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節作文(精選31篇)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
宣言粽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
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說呢?有屈原說、龍的節日、迎濤神說、惡日、夏至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間,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據說吃粽子原來是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尸體,后因為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總之,都是為了寄托人們對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節,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粽吃起來,啊!真香。
端午節就是這樣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媽媽教我包粽子。
我們買來粽葉和糯米,開始包了,我們把粽葉和糯米洗干凈了之后,先將粽葉卷成圓三角將米添進去,中間還可以放一點餡,放核桃仁,杏仁,蜜棗。
添滿了之后,用上面長的葉子把上面蓋住,如果那兩個角露餡就可以用一個小竹葉再三角型周圍圍上一圈,注意;要包緊。再用一根棉線再上面圍上幾圈,一個小小的粽子就完成了。
2023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會用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江米和大棗、粽葉來包粽子,并在煮粽子的時候煮上幾個雞蛋,用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粽子的時候,我就問姥姥,為什么人們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門上要插艾草,這時候姥姥就會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講有關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春秋戰國楚懷王統治時的貴族,并擔任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其它被收買貴族和楚懷王之后的打擊報復,被免去職務,并被流放,在流浪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等著名不朽詩篇,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他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汩羅江邊憑吊屈原,并拿出準備好的飯團和雞蛋丟進江里想讓魚蝦吃飽,不用去傷害屈原的身體,慢慢就演變成吃粽子、雞蛋等習俗,用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姥姥給我們講完故事后,問我和弟弟有什么想的說的嗎?我發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說:屈原是我們應該記住并不能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
這時候,爸爸把煮好的粽子放在桌子上,叫我們來吃,我吃著又香又甜的粽子,想著姥姥講的動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我來說: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會讓我深愛教育并激勵我將來好好規劃人生軌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負姥姥講故事的深刻涵義。
2023端午節作文 篇4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有以下幾種傳說: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后因遭陷害,自刎而死,吳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有以下幾種習俗:
吃粽子:家鄉的粽子是多種多樣,有蜜棗粽、肉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等。當然,還有很多人家把粽子和雞蛋一起煮,這樣的雞蛋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佩香囊、纏七色線: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在給兒童佩香囊的同時在其手腕及腳腕等處纏七色線,一直要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菖蒲、艾葉插于門楣以僻邪驅鬼。
百草水洗澡:把艾草、菖蒲以及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雜草洗干凈后,放在澡盆或浴缸里用熱水燙一會,把草撈出,再調水成適當溫度后給孩子洗澡,據說有去污濁和驅百病的功效呢。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有以下幾種傳說: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后因遭陷害,自刎而死,吳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有以下幾種習俗:
吃粽子:家鄉的粽子是多種多樣,有蜜棗粽、肉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等。當然,還有很多人家把粽子和雞蛋一起煮,這樣的雞蛋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佩香囊、纏七色線: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在給兒童佩香囊的同時在其手腕及腳腕等處纏七色線,一直要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菖蒲、艾葉插于門楣以僻邪驅鬼。
百草水洗澡:把艾草、菖蒲以及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雜草洗干凈后,放在澡盆或浴缸里用熱水燙一會,把草撈出,再調水成適當溫度后給孩子洗澡,據說有去污濁和驅百病的功效呢。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有以下幾種傳說: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后因遭陷害,自刎而死,吳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后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并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有以下幾種習俗:
吃粽子:家鄉的粽子是多種多樣,有蜜棗粽、肉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等。當然,還有很多人家把粽子和雞蛋一起煮,這樣的雞蛋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佩香囊、纏七色線: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在給兒童佩香囊的同時在其手腕及腳腕等處纏七色線,一直要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菖蒲、艾葉插于門楣以僻邪驅鬼。
百草水洗澡:把艾草、菖蒲以及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雜草洗干凈后,放在澡盆或浴缸里用熱水燙一會,把草撈出,再調水成適當溫度后給孩子洗澡,據說有去污濁和驅百病的功效呢。
2023端午節作文 篇5
兩千多年來,每年的五月十七日稱為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
今年端午節早上,我早早地起來看奶奶包粽子。粽子主要的原料是糯米和竹葉。甜的要加豆沙和花生和紅棗,咸的要加香菇、肉絲和鹽。我看見奶奶首先用兩片竹葉卷成錐形,然后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使米和餡包得更結實,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繩把它捆緊,再把粽子放進爐子里蒸十五分鐘,一個好吃美味的粽子蒸好了。
中午,我們吃完粽子就去看龍舟比賽。只見幾條龍舟一字擺開,哨聲一響,幾條龍舟像離弦之箭飛快地向前沖去。頓時,江面上鑼鼓喧天。船上的人們使勁猛劃,奮力沖刺,岸上的人們大聲喊著:“加油!加油!”幾條船爭先恐后地沖過終點線。
我喜歡過端午節。
2023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日,我漫步于小城的街頭,一般濃郁的節日氣息與初夏的熏風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和閩浙一帶家家懸掛鐘馗像與鎮宅驅邪不同,江淮人家的門上多懸掛著艾葉菖蒲,據說也有避邪消災之效。但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因為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我。
龍舟競賽是家鄉端午日的傳統節目,自從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后,龍舟競賽的規模越來越大。你看,老龍河平緩的水面上,停放著一艘艘紅漆的龍舟,輕輕的水,紅紅的龍舟,在陽光的沐浴下,儼然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參加賽龍舟比賽的都是各鄉鎮的農民,以中年人居多,也有一些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甚至還有婦女。每條龍舟十一個人:十個槳手,一個鼓手。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看不出絲毫的緊張和凝重。
鑼聲敲過,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咚咚、咚咚……“鼓聲震天響亮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又充滿力量。紅槳就像一條條紅色的大鯉魚,伴著鼓聲整齊歡快地躍過。接近了!超過了!一只紅船漸行漸疾,如離鉉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歡呼聲、鑼鼓聲混在一起。另一只船當然不甘示弱,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雷鳴,兩岸的人情緒更加高漲,吶喊聲也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船似疾馳的戰馬齊頭并進。把鼓敲得更響些,把槳劃得更快些。冠軍產生了,喝彩聲、鼓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水面上激蕩
2023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童年時代最喜歡的節日。不光是我喜歡,估計每個北方孩子都喜歡。真是奇怪,我們沒有萬人競渡的龍舟賽的熱鬧可看,但卻是童年最期待的節日。
每當快到端午節,家人們早早的開始準備包粽子,因為在北方沒有新鮮的竹葉,老人們要把干粽葉泡在水里,浸好江米、紅豆、綠豆,還有紅棗和葡萄干。嘴饞的我們從長輩的準備中就開始期盼吃到甜甜的粽子。一切準備就緒,就要開始包粽子,包粽子不像包餃子不管包的怎樣都可以擠在一起相互幫忙,按餅,搟皮各干各的。每到包粽子,家里都會挑選最會包粽子的人上陣,爸爸每年都會成為包粽子的主力軍,包出來的粽子個個好看,像選美一樣。我們就等著他們上鍋去煮,那氤氳的香味飄香滿屋。記憶中每次煮粽子都會很久,煮熟了也不能趁熱吃,還會在涼水里泡上一晚,等粽子吃到嘴里正好是端午節的早晨。所以,端午節我們從不會睡懶覺,早早地起床一是為了吃粽子,二是可以到江邊采艾蒿,路上經常看到有的人采完就插在耳朵旁,更多的人則會把艾蒿插在自家的門上,所以端午節的味道除了粽香味,還有清香的蒿草味。再在懸掛蒿草的地方掛上五彩的葫蘆,家家戶戶的門前就變得五彩繽紛了。
除了各家各戶的寶葫蘆絢麗多彩,多彩的還有孩子們的手臂,每到端午節的早晨媽媽都會拿出彩色的絲線系在我們的手腕上,說這樣我們就不會怕蚊蟲叮咬,保佑我們健康平安。還叮囑我們,如果端午節過后下雨就剪掉這彩繩扔到水坑里才能應驗。所以每次我心里都會很矛盾,一方面盼著下雨,可以祈求平安,一方面如果這么好看的彩繩沒帶幾天就剪掉真有點舍不得。當然在北方,端午節都是晴熱少雨的,所以這彩繩都會在手臂系上很久。如果一直不下雨怎么辦?老人們還會說那就帶到七夕節,把它剪斷扔到屋檐上,讓喜鵲叼去給牛郎織女搭鵲橋。現在想想真是奇妙,老人們就是這樣把兩個傳統節日習俗連到一起了。
至今,每到端午節都會想起家鄉端午節,想起那隨風飄蕩的多彩葫蘆,想起那各式各樣的彩繩,想起那粽子的芳香,艾草的幽香,還有那孩子身上隱約飄來的藥香。
2023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節這天,我們出青青世界玩。青青世界里人山人海,時不時的就會被擠到一邊兒出。
我們先去蝴蝶谷玩。一進蝴蝶谷的門,翩翩起舞的蝴蝶就向我們撲過來,蝴蝶一看到有游客在照相,就急忙飛過去,不想浪費每一次能表現自己的機會。有的蝴蝶停在了花叢中,它在干什么?哦,原來它在采蜜呀!
我們來到了熱帶雨林里。剛進去,就看到了一大堆豬籠草在人工制造的水霧里面,豬籠草對蟲子們來說,是一個的、可怕的陷阱。我們來到了熱帶雨林里。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把小花傘,要不然會被人工造雨給淋濕。“嘩嘩啦啦!噼里啪啦!”雨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和在水溝里面的流水聲,湊成了一首《雨中交響曲》。熱帶雨林中還有一些恐龍雕像,這些恐龍雕像栩栩如生,它們好像對我們很驚奇:這些東西怎么一點也不像恐龍呀?不過我們沒有看到彩虹,有些遺憾哦。
我和媽媽去走了驚恐吊橋,在走的之前,我還興致勃勃,但是我剛踏上驚恐吊橋的第一步,我就擔驚受怕,但我還是慢慢地、像蝸牛一樣地走了過去。
我們還去看了青青世界的環保表演。那些打擊樂器都是一些廢鐵桶做的,雖然看起來很久,但是打起來的聲音一點也不小于普通鼓的聲音。
青青世界的游玩就到這里,我們要回家吃粽子了!
2023端午節作文 篇9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在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邊唱:“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奶奶學包粽子.回到家,只見奶奶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奶奶的喊叫聲:“丁檸,作業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奶奶已經包好了幾只粽子,它們像列隊的士兵整齊挺立,心想:“奶奶包得這么好,一定有決竅吧。”于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干竹筍葉,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點米,在上面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斗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只粽子。奶奶一邊包粽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夸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著桌子上一盤盤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說不出的甜蜜。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1
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節。
我一到外婆家里,只見外婆在廚房里忙著,姨爸爸,姨媽媽都在幫忙著,我連忙跑過去問:你們在干什么呀?”外婆笑著說:我們在做好吃的,你猜猜是什么好吃的?我說不知道,讓我好好的想想。
爸爸說開飯了,只見滿桌子香噴噴菜,我說,不是和平時一樣嗎?我走過去盛飯。打開高壓鍋..啊!原來還有胖乎乎的棕子和咸鴨蛋。哦,原來外婆要我猜的是粽子呢。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一個又大又香的粽子,撥開棕葉,輕輕的咬了一口。真好吃啊!我給大家一人分了一個。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2
端午,端午,粽葉飄香;端午,端午,張掛菖蒲;端午,端午,遍插艾葉;端午,端午,共賽龍舟。
“五月五,是端午。”青翠欲滴的菖蒲和艾葉舒展著身體,咧著嘴微笑,不禁“垂延三尺”,陷入其中。
傳說,詩人屈原為國殉情,投江自殺。老百姓豈能舍得大詩人離開美好的世界呢?于是,大家就劃著龍舟,費盡心思地找了起來。有一天,雨下得很大,人們找到洞庭湖,湖邊的居民一聽也加入了這個行動,趕著時間找啊找,最終還是沒有結果。劃船行動就演變成賽龍舟。
既然屈原大詩人的遺體無處可尋,那我們也不能讓魚兒侵蝕他的肉體啊!人們思念屈原,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就用粽葉包米,彩繩打結,裹三棱狀,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端午的即興小吃————粽子。
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粽葉的清新纏綿著糯米,無一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情真意切,念古懷舊。
五月,是一個毒月;五日呢,是惡日。在惡日,將有五毒入侵,迷信的人們把艾葉,菖蒲插掛門前,用雄黃在額頭寫“王”字,并改動節日名:“端五”化“端午”,以避不吉利的“五”,祈求平平安安。
端午,端午。五湖四海,有我們的端午;烈日炎炎,有我們的端午;青青粽葉,有我們的端午;把把菖蒲“劍”,離不開我們的端午!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3
來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很愛吃粽子,也很愛包粽子。去年端午節我就在奶奶的幫助下包了許多-棕子。我先拿來一張粽葉,把它卷成三角狀,放進米飯和紅棗,最后用一張粽葉包上。煮好后,味道可真香呀! 我在上面撒了點白糖,再咬一口,香氣撲鼻而來。又甜又軟。
每當我吃著粽子的時侯,就想起屈原,我也要像他一樣愛祖國。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4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三種傳統的說法: 第一種是最傳統的說法:即節日這天要以吃粽子和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為了保持高潔的品格,不與腐敗的朝廷同流合污,在五月初五這天毅然跳進了汨羅江中。人們劃著龍舟去撈救,還向江中撒粽子給魚蛟蝦蟹吃好讓它們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以后這一習俗便流傳下來。 第二種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愵入水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第三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投奔吳國,幫助吳王建立霸業,并一度攻入楚都。后來,吳王打敗越國,伍子胥因為勸吳王不要讓越王回國,后遭陷害,被迫用劍自殺。 中華民族的文化可真有意思。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5
今年“六一”,爸爸和媽媽答應帶我去姥姥家探親,6月2日是端午節,正好趕上當地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爸爸為了使我感受到端午這一傳統文化的氛圍,就帶我們一起觀看了比賽。
比賽一共有八支隊伍參加,現場彩旗招展,鑼鼓聲陣陣,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來自舒城的隊伍取得冠軍,爸爸問我:“為什么他們能獲得冠軍呢?”我回答說:“是因為參加比賽隊員的力量大。”可爸爸告訴我,那只是一個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團結協作,大家目標一致、動作一致,這樣才能爆發出最大能量。聽爸爸這么一分析,我有點明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這個道理了,團結協作才能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還讓我明白上面這個道理,在歡笑中結束了假期。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6
快要到端午節了,美術老師教我們做香囊。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一張鉛畫紙,然后讓我們橫著對折一次,再豎著對折一次,剪兩個一樣大小的愛心。接著我們把愛心的底部粘貼在一起,然后在愛心上畫上圖案,再往里面塞餐巾紙,塞滿了,先把頂部用雙面膠把繩子固定住,最后把還空著的地方粘貼住。這樣香囊就做好了。
我興奮地把香囊交給老師,老師把我做的香囊舉起來給大家看,同學們“哇”地叫了一聲,那時我的心情是多么開心啊!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7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于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凄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著憂愁。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有很多種說法呢!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8
嗨 !大家好,你還記得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嗎 ?如果你不記得了話,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你記住了嗎?
端午 節又稱端陽節或重五節。我還知道一首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 白、黑這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大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到時候,人們還要吃粽子,賽龍舟, 掛菖蒲、插艾葉。為什么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吃粽子是因為要把粽子扔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吃屈原的尸體。賽龍舟也是為了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 屈原的。據說,愛國詩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 訊之后,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2023端午節作文 篇19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棕子、掛艾葉。
今年,我去奶奶家過節。一進門,一陣棕香撲鼻而來。我往桌上一看,果真有一盤棕子。我和弟弟爭先恐后地沖了上去,因為我手長,所以比弟弟先拿到大棕子,我剝開棕葉,雪白的糯米出現在眼前,你看棕子多像一個嬰兒睡在綠被子里。一口咬下去,咸而不膩,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
吃完飯,我在村里遛達,突然遠處傳來幾聲牛叫,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頭小水牛在找媽媽。你聽,它的叫聲多像叫“媽,媽…”
真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比今年更加多姿多彩!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0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么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1
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人們都過得熱熱鬧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遠離家鄉的我,不禁想起去年在家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那天一早我就被奶奶叫醒了,她說要帶我去采神露。我聽了高興地蹦起來,唱唱跳跳地跟著奶奶上了田埂,邊走奶奶邊把秧苗和蔬菜上的露水往我身上趕,還讓我把露水接在手心里去洗臉,說這天的露水都是天上神仙降的神水,沾了可以提神祛病,長命百歲。
回到家,爺爺已經端出了剛出鍋的粽子。我們家鄉的粽子大都包成圓柱形,里面也不加餡,要吃的時候,用一根線切成一片片,盛在盤子里,顏色綠綠的,蘸上自制黃豆芝麻沙糖粉,好吃極了,饞得我吃了一片又一片。
吃過午飯,我們圍坐在奶奶身邊看她做香袋,只見她用各種顏色的布包縫出各種樣子,留一個小口,再裝進去一種黃色的藥粉,最后縫上一根紅線繩,就可以戴在脖子上了。據說,這種香袋是可以驅蚊防蟲,保平安的呢!我屬羊,奶奶就可以我縫了一只可愛的羊頭,希望我平平安平,健健康康。
在我的家鄉,這天家家掛艾葉菖莆,人人泡五草澡。所以姨媽說,端午節是健康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的端午節不能回家鄉了,我也會更想家,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這美麗的端午節。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2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優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端午的味道,有種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說起端午節就不得不說粽子啦!
不管是咿呀學語的小孩子,還是能做飯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發長須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誰不是立時感到口中被一種鮮香軟糯質感填滿的充實,誰不是感到唇齒間滑滑膩膩的。把糯米與腌制過的肉、紅棗、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發著清香的粽葉,將其包裹,放入蒸鍋,單單看那小鍋連珠炮似的吐氣,僅僅嗅一嗅那米與肉、紅棗、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氣,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更何況,一層層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滿足地扯咬著極富彈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釋放,雖淡卻不失濃香。在這種美食的熏陶下,讓齒感到格外的舒爽,細細品嘗,那Q彈米粒讓你的味蕾都更加美好。吃下一個個粽子,就算過了幾十分鐘,也會有一種芳香在口腔中蕩漾,讓人回味無窮,神清氣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說一說粽子的來歷啦!
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當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汨羅江。為了防止魚蝦咬食屈原的尸體,人們創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魚蝦來食。后來,人們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做出粽子祭奠。雖然這僅僅是個傳說,可也說明了一個節日中的食物影響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見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卻又是那么的傷感。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4
隨著農歷五月五日的到來,在祖國大地上彌漫著端午節的氣息。人們在這一天中,吃粽子,飲雄黃酒。臨河傍水的地方還舉行劃龍舟競賽……
但是,不知大家在不久前是否聽說到韓國以端午節申辦為自己的傳統節日。多么諷刺的一幕啊!
端午,對于中華民族是特殊的。大約是在千年之前吧,一位飄泊于長江兩岸的流放者--屈原,北望郢都之將破,長嘆楚國之頹唐,長息掩涕,感極而悲,帶著一腔悲憤與無奈孤身跳入千里汨羅江。江水蒼蒼,煙水茫茫,淳樸的人們架著無數葉扁舟尋找他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每年都會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掛菖蒲……于是這些便漸漸演變成為了端午節傳統的習俗。
韓國何以申請成功?其實這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我們自己。我們盛大的過著圣誕節,重視的過著愚人節,神圣的過著感恩節。常常在那些洋節日中互送禮物,互致祝福,但是,端午節呢?那些傳統節日呢?卻似乎早已被冷落……
外國人在笑啊!笑中國人是何其的笨啊。自己那么好的節日不過,卻對圣誕節等洋節日情有獨鐘,看的是那么重視,過的是那么正式。或許,在平安夜時,華燈煙火渲染著天空,那紀念的不是別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心在滴血!
今天,當端午再次來臨之際,請每個中國人,都過好屬于我們自己的節日。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5
濃濃的端午節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里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鉆進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鉆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里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里充滿了希翼.
⇓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6
每一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種許多,可是我還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后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一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7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里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跟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跟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8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么,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粽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粽子的材料。姥姥笑瞇瞇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里呢!”我跑到廚房一看:“啊!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腌制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粽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粽子葉放在開水里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里撈出來,放到冷水里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后對折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粽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里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后,右手抓起粽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粽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粽子,還有這么多“學問”啊!
最后,我和姥姥用多余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 綁結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粽子全都倒進了鍋里,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后,高壓鍋發出“咝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著粽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啊!一個小時后,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粽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嘗著粽,一邊想著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2023端午節作文 篇29
每年農歷五月五日,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餃子、龍舟競渡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據說屈原在5月初5日自己投河,被龍困住,世人哀痛不已,每天都把五彩線扔進水里驅龍。
屈原還寫了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名字是《離騷》。端午節被稱為端午、中午、丹陽、中天等,也知道端午有菖蒲、艾葉、薰術、熊黃珠等,據說是為了壓制邪惡。和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大桌子上一起吃了香噴噴的粽子,到了嘉興南湖的河邊,看了龍舟比賽。參觀的人真多啊!我不由得贊嘆不已。他們劃得真快,他們真猛!爸爸也說了。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是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節日等著我們理解它們。
2023端午節作文 篇30
每年都有許多節日,也包含了可以“吃”的節日,可我卻偏偏喜歡端午節,這不,今年端午節那天我們家都打起仗來了。
第一戰:我買我買我買買買!
包粽子一定要有材料吧,要不然怎麼包啊,所以,那天一大早啊,我和媽媽就去超級購物了。
我們先來到了幾家糯米店的門口,到處都是香甜氣息,可只有一家糯米店的客戶最多,原來他們在打特價,而且味道也要特別一些,此時的我恨不得立刻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嗯,這家的糯米可真香啊,就買這家的吧。”“好的。”不過這人也太多了吧!頓時我倆就傻眼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到我們了,我激動的叫到:“來兩斤糯米。”“好嘞。”老板的動作可真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接著我又問:“你們這里有干凈的粽葉嗎?”“有有有,多著呢!”老板激動地說。“好吧,按兩斤糯米來計算,你就給我拿些吧。”“嗯嗯,給您的糯米和粽葉,一共18塊7角,你干脆只給我18元吧,順便幫我打打招牌嘛!”“嘿,這老板可真夠精的啊,居然會使用“舍芝麻撿西瓜”這一招”“好啦好啦,一定一定。”我馬馬虎虎應聲后就跑出去和老媽會合了。
第二戰:我包我包我包包包!
煮粽子一定要先包粽子才行啊,要不然怎麼煮啊,所以,我們回來后就要“開包了”。
在包的時候,只見媽媽將粽葉交叉,然后、然后不知怎麼說了,反正啊,待到只有一個小洞時,媽媽便把糯米到了進去,再把小洞封起來,最后用事先準備好的棉線纏在粽子身上就好了,但第一次我可不知道是怎麼包的,沒弄明白,再一次,還是沒弄明白。經過若干次后,我終于明白了......一點點。
我也要開始實習了,我看著媽媽的成品做,可人笨了總是學不會(注:學習我可是一等一的好,只是在生活之中犯癡。千萬別以為我是傻子一個)。不管怎么做都像一把腌菜,而媽媽包的個個“身材”都特棒,看的我都眼饞啊!唉,認了吧!誰叫她是我媽呢!技術肯定要比我好。
決戰:我吃我吃我吃吃吃!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終于到了我最愛的階段了,那就是吃,不不不,說好聽一點:是品嘗(不對啊,品嘗是第一次吃,這是第幾次來著......犯癡之中,請勿打擾!)!
粽子要下鍋了,此時此刻最激動的人當然是我啦,那眼神兒,超級別扭;那姿勢,超級抽象;那口水,超級之多啊......眼看廚房快要被我口水淹沒了,媽媽急忙堵住我的嘴,把我推出廚房,大吼道:“你到客廳去等著吧!”我因為害怕老媽再次使用超級無敵的獅吼功,所以我偷偷的溜開了,還聽見媽媽在那里嘀咕:“這孩子的口水,咋怎么臭呢?”
哈,粽子終于出鍋了,早已垂涎三尺的我拿起一個就剝,“哎呀,可燙死我了。”貪吃的我捧著被燙傷的右手叫道,真慘,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真不愧是聰明的媽媽,居然用手套,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可媽媽卻說:“不是我聰明,而是個別人的表現讓我脫穎而出罷了。”“老媽,你啥時也會拐彎罵人了?我再笨嘛,我也聽得出你是在罵我啊。你居然這么不留情面的......把我的那份粽子吃了,我苦啊!我今年好不容易等來了端午節,你卻不我苦苦等待的粽子給消滅了,買粽子還是我幫你的呢,你你你......”“好啦,還有粽子在冰箱吶。”我跑過去拉開冰箱,真的誒。“還是媽媽對我好啊。嘻嘻嘻嘻。”(我又立刻進入了裝乖模式)“呵呵,我再不會上當了,今天該你打掃屋子。”說完,媽媽屁顛屁顛的走了。
唉,看來我還是失敗了,你一定會問我什么失敗了,那就是,我實在敵不過精明的老媽,這是我第8次幫她做家務了,我、我、我,暈啊。
2023端午節作文 篇31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又稱端陽節。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是為了避邪。今年的端午節對我們家來說非常特殊——它正好也是我媽媽的生日(6月6日)。這天清晨,我們吃完粽子,在媽媽的組織下,約了姑媽家、叔叔家一起來到莫愁湖劃龍舟。我們上的那艘龍舟真好看,像一條活生生的龍,張著嘴巴的龍頭后面擺放了一只大鼓,龍身在太陽的照耀下,金碧輝煌,兩旁擺放了許多船槳,龍尾上翹下斜,像是在擺動,準備前進。劃龍舟開始了,爸爸打鼓指揮,其余的人分成兩組在兩旁“一二、一二”的前后劃槳,我們小孩跟著大人邊劃邊吆喝,大家十分賣力。只見龍舟像梭子一樣向前穿梭,水面形成了一道一道筆直的水波,不一會兒我們就超越了前面的那艘龍舟。岸上的人在大聲的為我們加油。我們一鼓作氣,拿到了第二名,大家十分開心。賽龍舟結束了,空中回響著歡樂的鼓聲、笑聲、吆喝聲,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莫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