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某村失學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3篇)
關于某村失學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 篇1
教育作為傳遞信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武器,歷來都受到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而有關適齡兒童上學這一問題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義務教育”以來,我國的適齡兒童上學現象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特別在基礎教育的普及這一問題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取得進步的同時,在相當多的地區兒童失學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從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獲悉,我國3億兒童中未入學率近1%,農村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的部分兒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利用暑期時間成立了“綠草環”社會實踐調研組,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采竹村失學兒童狀況進行了相關調查。
(一)、實踐地概況
1、1地理狀況
美姑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國家最早認定的141個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8。8%。
井葉特西鄉位于縣城東北,地處黃茅埂中段西麓。東與雷波縣谷堆鄉接壤;南與合姑洛鄉和巴普鎮連界;西鄰西甘薩鄉;北毗瓦西鄉。總面積61。13平方公里,鄉駐地特西,距縣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鄉境,有過境客車通縣城。鄉境地形復雜,山高溝深,氣候寒冷。東北倚黃茅埂的書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處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區。
采竹村隸屬于美姑縣、緊挨依嘎村、爾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薩村。
1、2歷史文化
美姑縣是彝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由于生存環境相對閉塞,一直沿襲著奴隸社會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當地仍存在相當嚴格的等級規定:黑彝、曲諾、阿加、呷西。當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襲奴隸生活。
(二)、當地教育普及情況
2、1教育情況:
采竹村(由四個組組成)僅有一間小學,僅采用彝語教學。當地孩子們大多數都沒有讀書的經歷,能上學孩子也僅僅止步于小學;鄉里、縣里設有初中,采用漢、彝雙語教學;高中設在美姑縣城,采用漢語教學。具了解,當地采竹村老師都是由鄉里聘請過來的,但是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以及老師素質問題,受教育的水平不容樂觀。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我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數據:
一組:44戶人家、32個孩子小學、9個初中
二組:21戶人家、5個孩子小學、沒有初中
三組:6戶人家、沒有孩子讀書
四組:25戶人家、8個孩子小學、沒有初中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當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應的普及狀況,主要歸結起來可以分為兩點:大多數適齡兒童不能正常上學;上學的孩子不能堅持完成學業。
2、2原因分析
a、意識問題
當地地處山區,且長期受到壓迫思想的侵蝕,讓當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學是什么,更不要問他們外面的教育狀況了。當地衡量價值的標準不是教育帶來的長遠價值,而是簡單的牲畜占有量,換句話來說就是,誰家的牲畜多就意味著更富有,因此,孩子們更多地被選作勞動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記著我們在村長的帶領下走訪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諾的家里,阿作日諾家里有三個孩子。走進院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并且豬和雞等都散養在里面,氣味很是難聞,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并不知道學校是什么,在他們的意識里,學校就是孤兒院,只有免費才會去,否則不如多幫家里分擔一些家務。聽了這些,讓我們一行人非常震驚,試想一個連學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么會要求他們了解上學的意義?
從當地教師的口中,我們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學,即便是上了學孩子也大多堅持不到初中,因為在當地居民的思維中,孩子們能夠認識幾個字,到外面打工掙更多的錢,不受騙就可以。上學是為了打工,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埃
b.經濟問題
當地地處高原,三面環山,這樣的'環境強迫他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大多數當地居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來源十分有限。這樣的生存環境,加上嚴重的超生現象,迫使很多家庭選擇放棄孩子的學業。因為在他們開來,這是一筆相當不劃算的買賣,經過走訪我們了解到:
孩子上學的費用:小學(不住校)200~300/學期
小學(住校)500~600/學期
初中500~600/學期
家庭收入:一只羊400~500
一只牛1000~
“孩子們上學以后不一定會有什么出路,而如果多一個孩子作為勞動力幫家庭分擔勞力,這樣不僅省去了后顧之憂,而且也幫助家里爭取了更多的收入”當地村民解釋道,其實,超生一個孩子要多花費10000元,如果用這些費用在來計算一下,其中的潛在價值將會更加明顯。
c、客觀條件
經過采訪,我們了解到,井葉特西鄉共由13個村子組成,自XX年開始推行義務教育,可以說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步伐慢了很多,從XX年以后,女生允許接觸書本,當地建起了學校;不過至今,由于地理、民族、語言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適齡兒童上學的進步緊張過慢。當地小學采用彝語教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并且沒有專門的負責教師,初中設在鄉里,采用雙語教學,離孩子們生活的村里最短也要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高中僅僅設在美姑縣縣城,采用純漢語授課;孩子們在村里讀完小學以后,即便是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后也會覺得讀書吃力,更不用說語言對他們帶來的困擾了。
經美姑縣當地教育局反映,當地正在開展“新村建設”計劃,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針對井葉特西鄉各個村的經濟進行扶持。我們采訪時“新村建設”已經開始實施,不過要想在全鄉徹底展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保障。
長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后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而落后的經濟也制約著居民對新鮮事物的涉獵,地區之間的確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別是與我們聯系甚少的大涼山,意識經濟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經成為阻礙當地正常健康發展的懸崖峭壁,超越了周圍的大山,阻擋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三)、解決方案
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中國石油大學綠草環調研組針對當地情況,認真分析,初步提出三點建議:
a、從基本做起,首抓經濟。首先應該大力宣傳,呼吁更多的組織基金會來關注當地兒童失學狀況,成立相應的機構在物質上給予當地必要地支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經成立了“綠草環”一助一愛心公益組織,對當地上學兒童進行每學期固定資金支持,并定期對當地兒童進行慰問。
b、從根源抓起,思想啟蒙。針對當地村民普遍比較盲目鈍化,應該聯系當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專業教師心理咨詢師前往當地支教,幫助孩子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定期向他們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的思想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系,使當地居民從內心深處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從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說到底是傳遞知識、培養人才,所以,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當地教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保證孩子們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同時,當地政府還應對已畢業及即將學生進行相關的就業知道與幫助,防止出現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后落得個無人問津的結果。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也只有親眼見到的人才可以體會。利用暑假的十幾天的時間,我們一行人進入了大涼山,也愛上了這個地方。這里的人真的很樸實,真的很可愛;每當看到那些些許凌亂下透漏出得純真笑臉,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我們的心中便充溢著說不出的感動。所以希望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的幫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飾,省下一些大手大腳,多一些問候,多一些幫助,說不定就可以幫助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甚至可以他們的一生。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個母親的孩子,每個人生下來本應該注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們的愛心之手,邁進那個需要關懷但是卻有充滿希望的地方。
關于某村失學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失學兒童成為了國際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幅圖片:一個小男孩孤獨地站在鄉村的高山上,手上捧著一本破破爛爛的書,他很想學習,但因家庭情況無法上學。這就是一位失學兒童。為此,我對失學兒童的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1、上網查詢目前全世界和中國有多少失學兒童。
2、走訪一些偏僻的小山村,看看那些地區失學兒童失學的原因。
3、問問老師和同學,談談他們對失學的看法。
三、調查情況及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體內容走訪山村兒童失學幾點重要的因家境貧寒而無法供孩子原因上學。家長患病,需孩子伺候生活,以致失學。部分家長重男輕女,認為女孩上學沒有必要,被迫失學。部分兒童不愿上學,自愿輟學。上網失學兒童數量全世界共有1。26億的兒童失學,中國有300萬兒童失學。其中女孩占了百分之五十六。老師、同學對失學又怎樣好的應該多籌集一些善款,多辦解決方案一些募捐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上學。
四、結論
1、要想幫助失學兒童,最重要的是大力開展失學兒童募捐活動,籌集大量資助基金,用這些資金建立免費專校,解決他們的上學難題。
2、大力勸說自愿輟學的兒童重返校園,積極學習?梢砸再p罰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走回正道,不誤入歧途。
3、對心里仍存有“男尊女卑”的家長做思想工作,說服他們放棄這種封建社會的思想。同時讓這種家庭中的女孩也能走進校園。
今后,我們應該采取相應措施,竭盡全力資助失學兒童,才能讓他們上學,這同樣也是為祖國,為我們的未來著想。
關于某村失學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 篇3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淺閱讀、快餐文化的興起,鍵盤敲擊日益代替了筆頭書寫。在電視臺也常常舉辦一些漢字類的節目,讓國民對漢字書寫和漢字理解都能加以重視。大學生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棟梁、祖國建設的主力軍,這一群體的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更偏向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書寫漢字能力現狀非常值得關注,加之傳統文化頻繁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大學生中已出現了日益淡薄的漢字書寫的潛在危機。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中,對象為我校不同專業的大二學生。
。ǘ┱{查方法
本次調查是采用網絡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為筆者自編的《大學生漢字書寫能力漢字現狀調查報告》。問卷內容從書寫準確度、書寫規范性、書寫流暢度、書寫工整度這四個方面編寫,問卷采取不記名的形式填寫。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書寫準確度
漢字的書寫,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這說明漢字書寫的準確度尤為重要。漢字意義博大精深,雖然書寫存在一些形近字,近義詞,但是存在著千差萬別的不同。當問及:“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你是否經常寫錯別字?”84%的大學生偶爾寫錯別字,11%的大學生從不寫,5%的大學生經常寫,結果來看,八成左右的大學生寫錯別字頻率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存在5%的大學生經常寫錯別字,成了“白字先生”。雖然由于現今學校里寫作業較多采用電子稿方式,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書寫的準確度,出現這種情況也算有情可原,但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高文化人群出現此類現象必須引起關注。
。ǘ⿻鴮懸幏抖
1.筆順的正確性
漢字的書寫過程中,起筆、收筆都非常有講究。針對這個現象,當問及“在漢字書寫過程中,你對漢字書寫的順序是否重視?54%的大學生比較重視,35%的大學生不重視,僅僅只有11%的大學生非常重視,甚至有些調查者認為:“只要能寫出字,就不在乎書寫的筆畫順序”。漢字的書寫順序關系到文字的科學規范性,與漢字文化的傳承弘揚緊密相關,換言之,倘若不按照正確的書寫順序,漢字書寫就缺少了應有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文化性。
2.不規范用詞
網絡用詞時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神馬是浮云”,“葉良辰必有重謝”等網絡新生詞,網絡用詞的火熱在一段時間也將會成為青年大學生的口頭禪,當問及“你是否經常寫網絡流行語或新生詞”,78%的大學生偶爾寫,8%的大學生經常寫,14%的大學生從不寫。這個調查結果著實令人擔憂,雖然有些網絡流行語漸漸“轉了正”,甚至有些還被更新人了新華詞典,但絕大多數的被大學生頻繁使用的非規范用語都屬于“偽文化”。
。ㄈ⿻鴮懥鲿扯
你有沒有在書寫的過程中卡殼或中斷,書寫流暢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當問及“你對漢字的書寫流暢度是否滿意?”,50%的大學生大致比較滿意,25%的大學生有點滿意,18%對自己的書寫流暢不滿意,僅僅只有9%的大學生非常滿意。70后、包括一部分80后還曾經與同學朋友書信來往,然而現在絕大多數的90后大學生從小到大更多的是通過微信、QQ等網絡工具進行交流,作業的完成也是電子稿居多,過多頻繁的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使知識的積累量和書寫的流暢度慢慢處于下降趨勢。
。ㄋ模⿻鴮懝ふ
古話都說字如其人,工整的.書寫令人心情愉悅,潦草的書寫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當問及“你是否對自己書寫漢字工整度表示滿意”,9%的大學生非常滿意,30%的大學生比較滿意,39%的大學生比較滿意,22%的大學生不滿意,由于現在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大學生中存在著急躁浮夸的情緒,再加上靜心臨摹練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學生書寫的工整度普遍有待提高。
三、思考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發現,大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普遍尚好,但仍有待提高。值得欣慰的是,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配合,并表達了對個人此方面提升的關注,可見大學生還是比較看重自己漢字書寫能力的鍛煉和提高的。學校可以開展專項課程或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大學生更需要堅持練習,不斷培養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