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精選3篇)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篇1
一、基本情況
我市鄉鎮衛生院17所,衛生系統現有醫療機構總共27個,在職人員557人,其中衛技人員441人。固定資產3555萬元,業務用房面積32424平方米,專用設備總值978萬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154萬元。年診療人次34萬人次,收治病人15673萬人次,業務總收入4398萬元,約占全市的`21.7%。
二、主要存在問題及困難
(一)基礎設施差:主要體現在醫療用房嚴重不足和醫療設備陳舊簡陋。由于歷年來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衛生院底子薄,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及時更新醫療設備,致使部份衛生院業務用房嚴重不足,醫療設備陳舊簡陋,鄉鎮衛生院平均專業設備總值不足60萬元,其中萬元以上專業設備不足10萬元。河?、石望、馬水等衛生院至今仍未能配備如b超、心電圖、血球計數儀、尿十項分析儀、洗胃機等最基本的醫療設備。陂面、河口、永寧衛生院的檢驗室只能開展三大常規檢驗,大部分醫療設備都已陳舊過期。全市17所衛生院中仍有5所未配備救護車。醫療用房嚴重不足,河?衛生院、馬水衛生院只有750平方米,石望衛生院只有800平方米,雙滘衛生院1300平方米,永寧衛生院1342平方米,松柏衛生院1480平方米,已不能適應醫療業務發展的需求。更需指出的是全市衛生院至今仍有1萬多平方米危房,約占業務用房30。
(二)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低。據統計,441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5人,占1.1;大專85人,占19.27;中專179人,占40.5;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員172人,占39。從職稱上看,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71人,初級職稱361人,分別占衛技人員人數的1.1,15.8和79.5,邊遠山區及鎮域經濟較差的衛生院情況更令人堪憂,河口、馬水、永寧、雙滘、石望、河?等衛生院衛技隊伍中最高職稱只有醫師(初級職稱),放射、檢驗科目大部分人員都是無學歷的“半路出家人”。中高級衛醫技人員缺乏,醫療質量難以保證,很難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診。
(三)業務發展不平衡,由于衛生院衛技隊伍結構差別很大,衛生院之間業務發展極不平衡。目前,春灣、合水、潭水、八甲、三甲、雙滘、圭崗、崗美、松柏等9所衛生院可靠本院技術力量獨立開展普外、骨科、剖腹產手術及內科危重癥病人診治,永寧、河口衛生院只能開展簡單的普外手術(如疝氣、闌尾炎、胃穿孔修補手術),其余6所衛生院僅靠本院醫療技術力量不能獨立開展普外手術。另外,由于近年來忽略了衛生院中醫藥隊伍建設,目前本市只有春灣、合水、潭水三間衛生院能開展中醫醫療業務。XX年全市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超過300萬元的有春灣、合水、潭水、崗美、八甲等5所衛生院,200-299萬元有圭崗、松柏、三甲等3所衛生院,100-199萬元有附城、雙滘、河口、永寧等4所衛生院。年收入低于100萬元的有陂面、石望、馬水、春城等5所衛生院。各衛生院年業務收入的不平衡加重了衛技人才隊伍的結構差異,進一步加大了不同衛生院之間的醫務人員的收入和待遇差異,造成“惡性循環”。
(四)部分衛生院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機制滯后,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據調查,我市衛生院院長都是從臨床醫務人員選拔出來,未接受管理知識培訓,不熟悉管理工作,缺乏經營理念和辦法,難以調動職工積極性,導致部份衛生院管理紊亂,甚至有跨執業范圍的現象,存在很大的醫療安全隱患。
三、幾點建議:
(一)采取各種辦法,穩定農村衛技人員隊伍,提高隊伍素質。
1、采取傾斜政策,政府每年撥出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的業務培訓,培養技術帶頭人。
2、嚴格衛技人員準入制度,臨床醫生進入鎮級衛生院原則上要大專以上學歷,可采取考試考核辦法招聘大專以上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3、加強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培訓,立足本市二級醫療機構,充分發揮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的龍頭作用,實行定向多層次培訓,切實提高農村衛技人員業務水平,推進整體素質提高。
(二)強化政府責任,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建設的投入。鄉鎮衛生院建設,應適應現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適應農民醫療衛生的需求,不應該是醫院每所齊頭并進的建設,而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民醫療衛生需求和承受能力,并顧及周邊醫療衛生資源狀況,分別重點地區和一般地區,確定側重項目,配套項目,或完善其功能,或調整其功能,或側重強化其某方面功能,以提高鄉鎮衛生院乃至整個農村衛生工作的功能。
1、把握“兩基”方向。衛生院的功能是基本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不能把衛生院辦成醫院。
2、適應小城鎮發展,辦好中心衛生院(一個地區的醫療、防保、衛生管理的樞紐)。
3、規范化建設一般鄉鎮衛生院(功能相對完善,能滿足本鄉基本醫療需求)。
市財政應量力而行,每年撥出專項資金用于1至2個中心衛生院重點建設和1至2個落后衛生院的危房改造和基本醫療設施配套。保證其開展基本衛生工作、衛生執法監督和農村基本醫療服務所需的基本設施和條件,形成今后農民就醫的層次格局:小傷小病在鄉村,較大傷痛在中心城鎮,重傷大病到縣城(市)。(三)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強市工作,鞏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試點先進市的成果。鄉鎮衛生院盡快建立、恢復、健全中醫藥服務功能,讓簡、驗、便、廉的中醫適宜技術進農村。
(四)積極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強衛生院活力。
1、認真選聘好衛生院院長,重視對其崗前、崗位培訓,落實其人事、分配、業務等管理自主權。2、加強對衛生院長的管理和監督,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不稱職者予以解聘。
3、采取激勵機制,使衛生院人員收入與技術水平、服務態度、勞動貢獻掛鉤,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機制。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篇2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自去年來,我們xx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關于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宣傳發動群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鄉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鄉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實施的道士塘、南莊、山上應村四個村中二個整治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余兩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大林、小林、下盤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臟、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創建工作。回顧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xx鄉成立了由鄉長馬賢茂擔任組長的鄉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范,布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干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鄉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鄉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鄉范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鄉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制度。為切實做好我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鄉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墻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凈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鄉注重對農村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下田村村干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衛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衛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凈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存在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強化干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用。
鄉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各階段目標中都對寫字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可見,寫字是小學語文綜合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書寫姿勢又是學生寫字能力得以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盡管各學校普遍加強了寫字教學,然而許多學生卻未能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和熟練的書寫技能。這也許書寫姿勢太基礎了,太常見了,我們教師往往就忽視了它的重要性,以至于寫字教學的狀況和效果仍然令人擔憂。而且,信息化社會的來臨又使現在的小學生剛開始學習就步入了少紙、無紙時代。種種原因,使小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諸如:執筆方法不科學,坐姿不正確,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家長不夠重視等等。
鑒于書寫姿勢的基礎性、重要性,我們將開展寫字情況的調查,了解小學生錯誤書寫姿勢的主要表現,便于采取有效對策,提高學生書寫姿勢的正確率,提高語文寫字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寫字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寫字習慣的養成。
二、調查內容:
1、調查我校三年級學生寫字執筆姿勢的現狀。
2、家長對寫字教育的認識。
3、教師對執筆方法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設計《學生寫字情況問卷調查》,對我校三年級進行調查。
2、現場調查法
在三年級各班進行調查:在學生寫字的自然狀態下,經過仔細觀察,對學生各種錯誤的執筆姿勢加以歸納分類,制定標準化的觀察記錄表,多次觀察后加以記錄,收集學生執筆姿勢狀況的資料。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了解到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8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籍,但不能堅持天天閱讀。甚至還有少數學生從不讀課外書籍。
2、學生所讀課外書籍主要體現是作文書,漫畫書。
3、主動積累的學生很少,都是老師布置有積累的作業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學生能夠摘錄好詞佳句,但能巧妙運用的較少。
4、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中的事從沒有細心地觀察過。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師不應該限制習作的范圍。
6、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習作幫助最大;少數家長能夠指導學生習作。
調查結果分析:大部分學生沒有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所以習作中真情實感就無法抒發出來;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才是他們習作進步最有效途徑。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部分學生習作內容枯燥、甚至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及教師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班級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來,相互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每周留一兩次讀書作業,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并慢慢嘗試寫出感悟。
3、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摘抄作業比賽,激起學生積累的興趣。
4、經常在班級里舉行講故事比賽、口頭作文比賽,鼓勵學生把從書本上看到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5、鼓勵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事,并用日記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如實的反映出來。
6、注重課堂的實效性,將作文指導與每單元的每課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結合進行,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