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調查
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八榮八恥”以及科學發展觀,推動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如何做好新時期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真正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落實到農民群眾中去,實踐告訴我們,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必須要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對策。現將我市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情況現狀
為保證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市不斷增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工作貼近群眾生活,做到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群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實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二是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隊伍,鎮村充分利用鄉鎮黨校和村街兩室,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的力度,組織農民經常學習黨的農村政策、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等。三是注重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大力提高了農民的素質,使廣大群眾增強了法制觀念,學會了依法辦事。四是把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從而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了一體。
二、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我市對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進行了認真的改進和創新。從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用理論武裝農民。教育好農民群眾,必須武裝好鎮村兩級干部的頭腦。為了教育和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干部隊伍,各鎮狠抓鎮村兩級干部理論學習培訓工作,這就為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對農民群眾的正面教育上,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黨的“xx大”、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教育,真正達到了教育群眾、武裝群眾、發動群眾、鼓舞群眾的目的。
二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發揮思想文化陣地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全市農村普遍加強了農村文化建設,許多農村建立了村民活動中心,掀起了農民參加文體活動的熱潮。這樣既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又對農民有效地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民風。
三是思想工作向服務型轉化,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廣大基層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轉化為解決群眾疾苦,替代了簡單的說服教育,從而取得了農民群眾的信任。我市從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為農民群眾打井、辦電、通水、修路、建幼兒園,改造學校危房等,這些好事實事使群眾贊不絕口,為農民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既融洽了干群關系,也極大地增強了黨在農民心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三、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我市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民的整體素質較低,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更低;二是農民的法制觀念意識有些淡薄;三是農民受社會的多元化和各層次的價值取向影響,思想不統一;四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文化設施以及公共事業服務能力低。
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隨著新形勢的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大提高,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充裕的情況下,農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在呈現一定的復雜化。少數黨員干部黨風不正,干群關系緊張;在一些地方,滅跡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動十分猖獗;某些村街光顧發展經濟,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這里面既有歷史因素的積淀,也有現實生活中觀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存在著主觀上的人為因素等。當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變化明確地告訴我們,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將會給農村的三個文明建設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從這個高度上說,加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黨的事業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四、加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建議
做好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做到講“三情”、防止“五種傾向”、力求“五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