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網絡教育市場調研報告
ⅰ.研究背景
l 近年來,利用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進行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正在由一種時尚變為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越來越便捷的電腦、軟件、互聯網等科技產品,改變和更新著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知識、傳播知識、學習知識的工具和方法。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固定場所、固定時間、群體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會更多的通過互聯網表現為一對一式的定制化教學服務模式。新市場的誕生意味著巨大的商機,這對于教育機構、投資者、企業管理者都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l 報告研究的樣本為來自全國各地考入我院計劃內本、專科學習的學生。這批新生入學一個多月,對剛剛結束的高考復習階段體會深刻,比起各地在校的高中生,他們對高考復習輔導的方法及效果的認識都將更加趨于理性。
l 本報告旨在通過問卷調研,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考網絡輔導市場及高考網絡視頻輔導市場的發展現狀,把握其運行和發展規律,為目前所進行的網站市場建設工作提供可靠的事實依據。
ⅱ.研究方法
報告數據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方法,以及對相關運營商和渠道商及相關群體進行深入訪談和研究獲得。調查數據將幫助網絡教育產業有關管理者和投資者對網絡教育消費者有清晰的把握。
(一) 調研方法說明
依據統計學理論,本次調查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來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省市區位、院校層次、班級類型、命題方式、教材版本、輔導資料、復習過程、網絡教育、搜索引擎、電子郵箱、即時通訊、上網頻率、視頻使用等方面。通過在來自全國13個省近1700多所重點與非重點高中院校的在校本、專科學生所在的系部班級中發放問卷,于2010年10月23日-10月28日期間由學生主動參與填寫問卷的方式來獲取信息,共收到調查問卷超過3200份,經處理排除無效問卷,獲得3099份樣本。本次調查最小誤差為+5%,置信度為95%。
(二) 行業研究說明
行業研究部分主要采用行業深度訪談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l 通過對行業專家、渠道進行深入訪談,對相關行業主要情況進行了解,并獲得相應市場等方面數據。
l 桌面研究,對部分公開信息進行比較,參考問卷調查數據,最終獲得行業規模的數據。
l 獲得一些公開信息的渠道:
政府數據與信息
相關的經濟數據
行業公開信息
行業資深專家公開發表的觀點
iii.報告正文
1.1高考信息調研過程分析
高考信息征詢工作結束之后,將進入調研報告的撰寫階段,本階段的首要工作是掌握科學有效的統計數據,因此3099份有效問卷的統計過程將顯得尤為重要。按照既定調研目標,問卷統計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分階段進行。本次調研統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采用地區歸類法,把3099份問卷按照省區進行分類。最終區分出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湖北、安徽、浙江、新疆、山西等13個省區的樣本資料;
第二階段,采用全面統計法,按照問題及答案的排列順序,統計出所有省區、每個問題、每個答案樣本的數量。近20位師生工作人員利用周末時間連續作戰,最終統計出13個省區、3099份問卷的29個問題、121個選項的統計數據,計算出了各省區高中生在高三復習階段的互聯網使用率、視頻使用率、復習階段內容、復習資料類型、教材類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三階段,采用重點統計法,根據調研報告所需使用的個別數據資料,對問卷的個別問題進行重點統計。
1.2高考網絡教育含義及原因
高考網絡教育,是通過網絡視頻技術把優秀教師的高考面授輔導課程,制作成可以在網頁上播放的視頻課程,讓學生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享受高考名師的輔導,高考網絡教育通過同學在學習時間、地點上、學習進度上的個性安排,不但解決了優秀教師資源的共享,更讓同學們從“要我學”過渡到“我要學”的學習狀態。從國內來說如101網校,北京四中網校都是很優秀的高考網絡培訓機構。
在3099名被調查的學生中,上網學生總數為2150,以“獲取學習資料”為目的的學生人數為727人,高考復習階段學生之所以會選擇網絡學習或輔導,以“補充知識”為主要原因的占網絡學習總人數的20.3%;選擇“學習有針對性”的占26.7%.其他主要原因分別為“學習時間靈活”占20%,“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占16.7%,“地點靈活”占7.8%,“優秀教師主講”占5.5%.“名牌學校開辦”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