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節日作文600字(精選3篇)
家鄉端午節節日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蘇州,蘇州端午節的民間習俗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別的地方大都是紀念屈原,而我們蘇州卻是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的。
伍子胥為吳國立下赫赫功勞,最后卻被吳王夫差賜死,投入河中,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從此,我們蘇州的百姓和伍子胥的后人都會在端午節祭祀伍子胥,往河中扔粽子,放生河蚌和泥鰍等活動。
在伍子胥死后206年的這一天,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無論是巧合還是刻意,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去祭祀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由此可見,我們蘇州過端午節活動還是全國的鼻祖了。
說起端午節,劃龍舟自然是必不可少了。我們這邊屬江南水鄉,河道眾多,所以劃龍舟的風俗到處都有,傳說我們吳地的祖先自認為是龍的后代,賽龍舟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取悅蛟龍;將各種食物裝入竹筒,裹以樹葉,投入水中,與龍共食,(這估計就是粽子的雛形)所以說紀念龍神是我們蘇州端午節的最初由來。
還有不得不說的粽子,大家都知道嘉興粽子很有名,殊不知我們蘇州的粽子,不論外形,內容都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有機會大家來我們蘇州,品嘗一下。
蘇州過端午節還有食“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雄黃酒,主要目的大概就是辟邪消災,是不是比較豐富啊。細想起來,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好多好多,不是一時能講得完的。
所以,端午節到了,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蘇州來玩,感受吳地端午的文化。正如兒歌所述: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家鄉端午節節日作文600字 篇2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佳節。如,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元宵等許多佳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我們要吃粽子,門前要懸艾草,還要看龍舟賽!上午,我和奶奶去買粽子,艾草了,街上熱熱鬧鬧的,人們都在認真地挑選粽子,有的人正在買艾草,我們走到賣粽子的地方,挑選著各種口味的粽子,我挑選可一種我們比較喜歡的原味粽子,買回家了。之后,我們又買了一把艾草,靠在門前。
下午,我們一家人去漢江河看龍舟賽。在岸上,遠遠地看到八條長長的龍船,停在江中,每條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條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像離弦之箭一般,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槳,喊著雄壯的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一轉眼,一條黃龍越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我們都回家了。
晚上,我們把粽子端上了桌,我把繩子解開,聞到了一股香味,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甜甜的,好吃極了!說起粽子,還有一段小故事呢!傳說屈原跳進江里死后,老百姓都來悼念他,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便向江中投入糯米團。于是,吃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故鄉的端午節真是熱鬧呀!
家鄉端午節節日作文600字 篇3
我的家鄉是個半島,有綿長的海岸線,是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好地方。家鄉最熱鬧的節日莫過于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直到現在,這三個節日仍成為家鄉人最有意義的日子。
家鄉人自古與大海打交道,有著與海一樣熱情豪放的性格。粽子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家鄉有一種粽子叫枕頭粽,枕頭粽顧名思義形如枕頭,長方形,大個兒,吃時需用線割成片,有時家里幾口人也吃不完一個。
每逢端午一定去外婆家,看外婆包又大又香的枕頭粽。我們一起把新鮮的筍殼洗得干干凈凈,幾張筍殼平攤在桌上,只見外婆左手按住筍殼,右手輕輕舀起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筍殼上,有時會加上紅豆或紅棗,在桌子上包成長方形,用線繩捆得結結實實,再用大火煮上幾小時,然后燜上一晚,煮的時候滿屋子飄香,真叫人垂涎三尺。
家鄉人過端午節,也必吃麥餅筒,父母會去市場買來或自己攤成薄如紙張的麥餅,再做一大桌子的菜,有魚有肉,最重要的.是各種包麥餅的配菜,比如姜肉、炒米面、蛋皮……孩子們喜歡自己包來吃。先把一張麥餅平攤在桌子上,放自己喜歡的菜,然后順著一個方向卷成卷,有貪吃的孩子往往海塞海包一個,父母便急急提醒:“少包點,少包點,別撐著了。”如果你吃過我家鄉的麥餅筒,它的別有風味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家鄉人過端午節,也會保留些傳統的習慣,比如人們會在門上掛艾葉、菖蒲,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來說就是殺菌除濕氣。小孩子也會掛上各種五顏六色的小香袋,額頭涂上些雄黃。
家鄉的端午節真叫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