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有關端午節的短篇優秀作文(通用4篇)
小學有關端午節的短篇優秀作文 篇1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就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就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種很多,但就是,我還就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此時然后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齊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此時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此時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此時端午節真就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小學有關端午節的短篇優秀作文 篇2
這天就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齊吃粽子,餐桌上擺著肉菜粽子。我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談論著屈原的故事。爸爸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歷,屈原就是楚國朝廷的還原,就是忠臣。但就是他卻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沒辦法為國家效勞。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情,屈原跳進大江中,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國之情,楚國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粽子,以此來堵住魚的嘴,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了。但就是,這已經晚了。此時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節時,人們就用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這天我吃粽子,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就是個好人,就是個忠臣,就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年年都要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小學有關端午節的短篇優秀作文 篇3
端午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此時這個節日主要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就是龍節,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就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就是個性清楚。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干凈,還要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此時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齊,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小學有關端午節的短篇優秀作文 篇4
“五月五,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此時龍船下水喜洋洋。”這就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頸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此時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早上,人們起得十分早,人們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們相傳用露水洗臉能夠讓皮膚變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齊,在院子里邊曬太陽邊吃粽子。
賽龍舟、吃粽子就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就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