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故事演講稿5分鐘(精選3篇)
孝道故事演講稿5分鐘 篇1
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文卜辭之中已有“孝”字。《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孝”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有這么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父母生我,養我,天天照顧我,必須要報此恩。從這就能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在11月8日那晚,我收看了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動的頒獎典禮。有黃鳳、吳林香、邵帥等共10位少年獲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稱號”。他們個個都令人感動,不僅僅是讓人感動,還令人心酸,而且是一個比一個心酸!在觀看中我曾數次為他們感動,甚至有幾次還流下了淚水。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背后各有各的特殊背景,有幼年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去世的,有父母生病的,等等。而且有的甚至還有奶奶、外婆等長輩需要他們照顧的。可他們卻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重任,他們的付出,甚至超出了大人們所承受的最高范圍。
令我最震撼的是黃鳳,她從6歲起說開始照顧臥床不起的爸爸和雙目失明的奶奶。在20__年,意外聽到村里人說上海的大醫院能治好爸爸的病,就去求鄉親們做了一個400斤的鐵板車,帶著奶奶和爸爸拿上家里僅有的27元錢去上海。他們邊走邊乞討,一個饅頭就是全家一天的伙食。可大家想過沒有,這段路有400多公里,板車也有400多斤,一個女孩要有多堅強才能挺過來呀!而且她最大的愿望說是照顧好爸爸,不能讓家散了。可這一照顧就是十年!但黃鳳卻十年如一日的繼續堅持著!黃鳳每天晚上隔兩個小時就要給爸爸翻身,中午要洗衣、打掃、做飯,更何況她還要上學!這樣的事大人也不一定能做到,可黃鳳她做到了!想想我自已,每天都是媽媽給我把飯菜燒得好好的,早上讓我吃得暖暖的去上學,偶爾讓我去疊一下被子,我都推三阻四說為什么讓我疊是不是你懶啊,認認一切的事都和我無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孝是善意的欺騙,孝是多看看家人,孝是不讓父母操心,孝就是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絕不是幾個精彩感人的片段,而是對靈魂的洗滌……
孝道故事演講稿5分鐘 篇2
浩浩湯湯流淌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孝道當推其首。無論是本土的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的學說,還是泊來以后中國化了的佛典和圣經,抑或是古今民間的通俗文化中的各種圖文諺語,都無不洋溢著孝道的光芒,中華孝道滋養著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傳承著以孝敬父母為榮,附逆不肖為恥的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
自古以來,無數中華好兒女,都是孝道的優秀踐行者。無數英豪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大義,舍小家為大家。對自我父母的養育盡到了最大的孝。回報給父母高山仰止光耀千秋的豐功偉績!我最敬佩這樣的人,我也志在做這樣的人。然而,我們畢竟是普通的人,生活在平凡的環境中,我們怎樣孝敬父母我想,就是兩個字,一是敬,二是順。對父母,從心里敬,就培育和滋養了自我的感恩之心,就生發了為了父母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天天向上的動力和志向,從心里敬,就不會因為一點不順心就對爸爸媽媽使臉色,而是要時刻研究到他們的感受。記得那還是我四歲半的時候,媽媽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到頤和園參加活動,我就和媽媽一齊去了。那是初春的一天,我和媽媽早早的就來到了學校,遠遠就看見一輛930一樣的大汽車停在門口,上了車已經有好多人了,一會領導來了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開心極了。很快就到了,我們排著隊走進大門,好宏偉的建筑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皇家園林。來到昆明湖十七孔橋畔,那里有好多賣紀念品的攤位,哥哥姐姐們都去買了,這時一個舅舅說:“童童,他們都買了你也讓你媽去給你買,不給買你就哭,反正咱們那里你最小。”巧合的是一個姐姐真的因為家長不給買哭上了,大家
都看著我,我看看媽媽然后笑著對那個舅舅說:“感情不花您錢呢,買那個有什么用,還得花我媽媽錢。我才不讓我媽媽生氣呢!”聽我這么一說大家都笑了,那個舅舅說我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也開心的笑了。那一天我永遠也忘不了,因為那是我長大的一天;從心里想到“順“字,就不會產生任何附逆不肖的念頭和言行,就會感念父母的大恩大德,因為我明白我的年齡還小,很多事情我還都不懂,所以有時盡管我也有些任性,會發點小脾氣,可是一想到爸爸和媽媽會無私地全部為我著想,我就盡量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讓他們生氣,努力做一個給父母帶來自尊帶來體面帶來順氣的好兒女,真心要給父母帶來幸福和歡樂。幾天前,媽媽在做飯的時候不細心把手切了一個口子,當時聽見媽媽在廚房“啊”的一聲,我放下手中的書,快步跑到廚房,看到媽媽的手在流血,我嚇壞了,趕緊從書柜里拿出創可貼,給媽媽貼上,我邊貼邊問媽媽疼不疼,媽媽笑著對我說沒事的,不疼,可是我明白其實必須很疼,我很心疼地對媽媽說,您去床上休息一下吧,我來做飯。然后我打開電磁爐,放上水,很熟煉地煮了一包方便面,盛到碗里給媽媽端去,媽媽很欣慰地笑了,邊吃邊對我說真香!我看著媽媽吃得這么高興,心里感到無比地自豪。吃完了以后,我明白媽媽
的手不能沾水,我主動把碗和鍋洗干凈。我跟媽媽躺到床上,給媽媽讀我新發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書里的文章,給媽媽背古詩,還出題考媽媽,媽媽對答如流,很快我也把六首古詩都背下來了。我看到媽媽很開心,她好像已經忘記了手指的疼痛。我明白爸爸工作忙,不在家,我要學會照顧媽媽。晚上,我給媽媽擠好牙膏,讓媽媽刷完牙,然后把媽媽的毛巾沾濕,幫媽媽擦臉,我又給媽媽打好洗腳水,幫媽媽洗腳。我也洗漱完了之后,我們就一齊坐在沙發上看了一會兒電視,我又給媽媽沖了一杯奶,媽媽笑著對我說:我的好閨女長大了!
其實孝行出自于內心,一個人無論本事大小,無論貧富,只要對父母有孝心,盡到自我的義務和本事就行了。就像做官的,就必須會更加忠于黨和國家,最終人民和事業,做學問的,就必須會一心向學,做工經商務農當兵的就必須會忠于職守,愛崗敬業。而我們做學生的,就必須會牢記爸爸媽媽說的好好學習長大做有用的人。
孝道故事演講稿5分鐘 篇3
孟軻有一句話說的極其準確,“大孝終身慕父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人以孝為本,首先要學會孝,其次才能學會善良,最終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在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就有這樣的一位女生——孟佩杰。
孟佩杰五歲時,因父親車禍不幸身亡,而母親也在將她贈人撫養后不久因病去世。可是厄運并沒有停止對她的捉弄,養母在三年后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而一走了之。絕望中養母企圖吞藥自殺,是八歲的小佩杰用自我發自肺腑的呼喚重燃了養母生活的信心,“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又媽就有家。”
好一個“有媽就有家”,從此以后,當別人家孩子在父母膝前央求著買這買那,要去動物園時,小佩杰正在獨自買菜中,一路上背著自我編的口訣“長長的青蔥圓圓的蒜,扁扁的豆角綠油油……”回到家,她獨站在灶臺前的小板凳上炒著菜,滾燙的油點濺到她的手上,她也不敢出聲,她生怕驚動了病床上的媽媽!踮著的小腳無數次踢翻了小板凳,從灰塵中爬起的她甚至還來不及擦干眼角的淚水就開始了工作。
這樣的生活一向持續到20__年的秋天,孟佩杰考入山西師范大學臨潘學院,她成了背著母親上大學的第一人!是她,小小年紀,撐起了九經風雨的家!是她,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激起千萬人心中的漣漪!是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讓我們深記她的名字——孟佩杰。
孝順是忘不了的情,孝順是無法重演的幸福,孝順是生命與生命的接口,但孝順斷裂之后,將再也無法連接。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可憐天下父母心,必須要明白,因為他們經不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