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孝道演講稿(通用3篇)
二年級孝道演講稿 篇1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視孝道教育,重視家規和家訓的國度。“百善孝為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孝道”教育。作為學校也是傳授孝道文化的基地。作為我兒子就讀的中學,以“正為本,孝為先”為教學宗旨,積極在學生中進行孝道教育。學校給每個學生發放一幅精美的《二十四孝圖》,這《二十四孝圖》對我們父母來說也是愛不釋手,更是受益匪淺。
從我兒子朱俊上幼兒園開始,每個婦女節和母親節,他都會送禮物給他媽媽,雖然只不過是一張小小的卡片或是幾句短短的祝福語,但禮輕情義重,他媽媽都會格外珍惜!隨著朱俊年齡的增長,朱俊也越來越懂事,每個婦女節和母親節,她還會送禮物給奶奶和外婆,不再是一張簡單的卡片,而是他用自己省下來的錢買些小禮品。比如說,今年他送奶奶是一個漂亮的茶杯和一面鏡子,而送給外婆的則是一瓶洗發露。他還提議給奶奶過生日。父親節,他還會記得給外公送上禮物。我過生日,朱俊還用自己的錢給我買蛋糕。還有,朱俊還會主動把他奶奶的衣服拿到我們的洗衣機里幫奶奶洗衣服,還會主動幫家里做家務。等等,這樣的事舉不勝數!朱俊從不給我們添麻煩。他對我們長輩關心的很細致,那份心意讓我們都很贊賞!他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好孩子!
不僅僅是對長輩的關懷,朱俊小小年紀就已經在為我們這個家分擔責任了,我們給他買空調時,朱俊主動拿出了一部分錢,這些錢是他平時零用錢省下來,還有是我們為他考勤獎勵他的錢。今年他媽媽過生日,朱俊和我一起為他媽媽買了一架數碼相機,朱俊拿出了五百元,那是他動用了他打工的積蓄,真是不簡單啊!孩子有孝心,我們全家也充滿了關愛與和睦的氛圍.我為有這樣孝順的兒子而感無比自豪!
當然,朱俊的這些美德和學校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記得朱俊在上七年級的時候比較頑皮,家長沒少往事學校跑,我們家長是覺得臉上無光。自從學校推行孝道教育后,兒子懂事了,學習成績也進步得特別快,從全年級的二百名左右,到現在擠進了全年級五十名之內,真的非常感謝學校孝敬教育,讓我兒子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的家庭也充滿了笑聲和希望!
學校提倡“正為本,孝為先”,“弘楊孝道,崇高科學”的教育理念,兩年多來,朱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因而使他具備了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的理念,朱俊正在以他的孝心和愛心,以他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他的理念,事實證明,他做得很棒!
作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有孝心,學業也有了進步,讓我感到很欣慰!學校所倡導的“正為先,孝為本”的教育思想很受我們家長的擁護!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孩子,孩子品德很重要。上次開家長會,老師的一句話讓我牢牢記住了:一個沒有道德品質的孩子,流入社會,那是危險品!這句話足以說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家長和學校一起努力,為弘揚孝道文化建立和諧家庭,創建和諧社會,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盡我們和一份力吧!最后再次感謝學校和老師,對我們的孩子的培養,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二年級孝道演講稿 篇2
尊敬的___:
您好!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揚“孝道文化“,評選縣、市級“孝道明星“,為推進當地公民道德意識,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孝道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只有弘揚了孝道文化,人人尊老愛幼,才能真正體現人間真情,才能真正創建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宏揚文明新風。
“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孝道文化一直被國人奉若神明,漸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浹骨淪髓,成為中華民族有別于他種文明之重要文化符號。孝道自經儒家經典發揮,又與歷代王朝制度緊密關聯,日漸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單純倫理價值理念,被賦予宗教、哲學、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意蘊,從而轉變為關涉血緣關系、政治制度、社會組織、生活禮俗等諸方面之復雜形態。故孝文化道不僅為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儒學之精髓,亦為中國文化核心觀念之首要。
然而,就在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有些人不但不贍養父母,還虐待辱罵老人。據報刊載:有用狗槽叫老人裝飯的;有把親娘騙出賣掉的;有少壯居華堂、享酒肉,而老人瑟縮于棚角、食殘粥的。媒體上經常曝光的兒女不盡瞻養義務、父子對簿公堂的事,也履見不鮮。前幾天聽到這樣一則故事:我的老家某場鎮有一位王老漢,養了5個兒女,兒女們的名字是:孝、悌、忠、義,信,可見父母對兒女們的期望是孝順和忠于信義。然而,兒女長大后,都有相當不錯的職業,每個兒女都修有磚房洋樓,但對寡居的70多歲的老父親卻不聞不問。一天早上,老人餓了,想買碗面吃,可身上又沒錢,只好去找孫女兒要,結果孫女掏了半天也只給了五角錢。王老漢實在慪氣不過,將這伍角錢買了一包“毒鼠強“,回到家全部吞進了肚子里……
從上面的事例反映出現代年輕人“孝順“美德的缺失。筆者不禁想起前人寫的一副《示兒》中堂:“隔窗望見兒喂兒,想起當年我喂兒。我喂兒來兒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很形象地道出了古今一些老年人生活中的艱辛和無奈,也說出了個別家庭一輩一輩忤逆不孝“重蹈覆轍“的悲哀。
因此,踐行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老人是一種生生不息的親情之愛,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根基。民間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就是“善事父母“的典范。曾經的《子路負米孝雙親》、《木蘭替父從軍》、《張良敬老得兵書》、《黃庭堅滌母溺器》、《陳毅為母洗尿褲》等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演繹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人們稱為“輪椅上的孝子“--云南殘疾青年潘前(苗族),為了贍養體弱多病的母親,他一邊與病魔作斗爭,一邊學技術謀生,一邊細心關照母親,成為年輕人弘揚“孝道文化“的典范。近年來也有大學生背著殘父上學,帶上病母赴校的的事例,正說明我們的孝道文化正一步一步地在年輕人中提升、發揚、傳承。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一個民族只有傳承和宏揚了推動社會前進的先進文化,也就是吾民族之孝道文化,吾國人才能具有較高的素質修養,才能傳承禮義之邦文明精神,才能使國民經濟興旺發達,才能成為永讓世人仰慕的民族。
謝謝大家!
二年級孝道演講稿 篇3
我們在幼兒時使父母把我們拉扯大的。我們做錯事時是父母叫我們認錯的。我們的成績不好時是父母支持我們進取的。我們……
我在幼兒時,我每天夜里都在哇哇大哭,是父母抱著我唱歌給我聽,父母每唱完一首歌我就露出了可愛的笑容。父母耐心的唱著,我慢慢的帶著溫柔的歌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我在夢里還是聽到父母溫柔的歌聲,使我陶醉在甜蜜的夢鄉了。
我長大了,能走能跳了,是父母把我拉扯大的。我和我的小伙伴給打起來了。父母就急忙跑過來把我們倆給勸住了,父母把我帶到家里問我:“為什么打架?”“因為是他先來罵我的,忍不住氣才打他的。”“無論如何你只能忍氣吞聲,就沒有聽到。”父母說。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去和他道歉。”于是,我匆匆忙忙的跑到小伙伴的家里去和他道歉,“對不起”“沒關系,這只是一點兒皮外傷。”小伙伴原諒了我,我倆高聲談語起來,最后我倆成了好朋友。這都是父母給我的勇氣,讓我勇敢地去面對錯誤。
一轉眼我讀一年級了,每天父母早早地起來給我弄香噴噴早餐。吃完了早餐父母送我去上學,放學了父母來接我,我感覺我好幸福。考試了,我認認真真地答題,交卷了,我慌慌忙忙地把卷子交了上去。我心想為了報答父母,我一定要一個高分給父母看。發卷子了,我高高興興的上去領卷子一看分數89分,頓時我的笑容變成了哭臉,心想:我很失望父母怎么辛苦的對我,我卻才考89分報答父母。我拿著試卷帶著沉重的心情給了父母看,父母一看沒有嚴厲起來而是溫柔的對我說:“很不理想的成績,不過不要灰心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的。”“對,我不能低頭,不要灰心,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我說。夜晚了,我趴在床上暗暗地流淚,我感覺我對不起父母對我的愛。英語考試了,這時我悄悄地說:“上次失敗了,這一次一定要考好,才能報答父母對我的愛!”發卷子了,我急忙把姓名寫好,又認認真真的做題,交卷了,我不慌不忙的把卷子交上去。有些同學知道了我的分數對我說:“小婷你得99分哩。”我頓時不敢相信同學們的話,發試卷了,我的心里有些雜亂,老師叫到我的名字后,我去拿試卷,我小心翼翼的翻開我的試卷,一看99分,這時我的心情到了極點,我感覺自己好自豪。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的把卷子給父母看,父母說:“很棒!不過不要驕傲。”“嗯”我高興地回答。我這點小小的報恩是不夠的我還要加強努力。看!這是父母愛的支持。
父母的愛時時刻刻都在陪伴我成長。讓我覺得非常幸福,讓我永遠停留在這段甜蜜、而又溫馨的幸福了吧!我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