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精選21篇)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
這么多個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端午節是個紀念楚國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下面,就由我來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據說,以前楚國一位大官屈原是一位詩人,他很愛國,可當時楚國國君不聽他的意見,把他放了,最后,楚國被其它國家侵略了,屈原不忍心看,就五月初五那天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之后投入淚羅江。老百姓知道后紛紛來劃龍舟給粽子江河的魚吃,讓魚吃飽,吃不到屈原的尸體。所以就有五月初五——端午節包粽子,劃舟的習俗。
以后,每逢端午節人們就包粽子劃龍舟。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2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熟悉的童謠響起,提醒我又到了粽葉飄香的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有點特別,因為,年年吃粽子的我,今年準備學包粽子給外公外婆吃。
聽到我要學包粽子,外婆可高興了,拿出早早準備好的材料,告訴我包粽子的程序,她說:“首先要把糯米淘好,浸泡一會,把粽葉洗干凈,泡在水里,然后把餡料調好,就可以包粽子了。”看著外婆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我也開始跟著學。把浸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加上我愛吃的鮮肉,花生,蜜棗。外婆還告訴我,關鍵是糯米要塞實,再用棉線捆綁好不讓它散開,粽子就包好了。
看著一個個小巧的粽子從外婆手里誕生,我手里的粽子還不成形,不是米多了,就是包上后散散地掉出米來,又弄了半天,還是不行,外婆拿過去看了看說:“米不要裝太多,捆綁的時候要捏緊,這可是關鍵。”我照著外婆說的,重新包了個。嘿嘿!果然有模有樣了,看著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心里特高興,成就感油然而生。
今年的端午節很特別,不光是我讓外公外婆吃上了我親手包的粽子,我還泡了驅邪除病的草藥浴,明白了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葉菖蒲是為了避邪驅障。同時也讓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民俗的博大精深,在現代化日漸先進的今天,我們要好好地把這些寶貴的傳統民俗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3
我家在農村,農村的端午節大約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那時,我聽媽媽說,家里的鴨蛋從現在起就不賣了,要留著做包蛋;還要在菜園里種一小塊蔊菜,過端午節好吃。
從昨晚開始,我家為了過端午節就正式忙碌起來。先是媽媽安排爸爸,必須在端午節的凌晨起來割艾蒿,說那時的艾蒿才好,有藥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掛在大門的兩邊,說這樣好辟邪。怎么都有說法啊?我好想睡懶覺,現在看來是睡不成了。不過,比爸爸半夜起來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媽媽的安排把艾蒿掛好了,以為可以出去玩了,我還沒有走出院門,媽媽就大著嗓門把我喊回去了,說是今天事情還很多,要我幫忙,就不準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飯吃了。
吃過早飯,爸爸上街買家里沒有的東西去了,我就成了打雜的了。只聽媽媽說:“快去,把菜園里的蔊菜拔回來”、“快去,把包蛋洗出來”、“快去,剝幾顆蒜出來”、“快去,用白酒兌雄黃,把院子周圍灑一圈,一會兒吃飯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個來回,當然,媽媽比我更忙,終于把午飯準備齊了。
看著一桌子豐盛的菜肴,媽媽把這些菜的講究一一道來:端午節吃蔊菜“打積”(肚子里一年來積累的不好的東西),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保咱家不進蛇和蟲蟲螞蟻之類的東西……
端午節的一頓飯居然有這么多的內容,難怪媽媽那么重視。等媽媽說完,我趕緊拿起筷子吃起了蔊菜,好打掉我身體里不好的東西,少生病。不知是不是真的?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4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邁著輕盈的腳步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外婆早早的準備好了材料:粽葉、赤豆、糯米、咸鴨蛋、繩子……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粽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鍋子里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粽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著對我說:“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嘗嘗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粽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么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說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后為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說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為什么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著講吧,媽媽!”
“然后,世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哀傷。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于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劃船撈救,后來就發展成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后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歷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嘗到了可口的粽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歷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6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邁著輕盈的腳步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外婆早早的準備好了材料:粽葉、赤豆、糯米、咸鴨蛋、繩子……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粽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鍋子里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粽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著對我說:“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嘗嘗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粽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么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說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后為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說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為什么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著講吧,媽媽!”
“然后,世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哀傷。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粽子于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劃船撈救,后來就發展成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后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歷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嘗到了可口的粽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我們紀念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
在這天,家家都要包粽子.賽龍舟(有的吃食餅筒)!你肯定想問為什么吧?我來告訴你。因為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不過是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個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殺,后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幫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掘墳墓用鞭子打楚王,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希望講和,夫差允許了。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居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取下了伍子胥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也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而現在,我們正在吃食餅筒,看龍舟賽,紀念先人。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8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著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為什么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說的:“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說:“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說:“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說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粽子,于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說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粽子了。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9
今天是端午節。對于我這只小饞貓來說,端午節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吃粽子。那美味的粽子讓我常常是“口水直下三千尺”。這不,一大早,爸爸就買回了一堆口味不同的粽子。
粽子在鍋里煮了十幾分鐘后,就可以吃了。我把“魔爪”伸向一個大大的粽子。顧不得燙手,撕開裹得緊緊的粽葉,狠狠地咬了一口。哇,是蜜棗味的。香香的糯米配上甜甜的蜜棗,真令人回味無窮。我一口氣把它吃了個精光,又抓起一個小個兒的粽子咬了起來。嗯,真好吃。原來是玉米甜香腸的。玉米香加上香腸甜使粽子非常可口。“嵐嵐,來吃個鹵雞蛋。”聽了爸爸的話,我連忙拿起一個鹵蛋吃了一口。這鹵蛋又鮮又香,好吃極了。
這時,媽媽突然說:“別只顧著吃,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哈,這可難不倒我。我擦了擦嘴,娓娓道來:“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為他的一個對國家很有用的提議沒被國王采納,反而還被逐出王宮。悲憤之中,他縱身跳進汩羅江自盡。老百姓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身,就劃船把米飯等食物投入江中。后來,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賽龍舟。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節日。”說到這兒,媽媽笑了:“回答正確。獎勵一支雪糕。”哈哈哈,意外收獲!
狂喜中……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例如:吃粽子、賽龍舟、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里,我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看見奶奶正在忙著洗粽葉、洗糯米……奶奶弄好了這些,準備包粽子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看、一邊學。首先,我拿了幾片粽葉弄成三棱形,再把米倒下去,后來又抓不緊,米往下倒,弄得滿地都撒滿了米,連續幾次都是這樣,逗得奶奶眉開眼笑。后來,我終于把粽葉弄成三棱形,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夾些豬肉、蛋黃、臘肉……然后就把葉折起來最后綁住它,奶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捆緊粽子,不然的話,煮的時候就會成粥了。我就用繩子捆緊了粽子,一個粽子就這樣弄好了,我再接再厲繼續包粽子,附近的鄰居都夸我棒。
那天,包粽子真的很有趣,也讓我感到好開心。讓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1
今天,是端午放假,本想出去玩,但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就只能在家里看書。
我看了一本《中國節日故事》,書上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戰國時代”在楚國有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愛國,受到楚懷王和楚國人民的信任、重用。后來,遭到奸臣的陷害,被流放到了和汨羅江畔。為了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江水里。那一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大家為了紀念他,便把這一天叫做端午節。
聽著外面“嘩,嘩,嘩”的雨聲,我坐在書桌前,思想仿佛飛到了兩千多年前屈原的時代,仿佛看到屈原投江時凄慘的情景,仿佛聽到汨羅江水在咆哮。外面的大雨好象是蒼天被屈原的行為所感動而下的,在為屈原抱不平,在為屈原哭泣。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2
明天是端午節。今天上午,鄭東新區的如意湖要開展賽龍舟的活動。
我和爸爸媽媽九點多到了如意湖橋底下,一看,橋底下已經人滿為患啦!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還怎么看龍舟呀?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位子,剛坐下來,裁判員就宣布比賽就要開始了。這時,裁判員對龍舟大喊一聲:“預備——”龍舟上的人們都握緊了手中的槳。“嘟——”比賽開始!
一條條龍舟從起點線沖了出去。船上的人們動作一致,奮力地劃著槳,使勁地推著水前進。坐在前面敲鼓的人用棒子很有節奏地敲著,每敲一下,船上的人就劃一下。我說怎么會那么整齊呢?
就要到終點了,究竟是誰要贏?我們瞪大眼睛仔細地看著。這時,一條龍舟迅速超過其他龍舟,沖過終點,獲得了冠軍!
中午時分,我們回家了,這場龍舟比賽真不錯!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3
一碗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一口清涼滋潤的泉水,讓人滿足了舌尖上的可口與涼爽;一杯新鮮美味的果汁,讓人滋心潤肺。但一個純樸的端午節,是否也會讓人流連忘返呢?
端午節的來歷是和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是分不開的,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被人們親切的成為“粽子節”。我們家就根據這一傳統,買了兩個粽子,白米粽子白我們饞的直流口水。這樣純樸的端午,可稱得上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今天,我剛剛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過沒過點。一看:都5:30了!我起來一看,爸爸媽媽早已經穿好衣服在等我這個小懶蟲了!我磨蹭了一會,在5:00我們準時出發向哲理木大橋前進。剛一到大橋,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人山人海、被圍得水泄不通的街道,在接到的兩旁,欄桿早已被遮住,只見在街道兩旁掛在架子上的色彩明亮的各種各樣的小飾品、小擺設,及其鮮艷,及其精致。我們這才在喧鬧中走向了大橋的里面。在這一天,我發現大橋的水,都特別亮,特別靜。再玩了一會之后,我們才戀戀不舍得回到了家。
端午節過了,我也第一次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快樂,這純樸的端午節將永遠刻在我的心中。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4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到外婆家拿粽子,因為明天是端午節了一路上,我和媽媽經過菜場,看見街上到處是賣草藥的、粽子的、艾葉的……我感到非常奇怪。
“這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把草藥、粽子和蛋放在鍋里一起熬,吃起來會長壯的。把艾葉做成寶劍,貼在門上,有驅邪的作用呢!”媽媽微笑地說。
到了外婆家,剛一進門,新鮮的粽子香味透過陣陣蒸氣迎面撲來。只見,外婆坐在竹椅上熟練的包著粽子。再看看,煤氣爐里的高壓鍋里的粽子,在蹦蹦跳跳的玩耍呢!外婆包了幾個小巧玲瓏的四腳粽媽媽拿起粽子若有所思地說:“以前我們沒有玩具和零食,粽子既可以當零食也可以當玩具。”媽媽還說端午節那天,她脖子上掛著一個用彩線編織成的蛋袋,蛋袋里裝著鴨蛋或雞蛋,來到學校,和同伴撞蛋,誰的蛋裂了,誰就輸了,誰的蛋沒裂,誰就是勝利者,如果媽媽沒裂,就會開學的手舞足蹈起來。
我也鬧著媽媽編一個蛋袋給我,我也和同學碰碰蛋,那該有多開心呀!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5
我真開心!因為端午節到了,走在街上就會聞到一陣陣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味道有很多:蜜棗味、豬肉味、豆沙味……
到了中午,奶奶做了好多粽子和我喜歡吃的菜,這時,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拿出碗筷,用筷子夾了一個豆沙味的粽子,剝了粽葉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我一邊吃一邊問:“爺爺,怎么會有端午節這個節日呀?”爺爺說:“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我又問:“為什么要紀念屈原,那屈原又是什么人物?”爺爺停了停說:“屈原諫君主而不得,于是無奈之下之溺于汨羅江,希望以此望君清醒。傳說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面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引開魚蝦。自此以后,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習俗。”爺爺的話音剛落,媽媽就說:“屈原是湖北秭歸人,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聽著聽著,我覺得屈原太偉大了,他是多么愛我們的祖國啊!
我終于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不知道的可以讓你們的爺爺、奶奶、媽媽、爸爸講給你們聽喲!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6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老師組織了一次“粽葉飄香,濃情端午”的活動。
在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知識,我們還跟張琰媽媽學包粽子,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有的同學能包得跟大人包得一樣好。當然,最誘人的環節還是吃粽子,有的同學早都垂涎欲滴了。當老師一聲令下:“大家,可以吃粽子了。”同學們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粽葉,有的同學一打開就將粽葉捂到臉上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就跟豬八戒吃西瓜一樣;有的同學把粽葉往下面折一下,只露出上面的粽子,一口一口地吃;有的同學把從家里帶的白糖撒在粽子上,甜甜地吃起來。我們正吃得津津有味時,聽見老師親切地說:“劉暢,你的吃相可真文明呀,還用刀叉呢。”同學們哄堂大笑,有的同學粽子都從嘴里噴出來了。原來,劉暢先用刀子切一塊,然后用叉子往嘴里送一塊,細嚼慢咽地吃,好像就是挺講究的。老師這么一說,劉暢有點不好意思了。看到同學們笑得前仰后合,老師也笑了起來。
這次的端午節過得可真開心呀!同學們都期待著下一次端午節的到來。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7
好象是從去年開始,端午也放假了,在我印象中,每逢過節就是吃不同東西的日子,而端午就是吃粽子和五黃。我知道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吃五黃是為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大概是為了身體健康。
自從媽媽學會了包粽子,每年端午節她都會包許多的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因為外面買的粽子都有肥肉,而媽媽不吃肥肉,又不喜歡吃甜的,所以平常她基本不吃粽子,只看我們吃,后來是大概是饞蟲爬上來了,就上百度學包粽子,開始包得很難看,但我們照樣吃的津津有味,多做了幾次也越來越好看了。今年的粽子有三種,一種是肥肉+瘦肉,爺爺奶奶和爸爸喜歡的;一種是瘦肉+板粟,媽媽的最愛;而我最喜歡的是豆沙的,媽媽今年自己做豆沙,她說外面買的現成豆沙不放心,特意買了紅豆自己做。媽媽分配給我的任務是把已煮熟的紅豆搗碎,加紅糖和白糖,并捏成一個個橢圓形。還有一個任務是把做好的粽子按種類做好記號。我給自己喜歡的繞上紅線,媽媽喜歡的繞上藍線,這樣混合在一起煮也沒關系了。
一陣陣的香氣從鍋子里飄出來,我和爸爸不停的問媽媽有沒有煮熟,媽媽叫我們別著急,熟了會說的。等到粽子煮熟,剛從鍋子里撈出來,還很燙,我就剝了一個開始吃,啊!真是太好吃了!我連吃了兩個。媽媽說等到我再大一點也學包粽子,她說:“自己動手才會豐衣足食。”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8
端午節在家鄉是很熱鬧的一個節日,人們喜歡把它稱為“五月節”。在端午節那天,街道上從早上到晚上都很熱鬧,早上很早就有人把粽子、艾草、彩繩拿到街上去賣,到處都彌漫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采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于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圣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我所喜愛的節日,在我的記憶里除了春節,就沒有什么日子可以與端午節相媲美的了,尤其是自己家鄉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19
今天早上,六點起床。先拜祖先,然后去玩。
正好趕上村里的廟會,霹靂叭啦,到處都是炮聲。這里有皮戲,還有一些包粽子的線。
我看見有人幫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包粽子比賽”,我隱隱約約看見媽媽,我上去找媽媽,我問媽媽說:“媽,你怎么在這里?”我媽跟我說:“我又去參加包粽子比賽。”比賽開始了,裁判敲了一下鑼,媽媽忙得手忙腳亂,我給她加油打氣,大聲喊:“媽媽加油,像你平常那樣,拿出必贏的自信心。”媽媽漸漸平靜下來了。慢慢進入狀態。一場激烈的“戰爭”下來了。媽媽雖然沒有進前三,但能在二分鐘做十個,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20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為爸爸媽媽答應了我要包粽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眾不同。
清晨起,梳洗完畢后,我們去親少年活動中心,有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還是什么特別的日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么忘了?”“走吧!傻丫頭,!”“干啥?”“包粽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粽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么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著頭皮蠻干。
媽媽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媽媽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后……”雖然聽得有點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著,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粽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媽媽送入了蒸籠里。
“哇!好香!”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還別有一番滋味呀!
關于端午節周記300字 篇21
提起端午節,那就得說起我的最愛粽子了。記得兒時,最愛吃的是包著蜜棗的甜粽子,與其說是愛吃甜粽子,還倒不如說就是貪圖那顆蜜棗,每次包粽子之前都會趁大人還未發現,偷偷含一顆蜜棗在口中,然后直徑溜去,享受完這一刻后,若還不過癮,便會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生,走的桌旁再次伺機下手。然而這樣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最后總會有幾個什么都沒有包的粽子,都說“6月端午,甜甜蜜棗一入口,便勝卻人間無數”,那些后果在我吃蜜棗時,早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漸漸的,粽子中這么一個小小蜜棗已經無法讓我滿足了,我又更傾向于包肉的粽子,也就是俗稱的“肉粽子”。第一次吃肉粽子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原本我只吃包蜜棗的粽子,其他的粽子我都是拒之口外的。不過那日火鍋里放了不少的小肉粽子,當火鍋中的各個食材都煮熟后,整個屋子里都彌漫著香氣,而肉粽子的香氣卻獨占鰲頭,那誘人的肉香加上糯米似有似無淡淡的香味,讓聞者無不垂涎三尺,好似這么光聞著,就如同剛剛品嘗完這份美味,讓人口齒留香。當我嘗完第一個肉粽后,就迫不及待地又拿出一個來,并且拼命向鍋里放粽子。
如果沾上了海鮮醬和辣醬的話味道更是讓人贊不絕口,糯米與肉的香味與醬味融合的恰到好處,那味道刺激著你身體的每一寸皮膚,先是微微的擴張,繼而猛地一下收縮,是一顆冰冷的心被熔化的一瞬間,是久經干旱的土地得到露水滋潤的一刻……
端午節即將來臨,我家窗口又向外冒出一陣陣粽香,如一只纖細的手,伸向天際,伸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