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節感想優秀作文800字范文(精選3篇)
以端午節感想優秀作文800字范文 篇1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遺體。龍舟競渡習俗,廣泛流行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千百年來,賽龍舟已成為民間一項規模宏大的民俗游藝活動。雖然古時賽龍舟不一定在端午時舉行,但如今卻大都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后進行,從這一點也可看到,賽龍舟源于救屈原一說在群眾中有更大的影響。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和其他配料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我很喜歡這個含有中國文化情結的節日,你喜歡嗎?
以端午節感想優秀作文800字范文 篇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首兒歌又在我耳邊響起,因為端午節就要到了。淡淡的粽葉香將我的情素帶入那悠悠歲月……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尤其是賽龍舟、吃粽子,那可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龍舟競渡,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端午這一天作文人網 ,大人們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前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頸脖,手腕或足踝上,被家長成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因為端午節又稱重午,所以許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每年端午節這天,媽媽總是先把屋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然后我們全家就去太湖游玩,看龍舟比賽;回來后,再每人吃一個粽子。這樣的節日,簡單又不乏隆重!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以端午節感想優秀作文800字范文 篇3
又到端午,粽子再次成為熱銷商品。在一些地方,以鮑魚、魚翅等為餡料,搭配名茶名酒的“天價粽子”,又出現在商場。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上海等地出現的類似豪華月餅的天價粽子,價格最高的一款粽子禮盒標價3398元,禮盒內除了有用鮑魚、海參等材料制作的10只粽子,還附加了金蛋、金錘等貴重禮品。
過端午、吃粽子,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風俗。粽子制作和配料十分簡單,有糯米和粽葉即可,每只粽子的成本最多不過一兩塊錢。然而,隨著天價粽子的出現,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粽子,賣的究竟是啥?
作為一種消費性商品,粽子的價格由市場形成。商家為追求利潤,在配料、口味等方面打一些求新、求異的“牌”,也不難理解。但是,追逐利潤,也不是沒有約束;確定價格,同樣有法律規范。我國《價格法》第七條就明確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我們很想知道,擺在零售市場上的天價粽子,其成本與售價差額有多大?在過度包裝與搭售之下,粽子到底是“主角”還是“配角”?這樣的高價是怎樣確定的?價格欺詐的成分又有多少?
天價粽子如果涉嫌欺詐,應該受到有關部門查處;天價粽子產生的原因,更值得我們探究。說到底,天價粽子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階層能夠消費得起的,實際上是瞄準個別人群的“特殊”商品。生產者肯定有所企圖,功利性不言而喻。
不只是粽子,近年來,包括月餅在內的一些傳統節日食品,有向奢侈化發展的傾向。高昂的價格之下,這些傳統食品的功能異化,成了炫耀、送禮的載體,陷入“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的怪圈。這不僅是對淳樸民風的誤導,也是對社會公德的挑戰,需要引起重視。
事實上,天價粽子做得再好,老百姓也不買賬。“看的多,買的少”、“禮盒價格太高,銷售情況不好”,這是多數賣家的反映。現實面前,有關企業應該摒棄華而不實的噱頭,回歸粽子的本來面目,生產出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美味食品。只有這樣,企業才有生路,百姓才肯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