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端午節(jié)小作文300字(通用3篇)
三年級端午節(jié)小作文300字 篇1
今天,我到小姨家做客。弟弟不在家,真掃興,又得當沒有“士兵”的“將軍”了。但我往桌子上一看,是粽葉呀!我高興極了,便纏著小姨教我,小姨無奈,只好答應教我。
終于開始了,小姨先教我把粽葉卷成圓圓的漏斗狀,顯得十分輕松,而我弄了半天也沒弄好。只好向小姨請教,原來,是我太心急了一點,總是卷不成形。于是,我只好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卷了起來,哦!終于完成了第一步。我繼續(xù),小姨用手把糯米一把一把地抓進了“漏斗”里,我也學著她的樣子把米抓進了“漏斗”里。終于到了最后一步——封頂了,只見小姨將剩余的葉子蓋在露在外面的糯米上,就完成了我也這樣完成了第一個粽子。
當小姨把粽子拿出來后,不禁笑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粽子所有的角都在漏米哈!
三年級端午節(jié)小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節(jié),作文課老師帶我們包粽子。說到包粽子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跳江了,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為了保護屈原的尸體,人們還賽龍舟,為了趕走要吃屈原尸體的魚兒。
先拿兩片粽葉錯落地疊放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形,放上我最愛吃的蜜棗,再放上糯米,用手使勁壓壓,把粽葉往上一蓋,最后我用繩子纏好,我按照這個方法包了兩個、三個、四個……看到我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細心、耐心、還要有恒心。
回到家我還幫媽媽包粽子,媽媽看我包得這么好,還夸我呢,我很高興學到了本領還學到了知識。
三年級端午節(jié)小作文3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羊羊。”每當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端陽節(jié)快到了。
端陽也叫端午。家住長江邊,因此在我的印象里,這天是一定要賽龍舟的。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民俗活動中最熱鬧有趣的節(jié)目。所謂龍舟,其實是首尾做成巨龍形狀的船只,關于端午節(jié)賽龍舟,相傳起源于楚國人民不斷地在汨羅江上找尋屈原的尸體,或者說是為了驅趕水中的魚類,以免它們吃了屈原的尸體,所以一面劃船一面敲鑼打鼓,久而久之,自然就演變成了這樣一項有趣的習俗。
這天不僅要賽龍舟,還要吃粽子。粽子,原是南方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食的一種風味小吃,漢代以后才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傳說是屈原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人們?yōu)榱思o念他,于每年五月初五將白米裝在竹筒內投入江中。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端午佩香囊,使我們孩子的習俗,傳說是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上香囊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如今快到端午,我依然在唱;“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