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一家人吃粽子的日記(精選3篇)
端午節一家人吃粽子的日記 篇1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從外婆家回來。我見媽媽的背包鼓鼓的,立刻奔過去,奪過背包仔細一瞧:喲,這么多的肉粽子!吃晚飯了,我挑了一個大點的粽子給奶奶。還沒等奶奶張口,我就把肉粽塞到奶奶的嘴里,奶奶笑得合不攏口。我又挑了幾個給爸爸媽媽,然后才自己祿開了粽子放進碗里,拿起一雙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呀,真香!我忍不住想再挑一個大的來吃,可是我想我是家里最小的一個人,所以我還是挑一個最小的來吃。奶奶見到了,在旁邊不住的點頭,笑呵呵的說,我的孫女是最乖的,也是最懂事的好孩子。
端午節一家人吃粽子的日記 篇2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面……都會被裹在麥餅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端午節一家人吃粽子的日記 篇3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端午節那天,我去爺爺家吃飯。吃完飯,爺爺把我拉到一邊,在我的手心、腳底心、后腦勺......涂上黃黃的東西。“這是什么東西,好臭啊!”我奇怪地問爺爺。爺爺說:“這是雄黃酒,涂在身上,蚊子不會咬。”我聽了半信半疑。爺爺又喝了一口雄黃酒,噴在墻上,爺爺告訴我:“這樣蜈蚣和蛇就不會爬進來了。”我想:“就一種酒,有這樣的功能,不可能吧!”
這個端午節真開心,在爺爺家既吃得飽飽的,又學到了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