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關于端午節的日記作文600字(精選3篇)
中學生關于端午節的日記作文600字 篇1
都說屈原如何的有才,屈原自己也以有才而自居。
屈原步入官 場,他直來直去,圓不來也通不去,可他又不屑那些忸怩和做派,因之,碰壁、失意、以至沮喪,因而一憤而做《離騷》,以此告知后人他的學識之博,見識之厚。
屈原官 場不景氣,就寫書問世,由于他寫的內容偏激,文字苦奧,整篇洋溢懷才不吐的氣悶,居然銷售量極少,因之屈原窮的叮當響。屈原苦啊悶啊!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獨自一人在河邊散步,他想呀:自己學富五斗,站在了寂寞的文化巔峰,可是自己的政治主張就是不被采納,自己的文章除了幾個老學究欣賞外,幾乎沒有點擊率,而且愛情極不盡意,這是怎么回事呢?屈原用他僵直的腦殼就這樣想著,想的腦殼酸酸的,肚子也酸酸的……忽然,河里一條魚兒輕游、仿若美人展開了的曼妙舞姿,心花怒放的`屈原縱身跳進河里,緊緊抱著美人魚,抱著抱著就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屈原從此就成了水下的丈夫,他的文字化作了浪花,時而有魚兒穿梭。
從此:因為屈原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所以五月初五就成了端陽節;端陽節在河里劃龍舟,以此超度水下寂寞的丈夫屈原;端陽吃粽子,吃盡粽子的花心,凝聚一家子心花的洋溢。
屈原死后,屈原的作品立刻風靡至今,他的才氣和思想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但他的憤世和厭世的悲觀行為卻頗有意味。
歷代的人,往往對活人刻薄,對死人溫和,哪怕是悲觀的自盡,也大加贊頌那酸臭的美,就像臭豆腐一樣。
中學生關于端午節的日記作文600字 篇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粽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的東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細繩、粽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粽葉,熟練地將粽葉卷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著,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無論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的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好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著性子對我說:“天豪,別著急,左手拿住粽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粽葉,再用右手把它卷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在她的再三指導下,我終于把粽葉折成漏斗形了。接著,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把粽葉層層包裹、穿過粽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好像樣的粽子終于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粽子的形狀和品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著,奶奶把粽子放進鍋里開始煮,等到屋子里飄滿了粽子的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的粽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夠放棄的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的端午節啊!
中學生關于端午節的日記作文600字 篇3
節日生活里總是充滿了樂趣,它們像繁星點點閃爍,在我美好的記憶中,成為我心底最珍貴的回憶。那是一年端午節,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包粽子。
我們來到外婆家,進門一看,糯米和粽葉都準備好了。粽葉泡在水里,碧綠碧綠的,糯米每顆都圓潤飽滿,潔白純凈。旁邊的盤子里還有餡料,紅棗,黑米,咸蛋黃,紅豆,咸肉……真是應有盡有,把頭伸過去一聞,頓時感覺香氣四溢。再走進廚房,外婆已經坐在那里包粽子了。粽葉和糯米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沒有多長時間就變成了一只只飽滿的粽子,那粽子好像在說:“快看我多好看,快來吃我吧!”
我把手洗干凈,坐在桌子旁邊躍躍欲試。外婆看我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先給了我一片粽葉,又自己也拿了一片,開始手把手地教起我。一開始,外婆正教我怎么把粽葉疊成一個錐形的時候,我那底下老是有一個小洞,手一松,糯米就會流出來,怎么包也包不起來,外婆教我了一個竅門:把小洞用手堵住,用一小段粽葉在那里打個小結,糯米就不會露出來啦!我用這個方法做了以后,果然不流出來了。包好之后,再把粽葉上的“蓋子”把“露天屋頂”給蓋上,用繩子捆起來,最后的死結我不會打,只好讓外婆來打。一盤粽子包好后,被我們目送進了蒸爐。過了一會兒,打開蒸爐,只見熱氣騰騰,幾只粽子來到我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把繩子解開,撥開粽葉,露出潔白的糯米,我用筷子插著,一邊蘸著白糖一邊吃,那味道真是好吃到沒話說!一進口,糯糯的,甜甜的,還有紅棗的清香。我胃口大開,一下子吃掉了三個!
那次端午節的快樂和甜蜜至今留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