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初中端午節小作文800字(精選3篇)
精選初中端午節小作文800字 篇1
中國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已經“劃”進了西方國家。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著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美國通過參加中國等地的龍舟賽,漸漸了解了這一活動。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運動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生活,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美國龍舟協會負責人透露,現已有人專門組建了龍舟隊,目前共有400多只。
俄羅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興趣十足。20__年中國農歷端午節前夕,龍舟大賽在俄羅斯拉開序幕,這次一共有60支隊伍、600多名劃船手參賽、賽程共250米,這是俄羅斯的第xx屆龍舟大賽。
德國端午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并在漢堡舉行首屆“龍舟節”。一年一度的龍舟節29號在法蘭克福拉開帷幕,作為龍舟節其間的一項主要活動,數百名選手當天參加了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舉行的龍舟比賽。為了公平,每只龍舟可坐20人,允許船手自帶劃槳。選手們說,贏得比賽固然重要,但快樂更加重要。
越南也是在五月初五過端午節。那一天,父母會給孩子編織五彩吉祥符,還會給孩子吃很多水果。大人會飲雄黃酒,并在孩子身上涂酒。而且,越南人認為吃粽子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韓國端午節的內容豐富多彩,通常情況下,會持續20天。會舉行蕩秋千、高校足球賽、投壺等各項極具韓國地方特色的活動。據韓國學者考證,江陵端午祭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目前,中韓兩國的民俗專家、學者正在討論兩國聯合申報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
新加坡華人都知道端午節,每當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前后,在新加坡的東海岸公園會舉行一場盛大的龍舟邀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齊聚在此,一決雌雄。
看來,中華民族的文化已經滲透到全世界,亞洲各國也受到中國影響都過起了端午節。不過,由于各國文化傳統不同,各國過端午節的方式也不同,各有千秋。
精選初中端午節小作文800字 篇2
又到一年粽飄香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了,可我依然記憶猶新,因為它讓我明白,同學之間的愛是最珍貴的,是不可缺少的。現在“愛”這個字已經成為我人生字典中的常用字,我愛這個漢字——愛。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制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精選初中端午節小作文800字 篇3
“粽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
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了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制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嗎?我們似乎也缺少了一些快樂,也缺少了一些向往,也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