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調查報告
一、總體評價
近年來,我區始終重視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按照“親民、高效、科技、和諧”的城管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著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在22個方面做到了全市率先,連續十一年在全市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中排名第一,城市管理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后有數以百計、遍布全國的考察團來學習取經,優美的城市環境不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而且大大提升了新區人民的幸福指數。
(一)、城市衛生更加潔凈。區環衛處堅持二十四小時保潔,每天選擇車輛相對較少的凌晨對主次干道及人行道進行清洗,確保路現本色,干凈整潔;城區26座公廁按照五星級標準進行管理,在武廣西站設置了全市第一座移動公廁;率先在親親家園和聯誼新村兩個小區試行“垃圾直運”,簡化清運環節,減少二次污染,城區生活垃圾做到日清日潔,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區域環境更加潔凈。
(二)、城管執法更加人性。城管執法不是城管慈善,也非城管統戰;有執法就會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往往會產生矛盾和意見。盡管如此,城管大隊在強化監管的同時,既重視方式方法,更注重人文關懷。一是通過評比促進監管,堅持每月開展“門前三包示范門店”評比,依靠評比培養商家的自律意識,已評選示范店62家;二是疏堵結合暢通秩序,積極倡導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的同時,開展亂扔吐、亂停放等“六亂”整治;三是換位審視強化整治,對于早夜市衛生、渣土散落,先進行教育,再責令清掃,對屢教不改者嚴厲處置。
(三)、維護養護更加細膩。市政維護管理處以民為本,先后為38個老舊小區安裝便民晾衣架600多座;投入1000萬元對濱江一村、鐵西小區等17個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的環境衛生、道路、排水進行了改造;對全區窨井設施排查,統一更換具有防盜、防水沖、防噪音等“五防”功能的新型井蓋多個。
(四)、綠化裝點更加美麗。積極打造綠化景觀升級版,建成了全省首個綠化垃圾處理站,實現變廢為寶;協調市投入近1000萬元對長江路、黃河路、天臺路等區域主干道進行了增花增色;對主次干道道路綠化進行藝術造型修剪,形成了季季有花色、街街有特色;定期清洗綠化帶并做好了抗旱保苗和苗木補栽工作,提高了綠化養護水平;持續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近兩年共種植香樟、廣玉蘭等3000多株,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市民護綠意識不斷增強,城區綠化覆蓋率超過 40%。
(五)、物業管理更加貼心。物業辦在轄區范圍內積極宣傳《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加強對物業管理公司的協調指導,減少和緩解物業管理與小區居民的矛盾,為和諧社會出力;加大協調的力度,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區機關小區、西苑小區等1500余戶的水、電改造,助其與市場化、規范化接軌。
(六)、數字監管更加有力。始終堅持依靠數字技術及時、全面掌控區域城市管理狀況,全面推進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過31個“全球眼”對城區市容環衛情況進行全方位動態監控,做到了信息采集全天候,網格管理全覆蓋,指揮監督全時段。
二、主要問題
面對專項工作評議,區政府分管領導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一班人,認為這是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監督職權的重要形式,不是故意找茬,也不是吹毛求疵,更不是人為制造對立面,真正把這種監督當成了支持,理解為呵護,感同于關心,主動征詢意見反饋,認真對待各類建議,做到了邊評議邊整改。評議中歸納其主要問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