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一月五百貧困戶,千兒八百剛夠用,兩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戶!”
分析師表示:支撐點位告破,短期內油價續跌可能性變大…
銀監會或叫停老房貸優惠
三鹿液態奶重現石家莊日銷量不到以前20%
住房公積金首案:案犯稱挪用公款不是貪污
銀行自查理財產品銀監會建議qdii停售
錢會不會越來越“值錢”?百元周計劃
摳門車主實戰樣本美元急升引發的血案
財經觀察:晚退休的算盤打得響嗎?
這股即將第二次觸底11月大漲!!那是假象
暴漲日國內基金為何做空
證監會:市場短暫波折不影響長期發展
券商裁員風始吹證券經紀人“很受傷”
哈繼銘:XX年言底或為時過早手機免費看盤
游資瘋狂買入一股40家機構集體兵發1股
明日爆發力最強股曝光股價可翻番牛股
免費索取反彈龍頭股票王軟件免費試用
這是一句曾在大學校園風靡一時的流行語。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跟風”的報道不斷見諸報端,“負翁”、“卡奴”等詞也成為部分大學生的代名詞。
但是,中國理財網日前發布的《XX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總體趨于理性合理,大學生對自身消費有良好的把握。
和通常印象中的大學生“無節制消費”不同的是,調查報告指出,全國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總額主要集中在300~500元和500~1000元兩個范圍內。每月消費在300~1000元之間的大學生有74.7%。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XX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每月消費性支出為873.33元。可以看出,大學生每月的消費總額普遍與家庭經濟情況相匹配,并偏低于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餐飲消費幾乎是所有大學生消費的最主要構成。”調查顯示,35.6%的大學生每月餐飲消費額在250~350元的范圍內,在350~500元的范圍內的有28.2%。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黃濤現在每個月要花費800元左右,其中500多元花在了“吃”上,另外200多元消費,分別花在手機話費、生活用品以及學習娛樂上。
“吃飯啊,買點生活用品什么的,偶爾和同學出去玩。”北京林業大學大一學生陳明一個月要花費800元左右。這個在上大學前甚至沒拿過10元以上鈔票的新生說,自己從小接受父母嚴格的消費觀念影響,上大學后也依然堅持正常消費,不需要的東西堅決不會買。
調查報告認為,大一新生在開始全新的大學生活的同時,消費心理仍然保留有中學的消費痕跡,處于消費嘗試的階段。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每月消費處于中高端水平,而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學生,初次掌握財權,消費就會持有明顯的謹慎態度,加之對消費環境的陌生,導致消費目標不明確。
“我就曾經被人“忽悠”買了東西,但絕對不是自己在非理性消費。以后消費經驗豐富了,這種情況肯定能減少。”陳明說。
調查顯示,大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消費會呈現明顯的社會化傾向。具體表現為交通消費、通訊消費、餐飲消費等消費水平普遍增高。
之前有報道稱,大學生添置衣服、請客吃飯這種交際費用占了生活開支的一大部分,往往成為鋪張浪費的主要來源。北京聯合大學大四學生小馬卻不這么認為,他一個月基本開銷800元左右。“找工作,總得置辦幾身拿得出去的衣服吧?簡歷也要精致。還要天天在外面跑,花錢自然少不了。另外和同學朋友聯絡感情、擴大人脈也是必須的啊!”
調查中也發現,仍有21.5%的學生存在負消費現象。這些學生中一部分是家庭經濟情況不佳的貧困學生,但也不乏由于過度消費產生的校園“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