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通用6篇)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1
愛情,多么美好的東西。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婚姻觀不一樣。戀愛婚姻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調查方法和調查對象
1.調查方法:本次調查的調查問卷采用自編的《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詳見附錄一),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和混應,如何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試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和今后對待婚姻的態度。
2.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二的專科學生,對他們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份,收回問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為100%。
3.調查地點: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校內
4.調查時間:20xx年4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其中被調查對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據分析,本校大二學生的主要特點是:
1.對于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40%的人表示贊同,而更多的人表示無所謂。在調查中沒有一人表示反對。
2.對戀愛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為目的的尋找伴侶,以共同的生活為目的的。有50%的人是為了自己將來的事業而選擇;戀愛。
3.認識愛情的途徑,有40%的人是從同學、朋友和同齡伙伴之間的交流認識愛情的,而有60%的人覺得認識愛情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從而認識到了愛情。
4.現在戀愛的狀況,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觀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5.對于談戀愛的最佳年齡是否在大學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學并不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當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學期間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
6.大學談戀愛對只身的影響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學生談戀愛讓學習生活變
得更加的有動力,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僅有20%的人覺得在大學談戀愛只會分散精力,同時也是在浪費時間。
7.對于戀愛和婚姻是否掛鉤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為了單純的談一場戀愛,找一個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會精心的挑選對象,最后發展為結婚的對象。調查之中有20%的人覺得談戀愛就是玩玩而已,沒有不要當真。
8.在看待戀愛中大學生同居或婚前性行為中,有70%的人口覺得不支持,同時也不反對這種行為,僅有20%表示反對這一現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這一種行為很正常,沒有必要反對和不支持。
9.在每一個月的戀愛消費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圍在100-200元之間,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覺得對于每個月的戀愛消費是不確定的,隨心而定的。
10.根據這一次的調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會輕易的愛上一個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30%的人覺得戀愛是隨興而為的,是可以隨意的。不過沒有一個人贊同可以同時愛上多個人。
三、樹立合理的戀愛婚姻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范婚姻關系。對于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里、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發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于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
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游戲,因此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還在逐年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么能與道德無?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里,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例相當小。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托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后,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范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2
《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近日發布,其中一些顛覆傳統的婚戀觀點引發關注,如“90后愛情觀最保守”,70后“偽保守”等,而對于越來越多的剩男、剩女,調查發現,“宅”成了單身罪魁禍首,而且收入越低越愛“宅”。
數據分析
男生喜歡這樣的女孩:性格直爽主動顧家有點個性更可愛
調查報告顯示,有52%的男性喜歡直爽的異性,32%的男性喜歡個性安靜的女孩,65%的男性希望配偶會做飯,64%期待女性在相處中是“主動型”,同時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49%的男性希望找“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完美妻子,28%的男性希望找溫柔賢惠顧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顧家的妻子,而對于能干、有魄力的女強人類型,多數男人表示“不喜歡”。
數據分析發現,大部分男性對于長相、身材的關注并沒有預期中的高,婚姻里,顏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性格。
女孩喜歡這樣的男生:出外能賺高工資 回家能換尿不濕
在“女生最喜歡的男人”選項中,直爽、愛運動、會做飯的男性被封為“男神”,80%的女性喜歡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會做飯,80%的女性希望找重事業、重家庭,出外能賺高工資,進家能換尿不濕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
看看這些新的婚戀觀:90后愛情觀很保守 70后“偽保守”
“非主流”、“任性”、“奔放”等等,談起90后的愛情,很多人會說“早熟”或“不負責任”,但此次調查發現,跟70后和80后相比,90后的愛情觀其實很保守,而90后的奔放屬于“偽奔放”。
在能接受閃婚的群體中,占比最大的不是90后,其中70后單身男女占比最大,男女占比分別達到63%和55%,90后同意閃婚的只有29%的單身男和18%的單身女。而對待性的態度,90后也是保守的群體。調查發現,年齡越大的男性對性的態度越開放。在對待婚前性行為的看法上,男女差異較大,男性贊成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
對此,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90后的愛情觀實際是保守的,90后是被標簽化的群體,他們的任性表現在感情里是敢愛敢恨,但他們也有自己堅守的底線和原則。
“宅”成單身“罪魁禍首”收入越低越愛“宅”
“宅男”“宅女”是近幾年流行的網絡詞匯,什么是“宅”?一般的解釋是除了工作之外基本足不出戶,生活圈子狹小。調查報告顯示,“宅”正是近年來很多單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大約五成的單身人士都是“周末愛宅族”,總的來看女性比男性更愛“宅”,單身女性喜歡周末“宅”在家的比例高達51%,男性為45%。調查還發現,年齡越大越不愛社交,學歷越低、收入越低越愛“宅”,其中月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單身男女“休息日宅在家”的比例分別高達53%和64%,而月收入在2萬到5萬的“宅在家”的比例男性只占36%,女性占44%。這也說明,社交是需要有經濟基礎的。
離婚率逐年上升 80后不善“修補婚姻”
根據20xx年國家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結婚對數1347萬對,離婚對數350萬對,離婚對數呈逐年遞增的態勢。20xx年的結婚對數低于20xx年,離婚人數卻上升,其中80后最不善“修補婚姻”。
調查顯示,80后對于工作壓力以及日常家務瑣事等方面的處理都特立獨行,一些離婚理由也很雷人,比如女方不會做家務,男方過度沉迷于網絡游戲,還有“閃婚”之后發現相互了解不夠等等,而感情破裂、性格不合、第三者插足成為離婚的三大原因。
專家解讀
沒耐心或準備不足 草率決定致離婚率上升
根據此次調查報告,情感專家張佳芮昨日介紹說,令人擔憂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離婚率逐年上升,第二是現實主義和拜金主義現象越來越嚴重。她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之間的交往往往是快餐式的,缺乏真正的感情溝通和了解,很多婚姻雙方感情基礎脆弱,容易導致離婚。而穩定的家庭都是用感情作婚姻的基石,需要互相信任、理解和包容,更需要責任和忠誠。同時建議規范婚姻登記制度,對婚姻登記實行全國聯網,對離婚當事人要給更多調解、審批的'時間,避免草率結婚和盲目離婚。 華商報記者 張莉廣場上浪漫燭光求婚
昨日傍晚,漢中中心廣場,大家被一個用蠟燭擺成的燃燒的“心”吸引,原來是有人在求婚。
一個帥氣的小伙子出現了,他和朋友們翹首等待女主角。隨著人們的驚呼,一個白衣美女在朋友的陪伴下走到人群邊。小伙子單膝跪下向女孩求婚,說“嫁給我吧!”時,周圍響起一片掌聲,大家都喊:“嫁給他吧!”隨后,小伙子給女孩子戴上戒指相擁離去。據了解,小伙子姓呂,在漢中工作,他想在情人節前夕求婚給女友一個驚喜。華商報記者 王警 攝影報道西安10對情侶“愛情約跑”
華商報訊(記者 王衛平)“奔跑吧,親愛的。”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10對情侶奔向西安盛龍廣場的各個角落,尋找他們的親密照片。2月13日晚,由華商網發起的“上頭條之——尋找陜西最佳夫妻相情侶”的活動上演,10對很有夫妻相的情侶在游戲里表現出了濃濃的愛意。
據介紹,2月3日~10日期間,華商網、華商網微信多平臺聯合發起,情人節上頭條——尋找陜西最佳夫妻相情侶活動,一經推出便有近千名網友參與。
11日,主辦方在其中挑選了最有夫妻相的10對情侶,邀請他們在情人節前一天參與由華商網、華商論壇,華商情感主辦的情人節“愛情約跑”活動。參與者不僅能上華商網頭條表白,還有五星級酒店的燭光晚餐、以及價值3800的情侶攝影等超級大獎相送!
今年大熱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鄧超等人潛入美術學院尋找裝有線索密碼的盒子,13日,相似的一幕在西安盛龍廣場上演。每對情侶的合影被分別設計成6塊,裝進72個寫有自己編號的盒子內,象征你是我的“親(7)愛(2)的”,盒子被放在廣場內的各個店內,參賽的情侶,需要在半個小時內集齊自己編號的合影拼圖。開啟愛情密碼。這個游戲被定義為——愛情約跑·尋愛。結果,最先將合影拼完的情侶僅僅用了十幾分鐘時間。
除了尋愛,情侶們還進行了猜詞測默契度的“知愛”,由一方描述詞語的意思,另一方猜。最有意思的是“搶吻”,在一個繩圈的10個方向又套了10個繩圈,10名男士將圈套在腰上,分別朝外拉,他們的情侶就站在一米開外,男士需要在對抗中向女友靠近,女友用涂上濃重口紅的嘴巴在男友臉上印唇印,結果最厲害的是8號女士,她在男士臉上印上了13個嘴唇印。隨后,還進行了背女士大賽,看誰背著女伴下蹲次數最多,9號情侶在約2分鐘時間內下蹲了42次奪魁。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3
前言
記得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鐘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人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本校的大學生是如何看待大學談戀愛的?他們對待愛情的觀念又是什么?而在擇友的時候哪些又是他們所看重的?就這些問題,我們對本校大學生作了一次“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調查的基本內容與目標:
1、調查大學生戀愛狀況。
2、分析大學生談戀愛的因素。
3、為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戀愛觀,提出一些可行建議。
計劃解決的問題
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調研、剖析,探討各種主觀客觀因素對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從理論上總結出各方面可能導致大學生戀愛觀異同的因素,通過小組調查、討論、總結,為了解大學生戀愛觀提出可行的建議。同時也為我校及其他院校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范圍:
問卷調查所選樣本為xx科技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一年級學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二年級學生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三年級學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網上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網上發卷填寫,并及時收回的形式。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達100%;
3.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3日―20xx年12月22日
(二)調查內容
針對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們特做了這個問卷,調查大學生基本的戀愛觀及其影響因素,對于在高校開展健康的戀愛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學生順利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4
愛情,多么美好的東西。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婚姻觀不一樣。戀愛婚姻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調查方法和調查對象
1.調查方法:本次調查的調查問卷采用自編的《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詳見附錄一),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和混應,如何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試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和今后對待婚姻的態度。
2.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二的專科學生,對他們采取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份,收回問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為100%。
3.調查地點: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校內
4.調查時間:20xx年4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其中被調查對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據分析,本校大二學生的主要特點是:
1.對于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40%的人表示贊同,而更多的人表示無所謂。在調查中沒有一人表示反對。
2.對戀愛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為目的的尋找伴侶,以共同的生活為目的的。有50%的人是為了自己將來的事業而選擇;戀愛。
3.認識愛情的途徑,有40%的人是從同學、朋友和同齡伙伴之間的交流認識愛情的,而有60%的人覺得認識愛情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從而認識到了愛情。
4.現在戀愛的狀況,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觀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5.對于談戀愛的最佳年齡是否在大學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學并不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當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學期間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
6.大學談戀愛對只身的影響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學生談戀愛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加的有動力,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僅有20%的人覺得在大學談戀愛只會分散精力,同時也是在浪費時間。
7.對于戀愛和婚姻是否掛鉤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為了單純的談一場戀愛,找一個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會精心的挑選對象,最后發展為結婚的對象。調查之中有20%的人覺得談戀愛就是玩玩而已,沒有不要當真。
8.在看待戀愛中大學生同居或婚前性行為中,有70%的人口覺得不支持,同時也不反對這種行為,僅有20%表示反對這一現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這一種行為很正常,沒有必要反對和不支持。
9.在每一個月的戀愛消費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圍在100-200元之間,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覺得對于每個月的戀愛消費是不確定的,隨心而定的。
10.根據這一次的調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會輕易的愛上一個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30%的人覺得戀愛是隨興而為的,是可以隨意的。不過沒有一個人贊同可以同時愛上多個人。
三、樹立合理的戀愛婚姻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范婚姻關系。對于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里、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發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于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游戲,因此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還在逐年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么能與道德無?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里,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例相當小。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托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后,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范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附錄: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
1、 你的性別是
A、男B、女
2、 你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
A、贊成B、反對C、無所謂(請說明)
3、 你對戀愛的理解是
A、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為目的
B、是為了排解空虛和寂寞,沒有過多的考慮將來
C、是為了將來的事業做跳板
D、不必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就行
4、 目前你周圍同齡人戀愛的多嗎?
A、沒有B、個別C、有一些D、很多
5、 你認為大學生認識愛情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A、同齡伙伴、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
B、年齡增長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C、學校老師的教誨
D、自身體驗
E、社會上人們所特有的觀點及習俗的影響
6、 你現在的戀愛狀態是
A、正在戀愛中B、曾經有過戀愛經驗
C、處于觀望中D、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7、 你認為大學期間的戀愛是
A、一段真摯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寶貴經歷
B、順其自然,不能強求
C、只是游戲
D、沒概念
8、 有人說談戀愛是大學里的必修課,你對大學期間談戀愛的態度
A、從未談過,現在單身
B、從未戀愛,若有出現理想之中的戀人會主動談一場
C、以學業事業為重,大學期間被不談戀愛
D、不好意思,現在熱戀中
9、 你是否認為大學生是戀愛的最佳年齡階段
A、是B、否
10、 就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你怎么看
A、學習生活更有動力B、分散精力、浪費時間
C、只有兩人世界D、其他
11、 你覺得談戀愛與婚姻掛鉤嗎
A、只是單純的找一個男(女)朋友
B、精心挑選、最后發展為結婚對象
C、玩玩而已
D、其他
12、 你怎樣看待戀愛中大學生同居或婚前性行為
A、很正常B、反對C、不支持、不反對
13、 你認為每月的戀愛消費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300元以上D、不定
14、 你的戀愛觀是什么
A、一生只愛一個B、隨興而為
C、可同時愛多個人D、不輕易愛一個人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5
婚戀觀是人們價值觀在戀愛、婚姻問題上的體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和西方婚戀觀傳入我國,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學生的婚戀觀又是如何?我們希望通過調查的方式,進一步了解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婚戀觀,探索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多元價值判定標準和特點。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對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學生,其中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問卷主要涉及到戀愛觀、性觀念、婚姻觀三個方面。
一、戀愛觀
調查顯示,有47.14%正在戀愛中,9.53%是非凡期待談戀愛的,其余43.33%的大學生表示隨緣或者步入社會以后甚至還有人沒想過。由此可,社會認為在校大學生談戀愛是普遍現象并不十分準確。
調查結果顯示,51.43%認為戀愛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跟吃飯睡覺差不多;4.67%認為是有好處的,其中有29.52%只是想他鄉找個異性陪伴和照顧自己而已,而15.24%的人則希望能在大學里找到終生伴侶;3.81%的認為戀愛會影響學習之類的壞處。而在戀愛與學習之間,56.19%認為這里邊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有好也有可能壞:22.86%認為可以促進學習;4.76%認為肯定要影響學習;16.19%認為沒有必然的聯系。
戀愛是否有好處,是否會影響學習,主要取決于你自己。把學習與戀愛相結合,吸取對方的優點,相互監督,促進學習,更好的完善自己,戀愛則會給我們帶來好處。相反,我們沉迷于戀愛中,只顧著二人世界,荒廢學業,那么戀愛必定是有壞處的。戀愛本身并無好壞,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利,不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當理性的去對待戀愛。大學的我們思維已成熟,對于戀愛有了自己的看法。64.76%都是不輕易愛一個人的;23.81%認為一生只愛一個,被這樣的人愛是很幸福的,愛上這樣的人是很痛苦的;8.75%認為可以同時愛多人,也有2.86%的認為愛情是虛偽的。那么我們理想的戀愛觀是什么,是電視電影中的.浪漫愛情還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或者是像父母之間一樣穩定的感情,還是其它。調查結果顯示,38.10%的希望感情是穩定的,但也有21.90%的是屬于浪漫型的,13.33%的認為愛情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每個人都有屬于對愛情的向往,理想中的感情各式各樣,除了那三種外,其余的占26.67%。
在感情追逐中,每個人都希望尋到志同道合之人。調查顯示,如今的大學生在選擇男/女朋友時更加注重性格、責任心和興趣愛好,選擇這些因素的比例分別占到了80.00%、63.81%和58.10%,而過去人們非常重視的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只占了20.00%和14.29%,這充分說明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與傳統婚戀觀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但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時,態度還是有點保守,會大膽主動追求的只占了23.81%,而39.05%表示會有所暗示,19.05%的則會覺得不好意思,靜觀對方態度,這又傳承了中國古典婚戀觀。
一份感情重在維持,信賴是感情的前提,坦誠與尊重是感情的基礎,寬容是感情的持續,它們分別占60.90%、50.84%、48.57%、42.86%。當我們小心翼翼維護的感情破碎時怎么辦,是理性的去面對生活,亦或是糾纏不休的去挽回行為?64.76%選擇理性,生活是美好的,不能讓失戀妨礙我們正常的學習、工作,沒有誰離不了誰。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理性的看待事情的,當我們只沉靜于過去的美好,不去面對現實,不去考慮將來,那就會往死胡同鉆,所以在面對失戀時亦有0.95%的人選取擇了糾纏不休甚至于報復。對于這樣的形為,作為一個旁觀者沒有權利來批判你的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你到底把它看的有多重。我們只是請你再這樣做這前的一秒想下,他(她)沒出現在你生命中時,是否也有快樂時光。
當今網戀已成為潮流,那么做為一個作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學生對待網戀又有怎樣的觀點。57.14%的認為網絡是虛擬的,在網絡上戀愛時見仁見智,在于個人的心態與處理態度。網戀的有60.95%,但見過面的并成功的少之又少,只有2.86%。
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是錢,戀愛亦如此,戀愛消費用在了什么地方,一個月的消費又是多少。據調查顯示,一般認為是吃飯,其比占44.76%,而一個月的戀愛經費則在100-300之間的居多,占52.38%。作為一個大學生,消費來源大都有來自父母,那么戀愛了你是否會告訴你父母。大多數的是據情況而定,有33.33%的選取擇,坦誠想見,沒必要隱瞞,7.62%的則害怕家長阻攔而選擇隱瞞。那么當父母真正反對時,你會如何?戀愛的魔力是強大的,在戀愛面前,63.81%的選擇了戀愛,其中41.91%的要求父母去接受,21.90%的對父母意見置之不理,只有36.19%的選擇聽從父母。
當我們的感情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我們應當聽父母說說他們反對的理由,認真的去考慮是否正確,如果父母說的得有理確實不適合,則可以分手,如果你認為父母考慮的可以解決那你就據理力爭,向父母分析適合在一起的理由。
二、性觀念
性觀念是一個打破傳統比較開放的問題,但也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待公共場所親密時行為39.05%的認為不合適,23.81%的認為很正常,有8.57%有認為這是十分不文明的行為,其它的則抱列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別人在公共場所親密只有8.57%的認為十分不文明,那么對戀人婚前性行為是否也一樣接受,真正無所謂的只有23.81%,其余的或多或少有些介意甚至是不接受。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西方性教育在中國如何蔓延,我們都不要在誘惑面前迷失方向。也不管末來的另一半是否會在乎你婚前有過性行為,我們都應當潔身自好,對自己及他人負責,不要應年少而輕狂,沒有人會為我們的過去買單。
戀愛是婚姻的前湊,那生兒育女是婚姻的經程之一,那么在沒有婚姻保障的前提下,是否能接受一個小生命的到來。調查結果顯示,21.90%是無法接受末婚生子的,35.24%對自己本身這樣是不接受的,但對于他人是可以的,也有11.43%是可以接受的,其它的則是無所謂的態度。
作為成年人應當有擔當,末婚是否生子,應當考慮的是我們是否能夠承擔起作父母的責任,是否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是否能讓他(她)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三、婚姻觀
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不禁止大學生結婚,但是,調查發現,41.90%的大學生表示反對在校結婚,這說明了雖然教育部賦予了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結婚的權利,但大學生是否行使這一權利是另外一回事。也有一部分表示不反對大學生在校結婚,占了16.19%的比例,而其余的則表示無所謂。在大學里的戀情有可能走向婚姻嗎?調查結果顯示58.10%認為有可能,只要雙方真心相愛,結婚也是很正常的,31.43%的沒有明確的看法,表示說不清,10.48%的認為大學階級的愛情非常幼稚,很難走向婚姻。是否能走向婚姻取決于你怎樣看待戀愛與婚姻的關系,61.90%的認為戀愛不一定結婚,愛過既可,這樣的戀情很走向婚姻:35.24%的認為戀愛應以結婚為前提,這樣的感情才能走向禮堂;2。8%的認為戀愛只是游戲,這樣的人游戲的是自己的人生,蹉跎的是自己的歲月,注定的是自己的失敗。隨著西方婚戀觀的傳入,打破了傳統的結婚方式,31.43%的不再在乎儀式,而傳統型的只有23.81%的比列,其余的則有不同的方式,有西式婚禮,有旅游結婚的,有PARTY結婚的等等。西方觀不僅僅在結婚方式上有很大的影響,在家庭模式上亦如此。中國傳統不孝有三,無后為最大。現如今有10.48%的選擇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此可見西方婚戀觀的傳入對中國的影響之大。
四、對策和建議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大環境,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小環境。社會是個大環境,無時無刻不對學生產生影響。而當代大學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較快,思想活躍,渴望友誼、交往,同時社會閱歷淺,從學校到學校的生活使他們的心理素質比較脆弱,在鑒別能力上不夠成熟等特點。因而在高校的婚戀觀教育中,要圍繞社會上婚戀問題的熱點和焦點,有針對性的進行主題教育和專題教育,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和認識社會現實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和社會大環境中存在的消極現象,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和人生價值觀。同時,積極營造校園小環境,包括校園環境美化、凈化,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為大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氛圍和環境。
目前,大學生婚戀觀的主流是積極的,但也必須看到有一批大學生的婚戀觀仍處在模糊地帶對此,不能粗暴地用“對”和“錯”加以區分如果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引導得當,這批婚戀觀較為模糊的大學生群體將能夠融入主流。
2024年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主題
大學生對戀愛和婚姻的觀點和態度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三、調查對象
以x大學信息學院大一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自主編制調查提綱,簡單隨機抽樣法選取調查調查對象。具體做法是:小組成員課后在大學生教室、實驗室、寢室隨機抽取同學進行調查,并記錄調查結果。此次調查對象中,我們盡量做到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生各占6人,其中計算機專業男女各2人,教育技術學專業男女各4人,年齡在22-26之間。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提綱
1、您現在的戀愛狀況?如果是單身,追問您當前不談戀愛的原因是什么?
2、您的戀愛的動機?
3、擇偶的標準中最看中的因素是?
4、您傾向于認為戀愛中的花費應該由誰來承擔?
5、您對于網戀,異地戀,姐弟戀等戀愛方式的看法?
6、您認為找對象最好的方式是?
7、您覺得哪種因素是促使您結婚的最重要原因?
8、您對于當下比較流行的婚姻方式,比如裸婚/閃婚/畢婚/試婚/丁克家庭等的看法。或者您還對于哪些社會上關于婚姻的現象有自己的見解?
9、您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
10、你認為保持婚姻愛情長久的條件有哪些?
(二)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提綱分為戀愛觀和婚姻觀兩個部分,戀愛觀主要涉及戀愛狀況、戀愛動機、擇偶標準、戀愛消費、戀愛方式等,婚姻觀主要包括擇偶方式、結婚動機、婚前性行為看法、婚姻方式選擇以及維系婚姻的因素。
本次調查的12個同學只有一個女生有對象,兩個男生表示正在追求中,沒有戀愛的同學占到絕大多數。根據平時的相處和了解,這個結論也算是意料之中。對于單身的同學我們進一步追問了原因。其中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還沒有碰到自己心儀的人,有個同學因為覺得時機不夠成熟,希望畢業工作穩定之后再找。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比較理智的,盲目談戀愛比較少,更多的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對另一半懷著美好的期待。
戀愛是走向婚姻的必經階段,因此對大學生的戀愛動機也應該有所了解。經過調查,大學生對戀愛的動機把握的比較科學,他們的戀愛動機比較單純,完全出于心理、身理發育到一定成熟階段所產生的。因此,可以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在愛情婚戀觀上,越來越采取比較開放、隨意的態度的,至少這不適用于本校信息學院大部分大學生。這可能和大學生接受的教育、自身的修養、身心的發展有一定關系,他們不再像高中那么懵懂、本科那么沖動,開始形成科學合理健康的戀愛動機。應該可以推測還有很少一部分大學生因為內心空虛寂寞、受周圍人影響和為將來事業作跳板等等一些不合理因素而戀愛,他們并沒有樹立科學正確的愛情觀,反映出他們內心的不健康,也間接反映了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和現實。
戀愛婚姻涉及到男女雙方,每個人對另一半或多或少有自己期望的標準。在調查的大學生中,大部分調查對象更看重戀人的品格,表示善良是最重要的,其他還有會關心人、孝敬父母等,他們還更多傾向于戀人的性格偏外向,外向的人比較開朗健談,能給生活帶來更多快樂。對于相貌問題所有大學生都表示看得過去、順眼就行,只有一個女生對身高做出詳細要求,因為其身高較高的因素。對于家庭條件因素大部分大學生表示無所謂,只要對方積極上進,生活就會美好,而大部分女生則傾向于非獨生子女,希望對方家里有兄弟姐妹。地域問題也是大學生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本省同學來說,擇偶目標都是本省之內,而外省同學對地域沒有嚴格限制,外省女生希望找和自己一個省份的。綜合以上的調查,大學生擇偶標準普遍注重戀人的品質,對相貌和家庭條件要求并不高。相比現在越來越現實的社會中,人們都看重金錢地位,混淆了婚姻,玷污了純潔的愛情,而調查結果反映現在的大學生在擇偶方面對錢財和外貌并不是太在意,表現了大學生的婚戀觀具有理智性。
到底誰該為愛情買單呢?從調查的12名大學生發現,男女生觀點稍有不同。女生普遍贊成aa制,男生更傾向于自己買單,但表示尊重女方意見,如果女生愿意aa表示接受。這與現在普遍的男女生消費心理吻合,男生認為為女生刷卡買單是應盡的義務,這樣才算在自己女朋友面前有面子、有地位。而有一個女生則希望她自己買單,因為不想在戀愛中的給自己太多壓力,女生的戀愛消費觀則反映了女性更傾向于戀愛中男女平等,表明女性的社會的地位不斷提高,經濟逐漸獨立,這樣在戀愛中雙方才能更公平、平等。
社會的發展也催生了一些比較常見的戀愛方式,比如網戀、異地戀、姐弟戀等。此次調查發現,幾大部分大學生不接受網戀、大部分不接受異地戀、普遍接受姐弟戀,但年齡不能相差太大,在1-3歲之間,思想上比較成熟的表示可以接受。這表明大學生的對戀愛方式的選擇是非常理性的,沒有抱著好玩嘗鮮的心態去體驗網戀、異地戀等這些比較刺激的方式,也表明大學生對戀愛方式的選擇已經比較成熟。
從擇偶方式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傾向于選擇自由戀愛,但并不排斥相親這一傳統方式。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覺,注重日久生情,他們不愿意被其他因素干擾自己擇偶的自主權利,但是他們也保留了一部分傳統思想,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影響下,表示愿意接受相親,可能也是出于一份對父母的責任心,不讓父母為其婚姻擔心。這從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大學生在婚戀觀上更加的主動和理智。
在結婚動機方面,絕大部分大學生因為情之所至而結婚,也就是為愛而結婚,是典型的愛情主義者。但是他們還表示如果年齡較大時父母著急也會因此結婚,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讓父母不必再為他們操心。還有個別大學生表示不確定,因為目前來看作為學生一無所有,對婚姻還處于很模糊的狀態,思想還沒有做好準備,這也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婚戀觀的焦慮,在事業為穩定的情況下,不愿考慮家庭。
對于當下一些比較流行新穎的婚姻方式,大學生們是各有所見。他們普遍不接受裸婚和閃婚,如果畢業后一切就緒,接受畢婚,絕大部分不接受丁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