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孝心演講稿(精選7篇)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1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弘揚傳統孝道美德,在生活中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們現在還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是,孝順來不及等待,我們孝敬父母,必須從每一分每一秒做起。
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力量,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勇氣。父母給予了我們那么多,而我們有沒有回報過父母呢?每當我看到父親那憔悴的面容、母親那瘦弱的身姿時,心中不禁翻江倒海:我的父母親!我何曾回報過您吶!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次意外的車禍中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從那后,她整日以淚洗面,她曾后悔地告訴我,如果她知道會發生這樣的噩耗,她一定會比死神搶先一步告訴爸爸她愛他。是啊!我們總是認為孝敬父母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有的是精力,卻不想,在父母離去時懊悔的哭泣。
我的外婆,是一位極其普通的老人。她身材稍微膿腫,面容很憔悴,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出任何的過人之處,但是,外婆是我最敬佩的人,她用她一生的精力在養育自己的孩子的同時,也照顧著自己的母親。我的曾祖母年老時不幸雙眼失明,外婆不但沒有嫌棄她,而且還用自己辛辛苦苦儲存下來的錢買了一個拐杖送給曾祖母。每日,外婆都會親自小心翼翼地將飯菜遞到曾祖母的手上,絲毫不敢怠慢。
外婆盡心盡責地照顧著自己的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等曾祖母只能躺在床上歇息時,外婆每日端屎端尿,毫無怨言。幾年后,曾祖母去世了,享年九十一歲,她逝世時,嘴角還有一牟微笑,我想,那是外婆的孝順讓曾祖母無比動容,所以才會露出淡淡的微笑的吧。
從外婆的故事中,我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珍惜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無法彌補的時候,才會想到補償,才會后悔。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別讓父母孤獨的靈魂遭受生命的凄涼!
我想,我從今往后,一定會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顧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等到父母老了之后才如何如何孝敬父母。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只有兩個,只有現在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孝順來不及等待。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2
這屹立在東方五千年的泱泱華夏,在上古時代就有了忠孝之說。在那個禪讓制的時代,唐堯選擇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僅日夜照顧他雙目失明的老父親,對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繼母也極其和善。當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為身份高貴而遷就她們。當唐堯命其掌管行政事務,他十分注意選拔人才。后來成了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君主。
可見,在那時的中國,人們就將“孝”作為“忠”的前提,正所謂是:“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在我看來,當一個人將對父母的孝順之情同時給予一個國家,一位君主時,孝,便是忠;而當一個人為百姓祈福,為蒼生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難道其父母還要受窮苦不成?故這便又是孝。就是這樣,“忠孝”一詞就被流傳下來。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其實,當忠孝一詞流傳開來的時候,我們就已說不清什么是純粹的“忠”,純粹的“孝”。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便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大同”的社會,人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如此說來“孝”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對全天下的父母。這時,“孝”便成了一種責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責任。唯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條道德準則。
古往今來,中國的統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國。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為國為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贏得了生前身后名,成為萬世歌頌之英雄。
如今,“孝”是我們這個時代人人所稱頌的愛。20__年,全國共選出了11位“孝老愛親模范人物”,當讀完他們那些催人淚下的故事,我感謝所有做到至忠至孝的人,是他們用忠孝,詮釋著生活的真諦,是他們用忠孝告訴我世上有著這種超越平凡的勇氣。
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的道義,而我們也會將它這樣傳承下去,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3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標準,是做人的本分,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品德。
孟子曾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涌泉躍鯉》通過寫孝敬婆婆,來表達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在當今生活中,孝,成了我們共同學習的高尚品德。《禮記》中記載:“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可又有誰真正去實現孝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只有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是一條小魚,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們是是一只小鳥,父母就是一片藍天;如果我們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愛也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
那么,孝又是什么呢?孝的含義在漢傳統里以“敬”為前提,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是“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本質是“順從”《弟子規》里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說,父母有錯要指出,但是要照顧父母的心情,和顏悅色地指出。
有人說: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其實,孝,還包括德。一個人如果不孝,他就不會有德。就算學歷再高,地位再高,又會有誰會把祖國母親交給他呢?一個不懂德,不會孝的人,用什么去回報祖國,怎么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怎么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不是應該成孝兩全嗎?
就算我們不能把孝演繹的無比精彩,我們也要盡力把它演繹,讓先輩們知道,炎黃子孫絕不是只會“成”不會“孝”的。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4
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的曾祖母與世長辭。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從此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前些日子,曾祖母摔壞了雙腿,從那時起,她就一直臥床不起,直到有一天她走了。曾祖母病時,幾次昏過去。爺爺奶奶盡了最大的努力,用孝心一次次挽留了曾祖母。每天一大早,他們就早早起床,為曾祖母準備早飯,幫她穿衣服,為她整理床鋪。為了更好地照顧曾祖母,他們時刻都守在曾祖母的屋子里。即使是臨近春節,家中事情繁雜,我的爺爺奶奶依然如此。
但是,人終歸是要離去的。盡管爺爺奶奶盡心地侍奉,盡管曾祖母一次次地挺了過來,但是,曾祖母最終還是走了。
下葬那天,我的奶奶泣不成聲,我的爺爺強掩淚水,這又使我想起了曾祖母病危時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孝心是發自內心的,是流露于行動中的,是無私的,是純潔的,是可貴的。爺爺奶奶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這樣的道理。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孝心,去孝敬長輩,去構建一個和諧的情感世界。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5
一大早,我起床鍛煉,沒有看日歷,也沒想到今天是建黨節。后來,媽媽說:“兒子,今天是什么節日?”
我看了一眼日歷,驚訝地說:“建——黨——節!”
“對,是黨的生日!”媽媽的語言里明顯飽含著情感。“我們的黨費不知道從工資里扣了沒有?一會我要打電話問問?”媽媽自言自語地說。
“媽媽,黨費是用來干什么的?”我很疑惑為什么還要交黨費,因為共產黨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無條件的,還要交黨費?
“黨費是作為黨的活動經費,主要是黨員教育經費的補充。它一是培訓黨員;二是訂閱和購買黨員教育的書籍和設備;三是表彰基層象農村先進黨員;還有就是補助困難的黨員家庭。國家每年撥給黨的活動經費已經很多了,但作為黨員應該也要分擔國家的困難。”媽媽講的頭頭是道。
“原來是這樣,我知道了!”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并決定將每年的7月1日定為黨的生日。今天,是我國建黨87周年的生日,在這風風雨雨的87年里,我們的祖國在黨的領導下從衰敗走向強盛,從“東來病夫”走向世界的頂峰;從有償教育到無償教育;從吃不飽到每天都在過年……我們的黨領導著中國人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今天是建黨節,我要深深地祝福我們的黨:永遠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生日快樂!因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共產黨員的身影中,到處都是感人的歌!抗擊非典,黨員在第一線;南方冰災,黨員沖在最前面;汶川地震,黨員更是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到最后;我們的火箭上天,是黨員坐在上面……感人的事情很多。是啊,如果沒有共產黨的辛苦工作,就沒有這個盛大的中國!
我們在這一天,必須好好感謝黨對我們的關愛,感謝黨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感謝黨!向黨旗敬禮!
說我們要感恩父母,但我覺得更要感恩黨!因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和諧的大家庭,更沒有我們站在世界前沿的機會!感恩黨吧,用我們的真誠、用我們的行動來證明吧!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6
以前,父親在我心中是一個兇神惡煞的形象,可是就從今天開始,我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原來他也有和藹慈祥的一面。
有一次,我被人欺負了,我害怕爸爸打我,便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卻把我嚴厲的批評了一番,我聽了以后偷偷地躲在角落里,傷心的流了淚。突然,被兇神惡煞的爸爸看見了,他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額頭說:“男子漢大丈夫,要流就流血,流什么眼淚,來跟爸爸說說,什么事。”我擦干了眼淚,向爸爸說明了來龍去脈,爸爸聽后說:“兒子,明天爸爸陪你去和他評理。”此時,我特別疑惑,這是我前幾天因考試,而把我棒打的爸爸嗎?
還有一次,由于我淘氣,在姥姥家被鐵勾子燙傷了手心。回到家,爸爸知道了我淘氣才成這樣的,我以為爸爸會說我,可是卻得了一句溫馨的勸告:“兒子,以后不要這么淘氣了。”我想:以前我淘氣時爸爸總會把我說一頓,可今天是怎么了?爸爸輕輕地端起我的手,左看右看還不時地為我吹吹。買來藥后,爸爸怕媽媽笨拙的手加重我痛苦,便親自為我上藥。他用一雙比媽媽還笨拙的手為我上藥,一邊輕輕地抹還一邊問我:“疼不疼。”此時我想我的爸爸也有如此溫柔的時候啊?
母愛是張揚的,父愛是深沉的,母愛如海,父愛如山,我一定要報答父母如山一樣高,海一樣深的愛。
小學生孝心演講稿 篇7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計其數。陳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陳毅是個元帥,平時很忙。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癱瘓在床的母親。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毅進家門前,母親把尿褲扔掉了床下。陳毅進家門后,問母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只能把事實真相說了出來。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陳毅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有公務在身,卻不忘自己的母親。百忙抽空給母親洗尿褲。從這件小事,我看出來陳毅是個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里,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別說照顧父母了。從此以后我希望做個孝順父母,懂得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同學們,我發誓要做個對父母恭敬、孝順的人。那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