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心為話題的演講稿(通用3篇)
以孝心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1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今天我們還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孝”字是由一個老和一個子組成的,這就說明了“孝”就是晚輩要孝敬長輩。
《最美孝心少年》中第一位是游柘楠,她今年10歲。她是個賣報童,因為家庭條件拮據,所以每天清晨她都會和妹妹一起去賣報,五毛一張。她的妹妹經常開小遛,去玩游戲。她也沒法,只好自己去賣報。
《最美孝心少年》中的第10位是吳金棋今年9歲。他的父母早就離異,丟下他和爺爺奶奶各自去生活。他的爺爺還有胃病,所以家里也就只有他能照顧爺爺和奶奶。他上小學時,從家里到學校有二十幾里路,他擔心爺爺奶奶,有些人勸他讓鄰居幫幫忙,他不答應,因為他覺得自己照顧爺爺和奶奶更放心。
《最美孝心少年》中第6位叫袁德旗今年11歲。她的媽媽去世,爸爸入獄,爺爺也患有重病,她的夢醒就是要當一名演員,因為她的爺爺喜歡看戲。
我們都要學習他們一樣,有孝心,能幫助父母。
以孝心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2
承擔是愛,溶化了嚴冬的積雪;承擔是生,讓幼苗抽出了新芽。承擔既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勇氣。它會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成長需要承擔。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在武漢的一條街上,曾多次發生盜竊案。起初嫌疑犯鎖定為三名年輕人,最大的29歲,最小的不過19歲。警方通過各種手段勸說嫌疑犯說出實情,但還是沒能成功,最后終于通過錄像帶找到證據。
這三名犯人就是不敢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懂得承擔自己的過錯。
我讀完這篇報道后,心里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他們不去承擔自己的過錯呢?
也許,他們還小,這是第一次犯罪。
因為承擔是需要勇氣,但成長也同樣需要承擔。
小學六年級時,在最后一堂自習課時,全班同學都在安靜地寫作業,班主任則滿足地看著這個安詳的教室。
突然,一團白色的指團像針一般扎在同學們的眼球之中。
是誰?到底是誰?本來打掃的一塵不染的教室頓時顯得十分骯臟。
老師快要閉緊的雙眼頓時睜得雪亮雪亮的,嚴厲的目光掃視著我們。
“是誰扔的紙團,請那位同學撿起來。”
本來就十分安靜的教室顯得更加鴉雀無聲。但仍是沒有誰去揀紙團。
“是誰扔的紙團,請那位同學揀起來。”老師又說了一遍,聲音提高了幾分。
終于,有一位同學揀起了那團紙,抬手一扔,紙團在空中漂亮的一個回旋,進了垃圾桶。
定睛一看,天哪!竟然是班里出了名的老實人吳!沒想到是她扔的!
同學們也用復雜的眼光看著她。那目光有驚訝,有憤怒,有惋惜……
“吳同學,你為什么隨便扔垃圾呢?”老師望著她的雙眼說。
“老師……不……不是我。”一直低著頭的吳突然抬頭,她的眼睛紅紅的。
“什么嘛!明明就是你!”琳生氣地大叫。
“老師,對不起,紙團是我扔的……”我終于勇敢的站起來,承認錯誤。
當我看到吳傷心的表情時,我突然想到一句話:自己犯下的錯就要自己承擔。
或許老師會對我失望,父母也會責備我,但我明白了只有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才能在人生的大海里揚帆勇進!
成長因勇于承擔而更精彩。
以孝心為話題的演講稿 篇3
人為什么要許下那么多的承諾?可以實現的、不能實現的;關于眼前的、或者未來的。就像在開出一張張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支票,它可能只是空頭支票,也可能能夠實現,但是誰知道。或許明天,明天就在眼前,但是明天很遠很遠。
我們似乎都需要承諾,來滿足自己那顆沒有安全感的心,有時候,明明知道只是一個謊言,卻還蒙騙自己、強迫自己去相信。就好像,他許了承諾,世界就可以為你作證。但是到頭來呢?還不是一紙空文、一廂情愿。
熙來攘往,萬家燈火。誰背負著承諾出發?誰又把承諾留下?誰掀開了故事的開篇?誰又讓故事黯然落幕?
我們在每一段時光里懷念,遺忘,學習,放下,誰又能說清,那是年少無知的時候,曾深深許下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