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有趣端午節的作文(精選3篇)
描寫有趣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在這些節日里,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端午節。
那是上幼兒園大班時過的一個端午節,我們正在草地上玩耍呢!你瞧!我們有人在玩捉迷藏,有人在玩溜滑梯,還有人在玩大蝦抓小魚……草地上一片歡聲笑語。我們玩得正開心,這時,從沙灘地那兒傳來了老師甜美的聲音“大1班的小朋友們,過來和老師做個有趣的游戲,好嗎?”我們一聽到“有趣”二字,馬上就忘了自己在干什么,跑了過去。
跑到老師那兒后,老師又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一個習俗,叫包粽子。大家平時在家粽子嗎”“。”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就好。”老師滿意的點點頭,“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游戲包粽子比賽!規則是每人有二十片棕葉,二十根稻草,沙子是餡兒,10分鐘之內誰包的最多看,誰就獲勝。”老師的話音一落,我們就議論紛紛。誰知一聲突如其來的“開始”讓我們個個忙活了起來。有的小朋友快速地抓起棕葉一卷,再用手從旁邊的沙地中抓起一把沙放進去,然后馬上封好口,又迅速地拿出稻草纏在粽子上,再丟到盤子里。可能是趕時間吧!我在心里得意的想:“哼!那么簡單,幾下就可以搞定啦!”可是包了幾個后,就怎么也包不好:有一個散開了,像個病人,有氣無力的在呻吟著;有一個封口不太好,餡兒從里面流出來了,它咧著嘴,好像在說:“小朋友,你可真笨!”還有一個歪歪扭扭的,像一個彎腰駝背老態龍鐘的老太太。我看著自己盤子里的粽子,又看著蒙婷雨包好的粽子,簡直是天差地遠啊!我有些泄氣了。“為什么她每次包的那么慢也得冠軍呢?我學學她,說不定可以包好呢!”想著想著,我開始耐心地包起粽子來,不一會兒,我的“模仿一號”出爐啦!它可漂亮了,方方正正的站在盤中,既沒有“睜開眼流餡,”稻草也纏的很穩當,還打上了個結實的蝴蝶結呢!看著這個精致的粽子,我心中樂開了花。接著我又做出了好多和“模仿一號”一樣的粽子,還得到了老師的夸獎呢!最后,我得了第二名,但重要的不是得了什么名次,而是我的心中又記載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情的時候光顧快是不行的,只有認真才能做好事情。
描寫有趣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再過兩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到了。聽媽媽說,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等民間習俗。每年的端午節,家家都要插上艾草。據說艾草、菖蒲和大蒜是端午三有。端午節的早晨,家家都要割艾、采艾,扎成幾束,懸掛在門上、窗戶上,用來辟邪驅惡。端午節,家家還要買五色絨線,拴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上,稱為長命縷。還要采集艾葉等多種植物葉子,放在開水中,冷涼后給兒童洗澡,說是可以洗去身上的病毒和邪祟。端午節,家家還要用很多的大蒜頭燒湯,煮很多的雞蛋,放開量的吃,可以祛毒。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媽媽包的粽子。她先買來優質的黏米,再去采蘆葦葉。首先,把蘆葦葉放在鍋里煮。媽媽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媽媽又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后,開始包了。拿兩三個蘆葦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黏米放到葉子里再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最后,媽媽把粽子放到鍋里煮。一個多小時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終于出鍋了。我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我喜歡過端午節,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
描寫有趣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三四個小時,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