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精選7篇)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1
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他醫術很高,不管什么疑難病癥,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贊他是妙手回春的醫圣。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很難受。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他雖然很忙,可是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個棚子,盤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藥治凍傷。舍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然后分給來討藥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渾身發暖,兩耳生熱。
再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愛戴。他告老還鄉后,長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鄉親們的心意來看望他。那年,張仲景身患重病,長沙老人說:長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壽終時葬在長沙。南陽的人哪里肯依?兩下里就為這事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靈繩在哪里斷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眾人一聽,也不再爭論了。
那年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長沙來了許多人吊喪,并要把他的尸體運到長沙去。遵照他的遺囑,南陽和長沙的人抬著棺材上路了,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忽然斷了。眾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墳。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晝夜不停,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很大。又在張仲景的墳前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圣祠。
張仲景是冬至這天壽終的,又是冬至這天開張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出國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并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2
冬日,冷冷地,沒有一絲趣味;那一天的下午,我們還在上數學課,趣味,便悄悄地來臨了。
這一種趣味十分冷,但卻足以使人興奮地叫出它的名字——雪。
那一天下午,下著雨,雨敲擊著門外的樓梯,我在教室里,縮著衣服。雖然上著數學課,可已經毫無思緒再聽講了。好冷!過了一會,雨下大了一點,雨中還夾著白色的顆粒。一開始,沒人注意,不知是誰,觀察的這般仔細,叫了一聲——下雪了!
于是,我便把目光集中在窗外,真的,下雪了!雨中夾著雪,雪花一片又一片的飄落,多美啊!大家不由自主的發出了感嘆!下課了,同學們都奔出了教室,欣賞這美麗的風景,雪花落在地上很快就化成了雨水。落在我手中的雪花也很快化沒了。
潔白的雪飄落在了教室門口的幾顆樹上,很快給它們換上了新裝。雪的潔白,也使人心肺開朗洗霏了人的心,大家都變得興奮了起來!
雪,來是匆匆,去的也是匆匆,就兩節課多,雪便停了,我本覺得可以下一夜雪呢!第二天就美麗了,可是,武漢的雪就是這樣,要不下一天一夜,要不就下一會,太短暫了。不過,下雪的'時間已經算不了什么了,每次下雪后的地上,樓房的樓頂都會感覺干凈了許多……
這全是雪的功勞啊!
這一次的雪看似來得快,走得急,沒有留下來一絲痕跡,其實他們卻留下了許多許多,雖然沒有積雪,可是,落在地上的雪還是清潔了不少臟東西。每當走過小區中的草地,地上都是臟水和泥,可雪下過后,草地上就像鋪了一張草皮一樣,干凈如新了!
雪是什么?是自然給予我們的禮物;雪是什么?是大地的美化工程師。
它不同一般,不僅潔凈了地面,有時,它還可以洗霏人們的心靈。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3
一年中有非常多個節日。比如:春節,我們可以燃放鞭炮,中秋節,和家人團聚,清明節,給先人掃墓,親戚朋友結伴踏青… …,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俗話說得好,“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這是北方人們的一句諺語。
“嘭嘭嘭……”,我在一陣清脆的菜刀在案板上剁餡兒的聲音中醒來。我睡眼惺忪地從床上爬起來,“媽,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剁餡兒。今天是冬至日,我們要包餃子。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再也不用害怕寒冬凍傷耳朵嘍!” “啊?冬至?”,我瞥了瞥墻上的日歷,果然今天是冬至日。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啊!想到這里,我趕緊叫弟弟起床,一起洗臉、刷牙。
我和弟弟洗漱完畢,也迫不及待地圍到面板前面,試圖幫媽媽包餃子,弟弟幫忙把媽媽包好的餃子擺放地整整齊齊,我則學著媽媽的樣子和手勢,包了一個大腹便便的胖餃子。“媽,為什么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我問道。媽媽告訴我,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從前有一個醫生,他看到冬天最冷的時候,許多衣不蔽體的窮人,耳朵都凍爛了,他想到一個辦法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們,于是教大家把新鮮的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到鍋里煮,然后撈出來剁碎,一起吃掉。很多人吃掉這種湯藥后,耳朵就治愈了。這種做法最初叫做“驅寒矯耳湯”,后來逐漸演化為今天的餃子。
聽著媽媽給我們講的美麗又動人的歷史故事,弟弟和我包餃子的時候更開心了。我看弟弟在專心致志地包一個小餃子,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抓了一把面粉朝弟弟臉上抹去,弟弟瞬間變成了小花臉。“哈哈哈!”我倆爽朗地笑了。笑聲驚動了媽媽,她看看我,又看看弟弟,也捧腹大笑。弟弟趕緊把臉上抹干凈。我包了個大大的餃子,叫“關羽”,高大威猛,弟弟包了個小的,我叫它“西施”,小巧玲瓏。我們包的餃子可以相互媲美了。
餃子煮熟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美味的餃子,暖暖的記憶力留下美麗的痕跡。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4
從小我就知道在我國古代歷法中有二十四節氣之說,但在我的.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冬至,因為我最愛冬至的羊肉!
記得每每快到冬至時,奶奶就會不停地說“冬至似大年”啊,“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啊等等的話。是的,冬至到,羊肉俏!哪怕你凍得滿臉通紅﹑哆哆嗦嗦﹑渾身打顫,但只要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吃上幾塊燉得香噴噴的羊肉,就一定會覺得全身熱乎乎﹑暖洋洋的,那感覺就一個字“爽”!
每年的這一天,家里人都會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趕到奶奶家里。久別重逢的大家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那真是道不盡的思念,說不完的家常。而桌上總會擺滿一盆又一盆以羊肉為主題的大菜。冒著裊裊熱氣的羊肉湯鍋啊,連皮帶骨一起煮的紅燒羊肉啊,外焦內嫩的烤羊肉啊等等。當你隨意夾上一塊,一種羊肉獨有的異香便會溢滿口腔,當羊肉溜進肚里時,那種奇香便會長久地停留在你的感覺之中。此時此刻,我想任何其它的山珍海味都會在你的心中變得黯然失色,其結果便是讓一大家子人一個個吃得大汗淋漓,不亦樂乎!而奶奶總會不停地往我碗里夾這夾那,不停地說:“多吃點,把身體吃得棒棒的。”
這就是我家的冬至。原以為冬至吃羊肉只是我家的傳統,但現在我明白了,冬至不僅是我國歷法中的一個節氣,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大傳統節日。據說冬至吃羊肉這一習俗還是從漢代起,其中還包含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向往和寄托呢。
這就是我喜歡冬至的原因。不僅因為有好吃的羊肉,更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像冬至這樣的節日能讓我接觸﹑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老師常給我們說:傳統最需要的就是傳承!現在的我已是完全明白了老師話中的含義,我想我也要努力從現在做起,做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5
已經過世的太姥爺享年九十三歲。他生前結交了許多朋友,他們經常到太姥爺家串門兒。
一天,一位與太姥爺關系很好的朋友來到他家。他們坐在炕上聊天,聊著聊著,那位朋友就半開玩笑地問:“老爺子,你啥時候死呀?”不想,太姥爺對這個玩笑還挺認真,他思索了一會兒,一臉嚴肅地說:“我今年冬至那天死。”那位朋友被太姥爺的“幽默”給“逗”樂了,大伙兒也都以為太老爺在開玩笑,哈哈地笑成一團,誰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兒。可是太姥爺卻沒有笑,他還是一臉嚴肅,一言不發地坐著。
一轉眼,天氣變涼了。冬至前兩天的晚上,太姥爺坐在炕上,眼睛呆呆地瞅著前方,許久,他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明兒就是冬至了。”大家都聽到了,可是沒人吭聲。盡管他們都知道,后天才是冬至,可他們想,人歲數太大都會犯糊涂,而且哪一天是冬至也不重要。顯然,他們都已經把那個“玩笑”拋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早上,太姥爺沒有像以前一樣,起個大早去澆菜地。大伙兒都覺得奇怪,進屋一看,太姥爺躺在床上,正呼哧呼哧地喘氣,眼睛死死地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大家趕緊圍過去,四姨趕緊摸了摸太姥爺的手——冷得像冰一樣!大家十分驚慌,顯得不知所措。這時大伙才恍然想起那兩句話,他們后悔沒有重視這兩句話,可現在什么都晚了。
那天下午四點,太姥爺離開了我們,哀哀的哭聲在房間里長久地回蕩……
在這長久回蕩的哭聲里,我們仿佛看見了太姥爺在田間勞作時滾滾的汗水,仿佛聽到了太姥爺教誨我們如何做人時諄諄的聲音,我們腦海中像過電影似的播放著太姥爺辛勞清苦的一生……
唉,太姥爺終究死在了自己選定的日子里。這事說起來真是有點兒奇怪,太姥爺怎么會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呢?難道真有什么神呀鬼呀之類的東西托夢給他不成?可惜這些我們已無從考證了。盡管我們都知道太姥爺死的那天不是冬至,可是從那天起,每年的那天成了我們的冬至,永遠的冬至。
姜思楚 指導老師 高詠梅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6
在特別的一天,清醒。懂得珍惜。
——題記
外面的樹都已經凋零,只裸露著一根根的枯枝,沒有一點生機,天空下著牛毛細雨。天氣已經漸漸冷了,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襖……
忽然間想起了很久沒和外公說說話,于是就吵著要媽媽帶我去找外公。
今天也是冬至,湯圓是冬至的象征,這是眾人皆知的。一到外公家外婆就急忙端出來一碗湯圓讓我吃。那湯圓在今天嘗起來特別的甜。外公看著那湯圓哀嘆道:“哎。又多了一歲,都七十老幾了。”
外公生病了,說是背怎么了。我是剛剛才知道的。看著外公走路還得一手叉在腰上然后在慢慢的挪著那重如千斤的雙腳。我真不敢相信兩年時間的力量竟是這般的無窮大。竟然將當初一位健壯的外公變成了現在這般的弱不經風。我止住了腳步仔細端詳著外公,他滿臉是歲月爬過的痕跡,見證了他的滄桑,外公總是跟我們說他過去的生活是如何的苦,然后再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認真讀書。
外公的臉越來越瘦了,兩鬢都被白發占據……看著看著,晶瑩的淚珠在眼眶里打著轉,經過凸透鏡的原理不禁又把外公臉上的瑕疵又放大了好幾倍。外公見狀用他那慈祥的語調問:“敏兒,怎么哭了?我此時心湖波瀾起伏,只是一味的搖頭:“沒事兒,沒事兒,外公您也吃湯圓吧……”
看外公站著的樣子好難受,我連忙攙扶著他到床上躺著,然后坐在旁邊和他聊天,和他一起話家常,嘮叨著……其實這時我心不在焉,外公問我二胡學得怎么樣了,我裝著很得意的樣子說:“拉得比你好了,過幾天我拉《化蝶》給你聽……”外公越聊越起勁,似乎很高興就唱起了薌劇。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的下著,如霧般輕煙繚繞朦朦朧朧,一切都籠罩在煙雨中,把我眼里的世界變得模模糊糊的。
一直唱著,唱著……我此時想起了已經逝去的爺爺……一想到爺爺心中就存有一絲的遺憾——一定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
外公的聲音如太陽,又照亮了我那顆背歲月打敗的心;如雨露,滋潤了我那顆應屆畢業生網久逢干旱的心……
傳統節日冬至作文500字以上 篇7
提起過“冬至”,我就會想起“窮過渡”那陣子,因為這天可以改善伙食“打饞蟲”——吃水餃了。那時豬羊肉是奢侈品、稀罕物,連想都不敢想。但祖母心靈手巧,會包地瓜面皮的兩種素餡水餃,白菜芝麻鹽和蘿卜豆腐的隨意挑著吃。那時肚子里沒有半點油水,每人最少能“嗆”吃兩大盤。我二弟個頭大,能裝三大盤,非撐個肚兒圓不可。
我知道“冬至”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鄉村農戶普遍都有當做吉日盛節的習俗。民間俗稱冬至三刻陽氣上升,有冬至陽生壽即歸之說。章丘繡惠、寧埠鄉鎮一帶村落,百姓便將攤煎餅、熬黏粥燒灶的秫秸灰,冷卻后裝入竹筒內,盛滿后表面糊上一層白紙封嚴,隔夜查看白紙會自動撐破,以此法證明陽氣升騰。
根據《漢書》中記述:“冬至陽氣起而君道長,乃亂而復活之機,故賀。”鄉村皆舉辦隆重禮儀慶典。冬至前后三日,君不聽政,百官朝賀。鄉村、城鎮、官府內絲竹管弦合鳴,輕歌曼舞;官衙外則鑼鼓嗩吶齊奏,龍騰獅舞,一派熱鬧非凡的盛景。民間則三日歇市,學子休假,舉辦鄉間娛樂活動共慶同賀。
冬至這天恰逢“交九”,有“冬至三九冰最堅”之說。這時,酷冬已臨,寒風似刀,雪蝶紛飛。古人曾戲作“打油詩”云:“山河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犬變白犬,黑狗身浮腫。”鄉間還廣泛流行“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枝色泛青欲萌芽);七九冰開,九雁來;九九八十一,灶間做飯坡里吃(春耕在田間吃飯,為爭分奪秒);九九加一九,耕牛滿坡走。”《九九歌》至今仍廣為流傳,成為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歌謠。
舊時冬至,至親密友要互贈御寒棉衣,以示親情關照。
在章丘北部刁鎮、寧埠,南部胡山、曹范一帶,土地寬滿肥沃,農家多以男耕女織過活度日,莊戶人家便紛紛舉辦“消寒會”。從冬至早飯后,當家人便開始洗菜做肴、殺雞蒸饃、浸茶燙酒、置辦酒席。每年冬至傍晚,我家堂叔便盛情邀集四鄰八舍的開墑犁田的巧把式、推車擰水的壯勞力匯聚一堂、開懷暢飲、猜拳行令,姑嫂妯娌們則在火爐旁說說笑笑。一直熱鬧到夜半時分,一個個酒足飯飽,方才散去。俗說:“冬至笑鬧夜無眠,吃香喝辣如過年”,所以冬至又稱為“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