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精選30篇)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
在南方,每逢到了端午節,少不了包粽子、吃粽子。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再幸福不過了,從小到大都是吃著香噴噴的米飯長大的。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部分人吃的還都是番薯絲,男同胞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所以他們的碗里都要加點白米飯。那時候,家里的老老少少多么盼望端午節的到來呀1因為端午節一到,孩子們就可以吃到用白花花的糯米做成的粽子了!在孩子的眼里,粽子似乎是最好吃的東西了。
端午節到來的前一天,小孩子就隨同大人去山上采摘新鮮的粽葉。這摘粽葉可是有點講究的,要摘綠油油的、寬寬的,沒有一點兒損壞才行。摘完帶回家之后就得拿來剪刀,干凈利落地把粽葉的“頭”全剪掉。接著再把粽葉浸在熱水里,十分鐘后,用手梢微搓洗一下,便可以一張一張地撈上來了。一切準備就緒后,就開始包粽子了。包粽子是有講究的,首先把粽葉卷成漏斗一樣,倒進一勺用堿水浸過的糯米,茌手掌中使勁地抖實,然后用余出來的粽葉一蓋一折,再用嫩竹絲綁緊,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第二個步驟,就可以把粽子放到鍋里煮了,但必須要有人守在灶旁掌握著火候。等到鍋里冒出帶著竹葉清新的氣味,粽子就煮得差不多了。打開鍋蓋,用手捏捏粽子的軟硬度,要是很有彈性的話,那粽子就可以拿出鍋了。因為粽子本身沒加配料,所以人們吃粽子的時候,往往會用白糖蘸著吃。吃粽子是人們過端午節最開心的事了。
現在可不比以前,粽子的花樣大大增多了,有牛肉粽子、香腸粽子,還有紅豆粽子……可有些人卻覺得這些粽子還不及以前的粽子。
現在的端午節,內容更加豐富了劃龍舟、舞龍燈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小朋友們成群結隊地上街去玩,穿新衣、玩彩球,好一片繁榮的景象。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我很想學會包粽子,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3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吃粽子的習俗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愛國詩人屈原而展開,傳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
今天媽媽就要教我包粽子!
媽媽今天六點就起來買粽葉、泡糯米了,到我起來時媽媽已近把材料準備好了媽媽拿起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把它卷成漏斗形保證不會漏,再塞一點糯米進去再放一顆蜜棗和一些花生,然后再用糯米填滿,再由白線給它捆起來,一個小粽子就成了。看著媽媽手里小巧琳瓏的粽子,我很是羨慕,想著那我包的是什么樣的呢?
終于該我包了,我也像媽媽那樣把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狀,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進了粽葉里,可因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葉里的糯米全掉了出來,地上臟兮兮的,“失敗不怕重要的是堅持,再來!”媽媽鼓勵我,第二遍我終于越過了那個坎,第三步就該放東西了我挑了一大塊蜜棗放了進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時候,包不嚴好多糯米都灑了出來,媽媽教導我說:“在粽葉里面放東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會潵出來”“毆”我點了點頭,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終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著不怎墨陽,但很好吃。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有賽龍舟,吃粽子,掛陳艾、菖蒲的習俗。
說起端午節的習俗,我最喜愛的就要數包粽子啦!早上我跟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有粽葉、有紅棗、還有麻繩。買完后,我們回到家。開始包粽子啦!我先把粽葉卷成圓錐體,接著把糯米放入錐體里,再放入一顆紅棗,然后把頭上尖尖的粽葉折下來,最后用麻繩將粽子綁緊,一個圓溜溜的粽子就做好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和媽媽就包好了三十五個粽子!把它們放進鍋里煮上30分鐘,一鍋香噴噴,熱乎乎的粽子就煮好啦!
30分鐘后,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我聞到了一陣撲鼻而來的清香,跑到廚房里一看,“呀!粽子煮好了!”我把粽子拿上了桌,拿起一個粽子,輕輕地咬上一口,又香甜又軟糯,再咬一口,咬到了一口紅棗,如一股暖流一般,融進了我的心里。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它不僅有紀念意義,還有好吃的粽子和豐富的習俗。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5
我們最喜歡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如期而至,這次的主題是“我們的節日之端午節”。我們滿心期待著包粽子,終于可以實現了。
這次的活動由三位家長來協助老師共同完成。分別是。夏睿旭外婆、楊子越奶奶和朱晨悅外婆。活動還沒開始,我們就已雀躍不已,在胡老師的主持下,我們才慢慢安靜下來。家長們把學校準備的包粽子的材料依次發給了同學們。開始包的時候我們爭先恐后地去拿糯米。
家長們反復演示著包粽子的過程,一步一步教授我們。我們認真地看、饒有興致地比劃著。最后的步驟要用繩子把粽子捆住,可愛的粽子就像一只只要逃跑的雞仔,主人把外面圍了一個圈,不讓它們逃走,可它們總是不聽話地鉆出來。
包好之后,我仔細觀察粽子。粽葉多么像一個心胸寬廣的母親啊,而粽葉里面的糯米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孩子,享受著粽葉母親的擁抱。
等到全班都包好之后,胡老師給小部分同學的粽子拍了一些美照。可惜我的沒有被拍到,但我不灰心,因為在我的心里,用心包的粽子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可愛的!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為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學校特地舉辦了包粽子的活動。讓我們全校師生感受一點端午風俗。這一天,一反平常的沉重心情,大家都興高采烈。因為今天將親手學習包端午粽子。
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們將領來的粽葉用清水洗干凈,接著又用盆子裝來糯米和肉。湊近鼻子一聞,就覺得好香。一切準備就緒,吳宇媽媽一邊解說一邊示范給我們看:“包粽子講究的是細心,要先把兩片粽葉對接好后放在手掌中,把粽葉的一端向內折,形成一個‘兜’,再在‘兜’里放進糯米和肉,然后把粽葉的另外一端將里面的餡包住,最后用繩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模仿吳宇媽媽的方法包了起來。起初,我看著吳宇媽媽輕而易舉地,我以為很簡單,便信心滿滿地拿起兩片粽葉,“按圖索驥”,折‘兜’、壓米、塞肉,裝滿后開始后邊程序,覆蓋的時候才發現米太多了,全露陷了啊。一邊嘆氣一邊繼續,嘴巴喃喃細語,看似很簡單的手法,一上我的手咋就這么難呢!大腦隨便一想,就知道吳宇媽媽的手是巧手,我是棒槌手。
經過了一次失敗,就知道了問題在哪里,自己總結經驗,第二次少裝點料,覆蓋最后一張粽葉的時候剛好四周包裹嚴密,然后用繩子扎緊,一個“四不像”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完成一個后找到些感覺和自信了,接著包第二個第三個…。可惜“備料”太少!意猶未盡!不多時,煮好的粽子香味沖全校師生的鼻子里灌來,是熟了,不,已經在班級門口了,接著便是一窩蜂,爭搶著吃上自己的“產品”。我感覺,我的“四不像”是之中最香的。
嘿!這種特有的香氣,便是端午的氣息。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到那天,人們就會包粽子來紀念屈原,傳說那是保護屈原的尸體,把粽子扔進河里,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
今年端午節前夕,媽媽就買來竹葉、水草、綠豆、糯米、豬肉等才來回家,準備自己包粽子。
媽媽先把竹葉和水草煮了一次,將綠豆、栗子、花生、蓮子、糯米洗了一次,就開始包粽子了。
看到媽媽熟練地包粽子,我也覺得手癢癢的,忍不住也來“大顯身手”。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拿出兩片竹葉,把它卷成漏斗形。然后放上一小勺糯米,加上綠豆、蓮子、花生、栗子、豬肉等配料在中間,在放一些糯米在上面,最后用一根水草把粽子包裹起來,我廢了不少勁才扎緊。可過了一會兒,粽子就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好像在嘲笑我呢!我不服氣,憑著上次的教訓,我又包了一個粽子。這次,粽子不但沒有露餡,還飽飽脹脹的,像束著一根腰帶的將軍肚,有趣極了!我看到自己成功了,高興地跳起來!
媽媽把一大盤粽子放入壓力鍋里,過了一個小時,一些調皮的粽子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好像在嘲笑我們技藝不精呢!
我拿起一個粽子,脫掉它的“外套”,把它吃掉。雖然粽子不是很好看,但吃的是自己包的粽子,我感覺特別美味,心里樂滋滋的!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8
今天,外婆要包粽子。粽子可是我的最愛,可我沒有包過粽子,今天正是個學包粽子的好機會。
來到廚房,粽葉、大米、豬肉樣樣俱全,要知道這些可是包粽子的必備品。
只見外婆拿起2片粽葉,輕輕地扭了一圈,就形成了一個漏斗狀,往里面灑一半米,放上豬肉,再澆一層米在上面,就像給豬肉蓋了一床溫暖的被子,之后再把多出來的粽葉包住大米,最后用棕櫚葉把粽子纏住,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外婆這么輕松,感覺好簡單,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粽葉,誰知七弄八弄也沒包出一個粽子來。外婆卻已經包了3、4個了。再看媽媽,手忙腳亂,包出來的粽子也不成樣子,要不就是弄破粽葉,要不就是米放太少,粽子小小的,外婆說這是“叫花子”粽,我和媽媽哈哈大笑起來。
外婆看著我正包不起來的粽子說方向扭錯了,我又換了一個方向,可漏斗的洞又太大。“看著簡單做著難!”我大叫。過了5、6分鐘,我還是一個粽子也沒包成功,米倒是灑了一地。外婆又耐心地示范了一遍給我看,可我就是不懂。最后媽媽提了一個好主意:“要不你用一張粽葉包吧!”我和外婆都贊同這個辦法。我拿起一片粽葉,試圖包了起來。終于我的“迷你版”粽子包好了。包完粽子,我的手上還有一股濃濃的香味。
失敗乃成功之母,下次我還要繼續努力包得更好!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要來了。為了紀念屈原,有的地方賽龍舟。我們有包粽子的習俗,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忙著洗粽子葉、泡花生、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么?”“是啊!下午才包”奶奶說“那為什么這時候泡啊?”我說“因為提前把粽子泡四個小時,容易熟,粽子軟,口感好。”奶奶說。
下午奶奶開始包了,我搬個小凳子在一旁看著,奶奶一邊包給我講:“先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形的斗裝,為了米不灑出來,先放花生再放米然后放棗,上面蓋一層米,把余下的葉子蓋過來包著下面的米,把尾部折過來,纏上線,一個粽子誕生了。
看著容易,做著難。奶奶包一個成一個、我包一個、撒一個。我不灰心,接著包。一次又一次我終于包成了一個沒有型的粽子,”不錯,煮熟就能吃。“奶奶說。我一連包了十幾個,樣子還不錯。
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軟軟的,甜絲絲、香噴噴,真好吃啊!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0
我吃過不少粽子,也常看大人們包粽子,可就是沒有親手一次。今天我終于可以大展伸手、如愿以償了。
外婆從冰箱里拿出幾匝粽葉、蘆葦葉、糯米、一盆用醬油浸著的鮮肉和一盆梅干菜,餡料一切都擺好了。
我先把蘆葦一折,做成一個圓錐形,然后往小圓錐里放一點糯米,再挑一點鮮肉,接著再蓋上一些糯米。我小心翼翼地用蘆葦葉按在糯米上,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把蘆葦葉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蘆葦葉卻不聽我使喚:葉子碎了,米也倒了出來。外婆過來幫我的忙,她一繞一扎就把我的第一個迷你粽扎好了,樣子看上去真是“丑陋”呀,我想第二個包得好看些。我第二個準備包一個像大人包的那樣的大粽子,可是兩三張棕葉疊在一起后,棕葉會動來動去,米會漏出來,我只能改包一張棕葉的小粽子,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第二次包果然不再那么“丑陋”了。我把長長的棕葉繞在粽子外,棕葉不但沒碎掉,輪廓還挺好看的,連線都是我獨自扎成的,像是那個不大美觀的粽子的“后代”做了“整容手術”,外婆見了我的第二個粽子都贊不絕口,我心里樂開了花。
包完粽子后,外婆把粽子燒了進去,不一會兒,就盛了出來。我挑出了我包的粽子,解開線,嘗上一口。啊,粽子格外鮮美。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1
1、將粽葉按順序排好,因為老公買的棕葉很窄,所以我用了4片,大的葉子可以只用3片。有莖的一面朝下。
2、將棕葉彎成漏斗形。
3、填少量泡好的糯米,用手壓一下。
4、加香腸兩小塊。
5、再加米,至全部平鋪棕葉邊緣。用手指稍微用力壓。同時左手要緊緊的夾住漏斗。
6、右手大拇指輕壓漏斗邊緣。(如圖。我不會描述了)
7、用棕葉蓋住粽子,往左邊壓。
8、使棕葉圍繞漏斗轉一圈。
9、另取一片棕葉,從漏斗尖的地方平鋪到剛改住米的地方。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2
“粽葉買好了嗎?”“買好了!”“糯米買好了嗎?”“OK了!”“蜜棗買了嗎?”“當然買了”。
今天呀!可是端午節哦!我終于快要吃到香噴噴的粽子嘍!但是奶奶說要我親手包粽子。“哎!真倒霉!”
我跑進廚房,望著盆子里綠油油的粽葉不知所措。只見我拿起一個超大號使它成為一個“漏斗”,再把一些糯米放在里面,接著拿出一個紅彤彤的蜜棗放在中間,下一步就是包扎粽子了。我隨便拿幾片 粽葉一插,蓋在“漏斗”上,結果由于粽葉太小,蓋不滿。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跟粽子“硬斗”最后粽子灑了一地,“身體”也全軍覆沒了。
“哎!”我只好重頭再來。和前面一樣把粽葉包成“漏斗”,再把糯米和一顆鮮紅的蜜棗放入“漏斗”里。又把中號粽葉插到“漏斗”里,終于蓋住了。我接著用最小號粽葉做底,用線一捆,這樣糯米 和粽葉“搖身一變”成了胖乎乎的“粽子小姐”。再過兩小時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嘍!想到這里我心里甜滋滋的。
這就是包粽子的過程!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3
端午節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西河人行橋看龍舟賽。
到了人行橋,那里已經人山人海,橋上、河兩岸都擠滿了人。講話聲、議論聲不絕于耳,都在議論誰輸誰贏。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只看見參加比賽的一共有7條龍舟,有紅隊、黃隊、藍隊和青隊。只聽發令槍“砰”的一聲,比賽開始了。龍舟像離弦之箭沖出起點之后,他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會兒紅隊,一會兒黃隊在前,一會兒藍隊第一,青隊卻總是落后。此時,助威聲、加油聲、劃水聲響成一片。在比賽的隊員聽到了助威加油聲,心里就有我要得第一的念頭,于是,他們越劃越快,爭取第一個沖到終點。劃過西河人行橋后,不知不覺紅隊已經遙遙,黃隊也不甘落后,追了上來。最后,紅隊得了第一名,黃隊得了第二名,藍隊得了第三名。
今天的龍舟賽很精彩激烈,我看的很過癮。看了這次龍舟賽,我懂得了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獲勝。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4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于包粽子的由來,較為流行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后,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著船把飯裝到逐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后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為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后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粽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云南傣族群眾中還流傳著端午節包粽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為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伙子將事先包好的粽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伙子有意,則拾起粽子。然后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端午節包粽子的由來作文范文四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包粽子往江里扔的習俗,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哈哈!在這兒由我來告訴你吧!那就得從屈原說起了,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他是國王的一名大夫。
屈原雖然忠實楚懷王,但卻受其他人的排擠。楚懷王逝世后又因傾囊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苦苦想到,我反正也不能為國家和百姓造福,那我活著還有什么用呢?于是便投江自盡了,那天正是我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百姓們聽說屈原跳江的消息后,十分痛苦。他們發動了很多人坐在船上在江邊打撈屈原,一連打撈了很多天,最終還是沒有打撈到屈原。
所以百姓們為了紀念對屈原的思念之情,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少吃一點,大部分都要扔到江里去,讓江里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就成了一種傳統。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5
初夏的午后很悶熱,媽媽帶著我去高樓林立的富麗錦城學包粽子。從小到大,我吃的粽子都是奶奶包的,自己卻從來沒動手做過。奶奶年紀大了,我也想包一次請奶奶吃!懷著滿滿的信心敲開了阿姨家的門。
熱情的阿姨接待了我們,阿姨告訴我:包粽子最先泡米、洗粽葉,把事先準備好的肉剁碎,再將米、紅豆、碎肉、著料混合在一起,倒入手中洗好的1或2片葉子彎成的漏斗中,用力壓緊裝滿漏斗,實在壓不緊可以用筷子幫忙,把粽葉裹緊留下一個長長的“尾巴”,還要彎回去用線拴住,一個粽子完工了。輪到我包了,那個葉和餡總是不聽使喚,一會兒粽葉破了,一會兒露餡了,外面的線總是拴不好。虧我還是這群小孩中年齡的一個。在包的過程中我都想放棄了,有個小朋友哭了。我拿著粽葉左思右想,看阿姨熟練的手法試了又試。一小時后,嘻嘻嘻,我,包好了一個,扁扁的有棱有角,阿姨還表揚我了。信心滿滿,我加油干,雖然我沒有奶奶包的個大、又沒尾巴,但我想她一定會喜歡。我累并高興著。
離開的時候我帶了一大包回家,煮熟了看,阿姨包的漂亮得多,我包的有一些漏米了,吃在嘴里都很香。
其實做事就和包粽子一樣,看著簡單做著難,只要我們用心,再困難的事也會變得簡單。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決定今天包粽子。媽媽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和粽子葉。首先,先提前將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于煮蒸。再將粽子葉放在水里泡。媽媽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媽媽將葉子兩頭剪掉,將不好的挑出來。然后,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將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里,然后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后用線將粽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到媽媽包得這樣嫻熟,我好生羨慕,就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媽媽身邊,跟著媽媽學了起來:我也先將粽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將大米等東西裝到里面,當我用粽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粽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里面填滿東西,最后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粽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后用繩子將粽子系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媽媽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媽媽說:“你系得太松了,一定要將繩子系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粽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系結實。一個完美的粽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為止。
最后,媽媽將粽子放到鍋里煮。幾個小時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終于出鍋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情格外的美好!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7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一大早,我就在臥室里聞到了一陣陣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吃粽子!媽媽說:“今天的粽子品種可多了!有紅線捆的紅豆粽,有白線捆的清水粽,還有花線捆的五香牛肉粽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五香牛肉粽,剪開線,撕掉粽葉,只見一粒粒飽脹的糯米像一顆顆珍珠相擁在一起。我使勁咬上一口,覺得香香的,還有一絲絲甜味呢!也許是我吃得太快,連牛肉的影子也沒看見。在看看媽媽的紅豆粽,紅色的豆子像一顆顆紅寶石鑲嵌在糯米團里,里面還有花生呢!突然,爸爸說:“我這個清水粽像什么?”我說:“像一個寶塔!”于是爸爸粘上白糖,我一口就把寶塔的塔尖咬去了。我們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因為當時朝廷,屈原被陷害,含恨投江自殺。老百姓知道后,為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尸體,于是老百姓劃船到江中,投下粽子、咸蛋等食物喂魚蝦。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咸蛋,甚至劃龍舟比賽。”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8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一晚,包粽子是媽媽的頭等大事。看著媽媽包粽子,我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著。媽媽說:"要不要教你包粽子?"我看了一眼粽子說:"不就是包幾個粽子嗎,能難倒我?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聽我這樣說,媽媽笑了。
我拿起兩片粽葉就包了起來,我先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往里面放糯米——呀,米從下面的小洞漏了出去。我悄悄地觀察媽媽包粽子的步驟,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操作前半部分挺順利,可是后來裝了糯米之后,米太多,鼓鼓的,捆不起來了,于是第一個粽子以失敗告終。第二個雖然勉強包好了,但在捆扎的時候用力過猛,線"嘭"的一聲斷了,又失敗了。媽媽在一旁大笑起來,學著我的口氣說:"喲,不就是包幾個粽子嗎?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這時爸爸走過來,得知詳情也大笑起來。真是氣死我了,我心想:你們等著,不就一個粽子嗎,老師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我又開始包起來,吸取剛才失敗的教訓,我卷好粽葉,裝進適量的米,用適當的力度擱好了粽子——哇,成功了,終于成功了!我得意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現給爸爸媽媽看,換來了他們的陣陣掌聲,他們為我豎起大拇指。看著自己的"杰作",我得意地笑了。
端午節到了,主角上場了,我把煮好的粽子整齊地放在盤子里,我們拿起粽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地吃著,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19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粽子終于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粽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著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著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里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粽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let's go 我來告訴你怎么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幾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卷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著加入餡料,最后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后用麻繩扎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粽子,就照著她的做法試著包了一個,可是最后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脫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說:“做什么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于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瞇瞇地說:“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粽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著。過了一會兒,一個“綠里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里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悅。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0
端午節到了,我和姥姥、姥爺一起包粽子。
首先要拿大竹葉做個雙三角一樣的東西,再把大米放進去兩勺,再放到大米里面一顆棗,再往棗上面放一勺米,把棗給遮住,我把棗上面那個小小的“把兒”給拔掉了。不一會兒,一盆香香的粽子就包完了,我們把它放在鍋里蒸了40分鐘就蒸好了,又燜了10分鐘就開始吃了。想到是我們自己做的粽子,我就覺得這些粽子非常美味香甜。
我想:那些竹葉也太大了吧。我愛吃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1
材料
豆沙,棕櫚葉,箬皮,糯米
做法
1.(準備箬皮和棕繩):把箬皮在沸水里煮一分鐘,放在冷水里浸涼,抹干凈,剪除老硬的葉端。
2.用小刀順棕櫚葉的分枝口把棕櫚葉分成小枝,把其中小枝葉中間的硬莖撕去(動作要快)。
3.一張2厘米寬的小枝葉分開成了兩半,把枝葉尖對接。
4.像打繩結一樣打個死結,拉緊成了一根兩尺多長的棕葉繩。
5.把所有的棕葉繩攤開,放在陽光底下曬3、4個小時,就縮成了柔軟的棕繩,可以伸縮自如地綁棕子了。
6.(包粽子):以豆沙甜餡為例,為便于包可把豆沙餡先切成塊。挑兩張一大一小的箬皮葉,光滑葉正面朝上,小葉疊放在大葉上。
7.把兩張葉做成漏斗狀,中間先放一層糯米。
8.放入一塊豆沙再鋪一層糯米(最上層糯米不能滲入到豆沙里,否則煮不熟),包豆沙粽不能太用力擠壓。
9.把漏斗另一端的箬皮葉折疊過來再翻轉,手捏緊旁邊的箬皮葉。
10.把最后多余的箬皮葉再次翻過來包住粽角,最后用棕繩繞緊。包好的粽子裝入高壓鍋內注入水(水把粽子浸到就行,千萬不能讓粽子浮在水面上)壓40分鐘左右就可以(時間太長,粽香會跑掉)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2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而明天呢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媽媽在家里包粽子,我說:我也想學學。媽媽說:好呀!
我們包的是肉餡的,媽媽先把粽葉洗好,放在邊上備用。媽媽在把米洗好,放在邊瀝干,然后媽媽開始切肉,把肉切好后開始加調料有料酒、姜末、味精、醬油等攪拌。上述準備工作做好后,我們開始最重要的工作了——包粽子。
媽媽教我先取兩片粽葉,毛面相貼,在靠近3分之2的地方對折成60度的三角形,先放一小半米,在放些肉餡,然后在繼續加米至加滿為止。將粽葉的往下折,并干緊用力壓住,包緊。然后用棉線把粽葉扎緊。一個粽葉終于大功告成了,把我忙的滿頭大汗。
午飯吃著自己包的粽葉,感覺味道美極了!同學有機會也可以自己試試哦!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古代人民為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而來的。當時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知道了,有的想去打撈屈原的尸體,有的包了很多飯團,扔到江中,不讓江里的魚和蝦吃掉屈原的尸體。還有一個大夫,往江中倒入一瓶毒酒,說要毒死江中的水獸,為的是不讓屈原的尸體受到傷害。以此,端午節才有了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等習俗。
在端午節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的種類也非常多,比如有蜜棗的、豆沙的、肉的等、各種各樣,說也說不完。粽子的做法也很簡單,去年我和媽媽就動手做過粽子,我們先到超市,買了些糯米、大蜜棗、綠豆、粽葉等材料,回到家就開始清洗這些材料,然后糯米、粽葉、綠豆泡一會后就開始包粽子了。首先,一手拿著粽葉,一手用勺子把材料放到粽葉上,最后把米用粽葉包起來,再用繩子系住,雖然包的不太好看,但是是自己包的。包完之后,就可以下鍋煮了,煮熟了的粽子味道鮮美,我最喜歡吃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屈原的愛國精神,享受了包粽子的樂趣、品嘗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4
臺州有句俗語:“春節三忙事,搗糕、殺豬、包粽子。”每次包粽子,都會讓人覺得年越來越近了,連空氣中也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兒。
那天,媽媽和外婆約好了要包棕子。一進門,外婆就把浸泡了一夜的粽葉、棕藤(棕櫚葉做的)拿出來,還有白得發光的糯米和誘人的蜜棗。
我急不可待地挽起袖子準備開始包粽子,細心的媽媽立即阻止了我,讓我先看看外婆是怎么包粽子的。只見外婆嫻熟地拿起一張綠得發亮的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放兩顆蜜棗,再放一些糯米蓋好,靈巧的手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便把它包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粽藤把它兩頭綁了起來,一個結結實實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完外婆的包粽子過程,就小心翼翼地拿起粽葉開始包粽子。第二道工序時,我就不行了,我包的粽子變成了一位病人,不停地流著“血”,止也止不住。這時號稱“天下第一神醫”的外婆來救援了,只見外婆左補右補,總算讓粽子“起死回生”,一個完好無損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看來包粽子也是一門技術活,讓我對外婆又多了幾分敬意。
外婆一人包了四十幾個粽子,外婆說: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灶臺的鍋里,加水煮一個小時,這樣才能讓粽子吃起來又香又有嚼勁。起火、燒火,灶里的火越燒越旺,粽子的香味也越來越濃,房間里充滿了蜜棗的甜味和棕葉的氣味,饞得我口水直流。
一個個帶著水氣兒的粽子終于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綠色的粽葉,一口咬下去,清香撲鼻,純天然的粽葉和粽藤帶著絲絲植物的清香,讓人欲罷不能。
粽香溢滿屋,年的味道也在空氣中慢慢溢開。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5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也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日子。因為新冠肺炎的原因,所以我們全家就取消了端午踏青的行程安排。不過包粽子這個傳統的美食活動可是必不可少的。
天剛蒙蒙亮,我的耳朵就覺得癢癢的。“小懶蟲!快起來,你不是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嗎,怎么還在睡覺?”我一聽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頓時就沒了困意。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和媽媽學包粽子去了。
媽媽拿出之前準備好的粽葉、糯米、還有甜甜的紅棗。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的步驟:他先拿出兩張選好的粽葉,把它卷成圓錐形。然后放了一些米,又放了一顆飽滿的紅棗,再放一些米包好,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就這么簡單啊!然后媽媽非常細心地包了起來,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還真是熟能生巧,一眨眼的功夫,一只胖乎乎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的,顯得有些挺拔有力。媽媽真不愧是個包粽子的高手,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個粽子了。
在看看我包的如何呢?按照媽媽說的方法,我認真地操作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和我鬧點兒小脾氣,就是不聽話,不是米放多了漏了,就是捆的太緊粽葉碎了。唉!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包上。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但我并不灰心,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嗎,媽媽也在一旁的耐心地教我,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在我看來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綠寶石,閃閃發亮,格外耀眼奪目。
粽子煮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我今天不但和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從中還體會到了包粽子的快樂,真是難忘而愉快的一天啊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6
端午節就要來了,我的奶奶又要包粽子了。
周六上午,奶奶去家東邊的小河邊采了幾十片蘆葉回來包粽子給我吃。開始做準備工作了。首先,奶奶去找來一個大盆子,和兩個籃子;接著在盆子里放半盆子的開水,把蘆葉泡在里面;然后把蘆葉的枯黃部分剪去;再去盛半籃子淘好的糯米和半碗洗好的赤豆;最后把糯米和赤豆混在一起。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可以開始包粽子嘍!
只見奶奶老練地將四片窄的蘆葉疊在一塊兒,邊疊還邊說:“看好,如果要把粽子包得又大又美觀,就得把上面地的蘆葉分開一點,把下面的蘆葉并在一起,這樣就能包出大粽子了。”說完就開始調整粽葉疊在一起部分的大小;然后把粽葉圍城一個不漏米的“漏斗”;再把大米都放進去,接著用剩下的粽葉包住大米,不讓大米掉出來,剩下的粽葉包完后再用一張寬一點的粽葉包起來,最后用繩子捆起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糯米粽子就做好了。
咦,這粽子是做好了,可這是生的要怎么吃啊?呵呵,當然得煮著吃嘍。奶奶把粽子放進鍋子里,再放滿水。煮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才怪,沒那么久啦,連燜帶煮一共才兩小時。兩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咬上一口甜甜的,好好吃。
粽葉香香的,粽子甜甜的,端午節可真快樂啊!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首民謠,便想起即將到來的端午節。每年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粽子。
為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奶奶早早準備好了包粽子的各種材料。只見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洗干凈,從盆里拿出兩片泡好的深綠色蘆葦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再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放上幾個紅彤彤的小棗,上面又蓋上些糯米,又用蘆葦葉把糯米裹起來,用繩子扎緊。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原來包粽子就這么容易呀,真想試一試。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瞇瞇地說:“你想學包粽子嗎?那就動手試試唄!”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卷蘆葦葉,再放糯米、紅棗,接著包起蘆葦葉,用繩子一系,誰知米都從旁邊漏出來了。唉!原來包粽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奶奶微笑著說:“別太著急了,先掌握方法。”
奶奶告訴我:“蘆葦葉要折緊,糯米不要放太多。”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試著去包,果真包出來的粽子有點兒像樣了,可還是有米漏出來。我沒有泄氣,繼續找方法,一個接一個地包,終于包出漂亮完美的粽子了。我發現包粽子時,圓錐形要卷的小一點兒,蘆葦葉兩頭要壓得多一點兒,糯米壓緊,繩子扎得要快,這樣就能包出漂亮的粽子了。我摸索到包粽子的竅門,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里,不到一個小時就出鍋了,打開泛黃的蘆葦葉,白里透黃,紅紅的大棗隨著噴香的味兒露了出來。“真好吃!”我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那感覺真是不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8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好開心呀,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日日盼望的日子,在這一天里,我可以包很多好吃的粽子,做很多可愛的香包。這不,媽媽正準備著包粽子的材料呢!
因為我從來沒有親自包過粽子,所以非常地激動。媽媽把材料端到桌子上。我一看:有粽葉、江米、蜜棗、綠豆和花生。我看著這可愛的糧食寶寶,馬上就被包起來蒸熟進入我們的肚子里,我心里實在有些不忍。
包粽子開始嘍!媽媽問我:“童童,你第一次包粽子用不用我教你呀?”我想了想:我很不喜歡那粽子的樣子,要不我就來個創新,自己想包成什么樣,就包成什么樣吧!于是我對媽媽說:“不用了,我自己包。”說完我便拿起粽葉開始忙活起來。
我想了一個不錯的包法,就是包成一個毛筆型的粽子。我先把粽葉橫著放在桌上,然后均勻地灑上江米,旁邊再放上一個可愛的蜜棗寶寶。然后我拿起粽葉的一邊向另一邊卷,再把兩頭的口封上。最后我拿起線繩,準備把它纏起來,可是那淘氣的江米就是不聽話,總是鉆出來,我想可能是它們不想“洗桑拿”的緣故吧!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拴”好。我的第一個粽子可算包好了!我驕傲地看了看媽媽,哇!這么快,從開始到現在,她都已經包了四個了!于是我加足馬力,拼命地包。過了兩個小時,我們終于把粽葉和江米給包完了。最后,我們把它們放進鍋里讓它們“洗個桑拿”。
兩小時后……
兩小時后,一股芬芳撲鼻的粽子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子。我急切地打開鍋蓋,找出我包的毛筆粽子,剝開一嘗,啊!好美妙啊!而且那種味道與其它粽子都不一樣,因為,那里包含了我的用心、我的勞動、我的智慧。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29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于端午節還有很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很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包粽子的優秀作文 篇30
晚上回到家后,奶奶對我喊:“康康,快做作業,做完了,幫奶奶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很快做完作業,書包也沒來得及整理,就火速奔向廚房。
奶奶已經包了好幾只粽子了,它們真是又整齊又漂亮的粽子。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粽葉,先卷成圓錐形,在里面放一塊香噴噴的豬肉,接著又把米撒在上面蓋住香豬肉,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在上面繞來繞去,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覺得不難,也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誰知,我放米時,米卻從洞里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粽子怎么這么大?原來,我包的粽子老是漏米,我只好用好幾張粽葉捆住一個粽子,棉線也用了一大把。
晚飯時,爸爸挑了一個的粽子給爺爺,爺爺笑瞇瞇地接過粽子,扒了一層又一層的粽葉,終于,一個小小的粽子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瞧,我鬧了一個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