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端午節風俗作文600字(精選3篇)
初中端午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1
盼盼盼,我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天,我們吃完了早飯,坐著爸爸的車去安鋪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 剛去到那,龍舟比賽準備開始了,于是我三步并作兩步地跑到人群中,好不容易擠了進去。看,他們分成了三隊,分別是紅隊、藍隊、黃隊。他們穿著各隊的衣服,頭上綁著與衣服一致的彩巾,腰間也綁著彩巾,多么威風凜凜啊!他們精神抖擻,顯示出必勝的決心。
比賽開始了,各隊的人員都使勁地劃動手中的木漿,河水被劃出了一道道美麗的波痕,龍舟在被劃開的河水中奮力前進。不一會兒,各隊的隊員都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由于紅隊的隊員團結一致,所以他們在其它兩隊前,黃隊,藍隊哪里肯服氣,他們擦干了汗,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拼命地劃啊劃。與此同時,岸邊的觀眾們也都在為自己喜歡的隊而大聲喊加油,還有人敲起了大鼓,為了壯壯士氣,也有人在用手機或攝像機錄下這令人激動的一面。20米,15米,12米,距離終點越來越近了,現在的不再是紅隊,而是藍隊了,只見藍隊的人藍隊的隊員們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觀眾們吶喊的聲音越來越大了,那氣勢足以震得你耳朵癢癢的,痛痛的。我低著頭摸摸我的耳朵,“耶”那洪亮的聲音嚇得我的心幾乎要跳出來了。我抬頭一望,原來是藍隊到達了終點。瞧,藍隊隊員們個個都樂得跳起來,他們互相擁抱,互相對笑,多開心啊!他們靠著不服輸的團結獲得了勝利。這種精神讓我多么佩服啊! 端午節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吃粽子。聽大人們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精忠報國、以死明志的故事讓大家動容。所以,據說,在每年的端午節,老百姓都把提前做好的各性各色的粽子投進江中,為的是不讓那些魚兒食屈原的身體。這時我會一邊吃著粽子,一邊體會其中的味道,體會著中國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含義。看著人們重視這個節日并且可以把這個節日傳承的那么好,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啊!
端午節,多么一個具有特色的節日啊!
初中端午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2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 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初中端午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3
我家的端午節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吃粽子,好像就連空氣里都充滿了粽葉的香味,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家端午節特別溫馨,快來跟我看一看吧!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我的床頭,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我慢慢的睜開雙眼,“起床嘍”我邊喊邊伸了個賴腰。
“咦!什么味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是從廚房飄過來的,肯定是奶奶在煮粽子,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興沖沖的沖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看著這翠綠的葉子,這嫩嫩的粽子,真誘惑人,讓人著迷。我的口水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看你急的,還沒熟呢?”奶奶說。“哦!知道了!”我趕忙蓋上鍋蓋。“唉!”那只好等著了。干脆先到我們家的“花園”玩一會吧!這時怎么回事,我家的這些花花草草一個個都昂著頭,那興高采烈的樣子,難道他們也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也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也想吃粽子?時間過的可真慢,終于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爺爺做了一桌子的菜,聞聞,好香啊!“主角上場嘍”爸爸把粽子端了上來。這味道太特別,太清香了。
我伸手抓了一個就要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爺爺奶奶還沒吃呢?”我趕忙把手里的粽子遞給了爺爺,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我透過窗戶看到了花園里的小花小草,看著它們的樣子,好像是剛吃過了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那里,好像在說:“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抬頭看了看藍天,白白的云朵,太陽公公炙熱的笑臉,還有那飛翔的鳥兒,它們好像都在對我說:祝你端午節快樂!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一個充滿溫馨、快樂的端午節。你們家的端午節是怎么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