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活動演講稿(精選3篇)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 篇1
各位社區領導、居民朋友們:
下午好!
人同心,語同音,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今天,我們在此舉行“端午節‘中華誦’普通話”朗誦比賽,以此來感受普通話的無窮魅力,一起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我代表唯亭鎮政府,對今天的活動表示熱烈的祝賀,也對參賽的社區和全體選手表示衷心的感謝。
語言文字的規范程度和管理水平,體現著一個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唯亭鎮是一座凝聚著吳文化和水文化精華的歷史名鎮,語言文字是我鎮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今后五年是唯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期,是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攻堅期。隨著園區開發建設的發展進程,唯亭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越來越進入國際化軌道。因此,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已經成為我們走向國際、人與人交往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而說好普通話、語言規范化,也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居民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提升自我的重要工具與途徑。
近期,省語委、文明辦頒布了關于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城市創優、鄉鎮達標工作”》的通知,我鎮積極貫徹省、市文件精神,成立了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唯亭鎮創建江蘇省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鄉鎮的工作意見》,并以此為動力,大力開展語言文字規范活動,力爭在--年實現“普通話初步普及、社會用字基本規范”的創建目標,創建成為江蘇省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鄉鎮。
朋友們,我們是唯亭鎮開發建設的主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體現著唯亭鎮城市化主人翁形象,所以還需要我們不斷進步,共同努力。本次大賽既是弘揚優秀民俗文化知識,也是居民精神風貌的一次展示,更是推動我鎮語言規范化工作的一個新的開始。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 篇2
同學們,這是團會改革后的第一次團會,同樣也是我們班里團會改革后的一次團會,改革就是為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與向心力,通過團會召集的家的目的是為了大家坐在一起談談學習與生活,找出各種問題,更重要的是團結大家,讓集體變得更豐富。
這是本學期最后一次團會,臨近端午節,所以這次團會與端午密不可分。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過、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加強學生品德教育、培養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正是在這樣的德育目標的指引下,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民族節日——端午節,宣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舉行了這次主題團會。當然還少不了各位負責人前期在班內做了十分到位的活動宣傳和準備,提高了大家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有效地增進廣大同學對端午文化的認識,并繼承我國傳統節日的悠久習俗,也提高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讓屈原熱愛祖國的思想在我們及下一代人中間能得到不斷的延續。
端午節活動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歷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后來因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每年5月5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門查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并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恒,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