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19篇)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面………都會被裹在麥餅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端午節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在我們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節日。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那里沒有慶祝過所謂的端午節。沒有其他地方舉行的什么賽龍舟等活動!只不過到那一天的時候,家家都忙著包粽子,其他的都沒有什么了。
小時候,對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說。只不過在最近幾年我們村有不少人開始重視端午節。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掛艾葉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刀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當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F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著過節,感覺很幸福。
自從出來上學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也沒有在家過過端午節,所以現在我們家里有什么風俗習慣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過總之賽龍舟和吃粽子及插艾,是絕對不可能少的。
以上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沒有什么太大的活動,所以在我的記憶中也沒有什么值得可想可給大家說的。也許我們的家鄉太落后了吧!這個也不清楚,在加上農村的人不太重視這個節日,所以大家有時候都淡忘了。所以請其他朋友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風俗習慣說出來讓大家來參考,說不定你們的風俗習慣我們也會延用的喲!呵呵!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今天是端午節。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是真正的幸!。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端午節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一年一度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帶花繩、帶荷包、吃粽子,甭提多高興了。
我們家鄉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繡之鄉”。20__年6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可有名了。每年端午節前夕我們慶陽市都要舉辦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香包節為端午節拉開帷幕。香包,古稱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慶陽當地農村稱其為“;钭印,是勞動婦女奇托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傳說,“香包”是當地婦女在端陽節制作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繡花荷包,給孩子們佩戴在身上驅惡逐魔、逢兇化吉。這種精湛的手工藝術被誠嗣保留下來,成為現代黃土高原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煙袋上,戴在鄉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到了初五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更是香包的博覽會,城鎮鄉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這天上,大人們早早起床,還采回艾草和柳條掛在門庭上避邪。從山間提回“藥水”沐浴,洗去晦氣。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舉行豐盛大會餐來為端午節勝利閉幕。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8
粽葉香隨著農歷五月初五龍舟打鼓聲響起,飄入高州千家萬戶中。
說起端午節,我們那里更喜歡叫它龍舟節,但在鄉下地方,也鮮有條件賽龍舟。我記得我們那邊有一首每個孩子都會用家鄉話唱的歌謠:騰騰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糍,五月初五龍舟節呀,阿媽帶我睇龍船,我唔睇,我去睇雞仔……小孩都是在這樣的歌謠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龍舟節。
每年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會泡上一盆糯米,為第二天早上包粽子做準備。一般都是姐姐和媽媽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們的粽子是四角型的,有兩種味道。一種是堿水粽,呈金黃色的,有種淡淡的清香。另一種是咸香粽,主要材料是以綠豆、瘦肉、咸蛋為主,味道醇香濃厚。
除了包粽子,端午節還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習俗。當天一大早,奶奶已經把刷牙的水準備好了,上面還飄著幾片艾葉;到了正午十二點,奶奶就會到田野山溝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夾雜些艾葉,放進灶房里煮水給我們洗澡,傳說會洗去一個人身上污穢,讓人精神氣爽。爺爺奶奶還會在端午前一個星期釀艾酒,讓每個人在節日都能喝上一點,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著“我要喝,我要喝!”因為味兒是甜甜的,連我們小孩都很喜歡,總會和大人們爭著喝呢!
說著說著,仿佛又飄來了那過節的快樂和那濃郁的粽香……我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9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兩千多年前。在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等。
在我的`家鄉,每逢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有咸肉粽、白米粽、花生粽等。相傳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屈原頭汨羅江而死,岸邊的人們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傷害屈原的遺體,就用粽葉裹著這種食物扔進汨羅江,漸漸也就演變成今日的粽子。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手藝加上現代人的不斷創新,這些粽子被大家包得花樣繁多,有三角形的、八角形的……遠遠我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粽葉香味,淡淡的清香,彌漫了整條街道,飽含著人們對逝者的思念之情。這翠綠色的外表,各種各樣的形狀,誘人的香味,讓人不禁垂涎三尺,忍不住的要多吃上幾個。
家鄉的孩子們在這天就更開心了。除了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孩子們還能穿上外婆買的新衣服,以及系在手腕和腳腕上的五色絲線。聽爸爸說,這是給孩子們壓邪氣的。端午正值一年的夏季,各種各樣的毒蟲都出來活動。俗里稱蟾蜍、蝎子、毒蛇、蜈蚣、螞蟻為五毒。大人們給孩子扎上絲線,是寄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
最遺憾的是如今的揚州沒有了賽龍舟搶彩頭的活動了。老師說以前揚州的賽龍舟活動十分有趣。富豪們在空碗中放上一定的彩頭,然后讓許多龍舟去奪,場面很是熱鬧。不過百來年前由于圍觀的群眾太多,以致有許多人落水溺亡,揚州的賽龍舟也就漸漸消失了。
我真希望能夠有一天,我的家鄉能夠重拾賽龍舟的活動。我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穿著各自的新衣,過上一個快樂的、完美的、有聲有色的端午節呀!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0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咱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粽子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著,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著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恒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著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折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線扎好放入鍋里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現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著,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么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1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么。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2
端午節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3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我的家鄉這是一個最有節日氣氛的節日了,當然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不一般的惹毛繁華,不信你看。
人端午節一到,大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4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5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每當聽到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飄萬里的人間美味——粽子。
粽子,一個神奇的美食;一個獨特的美食;一個富有傳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葉或河塘嫩蘆為皮,糯米為餡,植物為味,蒸熟后脫去那墨綠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膚的“棕子小姐”,遠遠就能聞見陣陣清香,沁人心脾,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楚國滅亡,投江自盡。百姓為了江中魚蝦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開魚蝦,后來就有了粽子的出現。
粽子不僅有白玉糯米粽,還有紅棗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紅棗,叫棗粽,諧音"早中",喻意學子金榜題名。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無窮,隱藏著人們的勤勞與智慧!我愛這個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僅在粽子,還隱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戶戶門頭都要掛艾葉。據說端午這一天,百草皆是藥,艾葉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小孩洗藥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藥浴,那清新的草藥香伴隨著深褐色的水面,本以為會十分舒適,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進去。但下去才發現這湯的味兒可真大,簡直“銷魂”,原來“欲要練就金剛身,必經皮內苦”。這復雜的滋味,讓端午的味道別具一格,我愛這個獨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個以味道為載體,寄托人們對家的愛,對民族的愛,對家國的愛。粽子包的是乾坤與大地,包的是中華民族魂,還有永不褪色的習俗。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6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家鄉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因為它是陰歷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粽子節”,因為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粽子。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雖比不上春節、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戶戶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在進入陰歷五月初一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欞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么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說:“端午節貼葫蘆,掛葫蘆是為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薄澳菫槭裁纯诔夏?”“聽老人們說是為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戶戶安寧。”媽媽笑著說。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里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后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初一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里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干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粽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后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粽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著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傳統節日中蘊含的美好祝福。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7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這一天又到了端午節,充滿粽香飄逸。傳說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節飛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凝聚這老祖先的智慧的結晶。故鄉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手臂上要寄上午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額頭上畫雄黃酒畫一個王字可以祛五毒。
今年夏天我去奶奶家過端午節,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包粽子是很講究的,需要碧綠碧綠的新鮮的竹葉,散發著淡淡的竹香,聞起來很好聞;“相思豆紅豆、甜甜的紅棗、浸泡在水里的潔白的糯米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我看著奶奶,輕車熟路的包著粽子。這時奶奶挽起袖子,把一張張粽葉卷成圓錐形,錐底鋪滿糯米,并且放一些甜甜的紅棗紅豆等等,并在上面再鋪一些糯米。然后熟練地用白線把它包裹成一個一“枕頭娃娃似的。我迫不及待地從奶奶手中拿起工具,嘗試著包粽子,由起初的包的不熟練到后來的完美。當粽子在蒸籠上蒸熟的時候,我拿起來吃的那一瞬間滿口的香甜和對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故鄉我們,吃完粽子還要去看賽龍舟。來到湖畔,看到湖中都是龍舟,隊員們個個都在摩拳擦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直線裁判一聲令下,這些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的沖出去。隊員們穿著紅白相間的衣服個個士氣昂然。他們頭上還帶著白手巾,上面寫著奮斗,奮斗,再奮斗。在湖邊的人們的加油聲和緊密的鼓點聲中,隊員們個個你追我敢的,都要沖向終點獲得勝利。
故鄉的端午真精彩啊!我還想再過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8
啊!端午節到了,我可以吃到粽子了。這會兒粽子的香氣仿佛就飄過來了。哎呀!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你看我們家也忙開了,媽媽正在放一大鍋水準備煮荷葉。在煮荷葉的同時她又轉身去淘米,淘了三遍,米干凈了,放入干凈的籃子里,就去看在煮的荷葉。荷葉煮開了,掀開鍋蓋媽媽把荷葉放入冷水里面,奶奶把紅棗洗干凈放在米籃子旁邊。于是一大盆荷葉和幾小籃糯米、洗好的紅棗、圍著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媽媽先選三片寬寬的長長的荷葉,把黑的一頭剪掉然后圈成錐形。她在最底下放入一顆紅棗,然后放入一些糯米,再放入紅棗。用荷葉的“尾巴”封好,用線圈一圈,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模樣像金字塔一樣。好一會兒媽媽和奶奶才包完了。
奶奶把粽子放入鍋里煮。不到一個鐘頭,屋子里飄蕩了粽子的香氣。媽媽喊:“吃粽子嘍!”我連忙跑到飯桌前找了一個紅棗粽子。剝開荷葉,只見潔白的米團仿佛鑲嵌著幾顆鮮紅油亮的瑪瑙,咬一口米團,甜而不膩。
啊!端午節,我愛你!
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9
端午節又快要到了,每到這個節日,就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在端午節會吃我最喜歡的粽子。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而粽子也是這個節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記得小時候的端午節,父母會在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煮粽子,經過一晚上的蒸煮,糯糯的粽子就煮好了,剝開粽葉,粽子散發出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那時的粽子大多是白粽,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口味,只是單一的糯米包裹在粽葉里,但是那也絲毫不影響粽子本身的香味。剛出鍋的粽子,沾上白糖,一口咬上去,甜到了心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也產生了很多的變化,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口味和花樣,更大地滿足不同口味的人們的要求,F在的粽子主要分為甜和咸兩種。最常見的甜粽子是在里面放入蜜棗,不用再沾白糖,整個粽子都已經有了甜味,還有很多人喜歡的紅豆粽,沾料除了白糖外還有更細膩的蜂蜜。咸粽子的樣式也有很多,有咸肉的,綠豆的,蛋黃的等等,每種口味都有喜愛的人。粽子的樣子也是各不相同,有以前類似于三角形的,有呈長條狀,還有的像圓柱形。
總之,人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粽子這一傳統食物變成了更適合時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