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淚下的孝道演講稿(通用3篇)
催人淚下的孝道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孝”字,上半部分是老子的“老”字,下半部分是兒子的“子”。引意為“老子靠著兒子,兒子背著老子”,古人用最直觀的文字,向我們傳遞了“孝”的真諦。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于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最早記錄孝道的,當屬《孝經》一書。《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我們人類道德的最高根本人類所有的教化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第一篇是入則孝,里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是出自二十四孝的一個小故事《扇枕溫衾》: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鉆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么時候都不能丟。烏鴉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況人呢?孝道是古今社會永恒的主題,弘揚傳統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某某年,陵縣開展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我局職工葉金麗同志當選,她的公公患病多年,神經末梢損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了使公公過上干凈舒適的生活,她每天為公公擦洗身子,經過她一年多的精心護理,公公能夠基本生活自理,在別人的幫助下能下床走路了。
俗話說,禍不單行,不幸又落到葉金麗的頭上。20某某年7月份她的婆婆查出肺癌,她和愛人與老人搬到了一起居住,照顧兩位老人的飲食起居,陪伴老人去醫院做化療、放療,以盡孝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她婆婆身體的癌細胞奇跡般消失了,連醫生都深感驚奇。
陵縣公路局這樣的模范人物還有很多,市局組織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充分發揮五樓會議室的多功能性,建起了公路文化講堂,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開展文化創建活動。通過觀看視頻講座、集體誦讀經典、聽取模范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使文化講堂真正起到傳播經典文化,提升自我修養的作用。
今年,我局開展“牽手留守兒童共享幸福藍天”關愛活動,針對中小學留守兒童,為他們捐贈兒童文學、中外名著、連環畫等300余冊,解決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監護不力造成的生活、學習、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盡己所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當干部職工的父母生病住院時,局領導總會第一時間趕到,并送上慰問金,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始終把職工父母的身心健康問題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
我們弘揚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與邊臨鎮敬老院結對幫扶,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讓老年人在物質上有保障,在生活上有照料,在精神上有慰藉,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做到老有所養。
我們說,孝道是衡量道德素養的“標尺”,一個人只有有了孝心,才可能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延伸到愛他人、愛社會、愛民族、愛祖國的崇高境界,從而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
我局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公益活動。
利用植樹節開展“百萬青年綠林匯”植樹活動,樹立“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觀念,弘揚傳統文明,爭當雷鋒精神新傳人。
利用路政宣傳日開展“公路法宣傳教育”活動,執法人員深入公路沿線村鎮、農戶等進行宣傳,結合《弟子規》學習,將公路法律知識宣傳到每個人、每一戶,做到人本化教育。
利用勞動節開展“愛公路、愛家園”衛生大掃除感恩活動,爭做學習《弟子規》的踐行者。
綜上所述,我們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呢?
祝局長在接受陵縣電視臺采訪時說:“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親、母親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謝謝!
催人淚下的孝道演講稿 篇2
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個兒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說,當晚輩的應當孝敬長輩。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在古代,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在這天,韓瑜老師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了生命垂危的父親,被譽為“大孝女”;大學生孟佩杰“帶著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租住房子給予養母悉心照料,被譽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來,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勝枚舉。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愛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不忘,知恩圖報,羊、鴉亦如此,何況我們人呢?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留意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我的爸爸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一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一天下班回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勞家務;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爺爺,又要給我輔導功課。每當我看見爸爸的兩鬢又增添了白發,媽媽的臉上又新長了皺紋,我就內心就像針扎一樣,感到無比的內疚。爸爸的日復一日的咳嗽、媽媽的一遍一遍的嘮叨告訴我:他們累了。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此刻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我們能夠出門時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抱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里充滿陽光;我們能夠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我們能夠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實并不難做到。
孝敬父母,讓我們從這天開始吧!
催人淚下的孝道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我801班的王__,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孝道文化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在中華民族艱難而燦爛的五千年發展歷史中,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先輩,自強不息、百折不回,創造了人類無數光輝的思想和業績,薪火相傳,形成了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道法自然……這些悠久的精神世界,是全人類進步思想的奇葩。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老師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長輩,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會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挨杖傷老”的故事,.我想大家都接觸過。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很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就能放心,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就明白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禁不住流下了淚水,并不是疼痛而不甘心忍受。”這個故事說明了韓伯愈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應該明白:父母平時對我們嚴厲是在關心我們,他們把對我們的愛轉為教訓話語,只是希望我們長大以后能少吃些苦、少走些彎路。所以我們要多“盡孝”,來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其實,我們只需要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父母,和父母嘮嘮嗑,幫父母倒杯茶,給父母洗次腳......對父母來說就已經足夠啦!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做這些在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在將來留下遺憾后追悔莫及。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燦爛文化的接班人。首先要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其次要做到知行合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快樂學習,為祖國增光,為人生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