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端午節的作文(精選3篇)
紀念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紀念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節前,奶奶都會準備好糯米、粽葉和包裹繩,準備裹粽子。奶奶可是個裹粽高手,只見她飛快地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尖底朝下,將米和佐料塞進去、壓實,把粽葉裹好,用繩子扎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誕生了。我也總會上去幫忙,學著奶奶的樣子包。可是,出現在我手里的總是一個造型古怪的粽子。
那一天,我們家門口總會多一束用菖蒲和艾葉做成的“寶劍”,大人們都說這是用來避邪的。可我覺得,每天進出家門時,最先鉆進我鼻孔里的都是這束植物發出的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滿屋的粽香和家門口的清香。
紀念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于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跡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著。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為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并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人發生沖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生沖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實。他以古代的圣賢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在訴說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為大多數人謀福利,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持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太鉆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后,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的執著。
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鮑鵬山說:“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著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持著我們的事業!”端午時節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為詩人的溫暖和善良,讓他激勵著我,陪伴著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