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孝心演講稿(通用3篇)
關于有孝心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道永遠都是首當其沖的,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那和牲口有什么區別?
古往今來,孝道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泉。自從我們出生開始父親便抗起了一個家的責任。父親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都是嚴肅的。盡管他不善于表達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中看出他那滔滔不絕的愛,母愛是源源不斷的泉水,她總是默默無聞的為我們貢獻。
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在很多人看來“孝”確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呢?現在新聞上經常傳聞留守老人,毆打老人,如果這些人能夠把這些簡單的事做好,那還會出現這些新聞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小時候媽媽總會拿手給我打毛衣,也許有人會覺得那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對,那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可那是母親一針一線,不知多少個夜晚點上燈打衣服,只為我們能夠盡快穿上。
因為你一點不好的地方就否定你這個人,你們最終只會成為陌路人。反之,如果因為你一點不好他會教導你變好的則是良師益友,是親人。看完《最美孝心少年》后,我自愧不如,他們當中有些年紀比我小好幾歲,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首先學會珍惜,珍惜每一個為親人,用最美的孝道來感恩他們,從我們的實際行動開始做起。
把簡單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這就是孝心。
關于有孝心演講稿 篇2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為人子女的都應該做到孝順。
21世紀的今天,國人對于孝的概念越來越淡薄,人們常常以各種借口推辭,他們總是說:我們太忙了,哪有時間回去看父母啊?我們該工作這么忙,也是為了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覺得這都是借口。雖然我們讓父母過上了物質豐富的生活,可他們的精神生活卻更加孤寂,以至于更多的老人選擇了養老院,在今天,也有許多讓我覺得憤怒的現象,有的子女為了爭奪家產,竟然使出種.種惡劣的手段。
有的子女不給老人應有的贍養費,迫使老人將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這些種.種現象都表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對孝的概念淡薄,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中國社會獨生子女眾多,他們要負責4個老人的晚年生活,還有自己的孩子的撫養問題。這些無疑也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都是平平淡淡的流水一般的愛。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我們極少對父母付出什么,即使是付出也往往是有回報的。我一直都不理解為什么對自己的父母付出還需要回報。
愛不一定轟轟烈烈,對于父母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聽話不頂撞父母,認真的學習,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做點事情。將來等我上了大學有了工作,我會盡量和父母住的近些,方便照顧些,經常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聊聊天,帶他們吃吃小吃美食,一下天倫之樂。有時候想想,兒女不一定要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孝順,做農民難道就不能孝順父母了嗎?我絕對不會做季羨林那樣后悔終生的事情,父母賜給我們生命,我要帶給他快樂和歡笑,不能讓他們為我操心上火。
我們中華民族是最講究孝道的民族,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孝順流行起來。讓每個老人都喜笑顏開幸福滿滿。
關于有孝心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活動中”,有這么一位女生,讓我記憶猶新。她叫李佳,眉山人,她的媽媽患上了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可是上天就要捉弄人,讓李佳的媽媽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骨髓,當李佳得知自己和媽媽又非常相似的骨髓時,她毫不猶豫地決定為媽媽捐出自己的骨髓。但醫生告訴她,她和媽媽體重相差較大,還不能移植。于是她開始了自己的增肥計劃,并向自己身邊胖一點的同學請教,一向不吃肥肉的她為了媽媽開始大口大口地吞咽它們。
她的媽媽害怕拖累她爸爸,用放棄治療的方法強迫李佳的爸爸,和她離婚,并且一直瞞著李佳。但是李佳最后還是找到離婚證書,并且將他們放到抽屜的最下層,她說:“爸爸和媽媽雖然離了婚,但爸爸依然照顧著媽媽,從來沒有想要離開過這個家,他們只是名義上的離婚,但不是真正的離婚。”她很希望爸爸和媽媽能和好,當她重新穿上她媽媽給她買的裙子時,看著略微有一點繃緊的裙子,她說她一點也不后悔。
通過李佳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孝”。“孝”不僅是中國傳統美德的體現,也是個人品德的一種體現,我們應該學會堅強,學會勇敢,學會獨自面對困難,不能在什么方面都依賴于長輩。他們終有一天會離開人世,我們應該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他們,多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減輕他們的負擔。原來我還為了一些小事就和父母發起沖突。現在我要努力學習,等學有所成之后,來報答他們,贍養他們,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內心滿足的生活。
白巖松說過,“孝”是一個小孩兒背著一個老人,我會用我的實際行動證明“孝”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