子上立了好久,試了無數(shù)次,用盡千方百計,結(jié)果不知是不是我們太心急了,蛋就是固執(zhí)的不肯站起身來,不知道雞蛋是不是冰過了就不好立了呢?
晚上,媽媽體諒我們這幾天都在吃粽子,怕我們都吃膩了,于是特地安排了點不一樣的。我們?nèi)乙黄鹁墼诩抑邢碛门_大餐,中國節(jié)里吃西式餐點,真有趣!也別有一番風味!我覺得好開心,也覺得這次的假期特別有趣,也希望以后的節(jié)慶里,媽媽還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好點子。
2024端午節(jié)的傳說作文400字 篇5
端午節(jié)民間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插兩枝艾草,是為了驅(qū)邪避災,這一習俗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民間五谷豐登,家家戶戶大囤滿小囤流。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妝成小老頭,來到一個村子里面,他走進一戶人家,見一個婦女在用白面湯喂豬,湯中還有成塊的餅和饅頭,老人要飯,遭到婦女的辱罵,連口水都沒要到。老人見婦女如此惡毒,便在她家墻上寫了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然后化為一陣青煙走了。第二天清晨,老神仙拿著瘟瓶來到村子上空,剛要撒藥,忽然看見一條小河中,一位婦女抱著一個大孩子,領著一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過河,婦女說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親生的,要首先照顧這個大孩子。老神仙很感動,拔了一棵艾草,告訴她插在門上便可免災。這位好心的婦女回到村中,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插上了艾草。瘟藥無處落,全飄進海里去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這天還有一個習俗,家家戶戶門前還要掛一把菖蒲,用以避邪,因為在大部分北方人眼中,農(nóng)歷五月是惡月,而五月初五更是惡日,菖蒲本是一種草藥,人們認為他能避邪驅(qū)瘟,逢兇化吉。偉德這一習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性質(zhì)卻完全不同。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娶了一位貌美能干的姑娘瑞英為妻,有一年大旱,眼看就要到端午節(jié)了,五月初四那天,瑞英心想,端午正逢自己的生日,想辦的熱鬧一些,她見只有公公種的菖蒲青翠碧綠,便挖了幾棵洗凈后掛在門上,并題了一首詩在門前,自嘆命苦。秀才傍晚回家來到門口,讀了詩很是羞愧,返身而去,見田中一頭牛,旁邊無人,便將牛牽走準備賣掉,沒想到被牛的主人發(fā)現(xiàn)了,把秀才送到縣衙。秀才將實情稟告知縣,知縣就派人把瑞英叫來,要她當堂作詩,瑞英要過筆墨,題上一首七絕,自比牛郎織女,知縣大喜,免了秀才的罪,并送了秀才幾十兩銀子,小兩口謝恩,回到村中,開了一個酒店,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