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寧波導游詞3篇

寧波導游詞3篇

發布時間:2017-06-07

寧波導游詞3篇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到天河來度假,旅游。天河是一處很有特色的生態風景區,其中一點就是去往核心景區由水路直達。這就讓我們在進入大松溪峽谷和雙峰森林公園之前,先就欣賞到令人心曠神怡的水上風光。 

  神鷹問津 

  我們乘坐的游船已經駛離葉岙碼頭,在飛龍湖上前進。為什么叫飛龍湖呢?天河生態風景區是依托白溪水庫建設發展起來的。早年這里流過的一條溪流,叫白溪,98年9月截流,10月大壩建成下閘蓄水,就成為白溪水庫,具有供水、防洪、發電、灌溉等功能,庫容1.684億立方米,裝機總量1.8萬千瓦。從高處朝下看,水庫的湖面就象是一條飛舞的龍,因此我們就稱它飛龍湖。大家望一望碼頭上面的那座山吧。自光緒年間以來,這座山就稱為鷹展峰,意思是神鷹展翅,經過百年滄桑,當年的山谷溪灘如今變成了高峽平湖,游船在湖上往返,過去的半山腰如今開辟為碼頭,也就是古語中叫做"津渡"的地方,成為天河一景,我們稱它神鷹問津,就是我們在鷹展峰下問渡船碼頭的意思。

  雙楓迎賓·龍湖尋舟

  大家看到碼頭的車道旁一上一下有兩棵楓樹,上面一棵是紅楓,下面一棵是黃楓。到了秋天,兩棵樹的青葉轉為一紅一黃,看去非常美麗,。它們永遠恭候著游客的到來,我們就叫它們雙楓迎賓。游客們剛才在碼頭上等候游船,一個個迫不急待,都想早點進入景區,我們就把這段時空叫做龍湖尋舟。

  天河大壩 

  大家再回頭看,漸漸遠離我們的水庫大壩多么雄偉壯觀!它長400米,高124米,采用先進的混凝土面板堆石,是在建同類壩型中全國第四。水庫的建設者在水庫的規劃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旅游開發,通過不斷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天河生態風景區。我們沐浴著飛龍湖上的清風,會覺得天地多么遼闊,湖中的水色多么純凈澄清!我要特意向各位介紹:白溪水庫因周圍生態環境保護極好,擁有華東地區最好的水質。我們乘坐的游船,是采用先進的動力裝置,用的無鉛汽油,四沖程,零排放,不對湖水留下任何污染。因此,希望游客朋友進入景區之后,不要抽煙,不要亂扔垃圾,愛護景區的一草一木。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水位井

  現在請各位看右邊,那根立于湖水中的白色柱子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這是水庫一個重要的水利設施,叫水位井。我們就是通過水位井用電腦遙測水庫的水位,即海拔高度。

  秀峰三川 

  雞籠巖

  前面就是雞籠巖,為什么叫雞籠巖呢?因為整座山巖圓溜溜的,很象浙東農民家里養雞的雞籠。

  天足

  大家再往右看,半山的那塊巖石象什么?象人的腳板。我們稱它天足,它象征中國婦女的解放,從此不要纏腳,也提醒游客不要忘記在大松溪里濯足。

  天燈盞

  大家看,這座山峰叫天燈盞,它的形狀很像古時候我們點油燈的燈盞碗,但普通人家誰用得著這么大的燈盞,耗得起這么多的燈油呀?這樣的燈盞只有老天爺才點得起,所以就叫它天燈盞。

  飛龍在天 

  飛龍橋·金銀臺

  各位游客,前面這座白色的懸橋就是飛龍橋,是目前浙江省最長的人行鐵索橋,連接著四鼓灣入口和王家染山鄉風情區。橋邊那座亭子,叫金銀臺。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里寫道:"日月照耀金銀臺。"我們的這座金銀臺,也正是依山面湖,廣受日月光華的照耀,看到它,也許能勾動游客朋友們的思古之幽情吧。

  一、閬風晨渡 

  游客們,我們已走近松溪十景之一的閬風晨渡。

  閬風山

  出現在我們左面的山峰就是閬風山。在神話傳說中,曾有鄰近仙境的山被稱作閬風山。眼前這座美麗的山,也取用了這個美麗的名。大家看,它陡峭直立的巖壁被蔥蘢的樹木環繞分割成勻稱的多個層次,天氣變化時,常能看到山間云霧繚繞,峰頂忽隱忽現。蘇東坡的《赤壁賦》里說:"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用以形容閬風山的風姿,實在恰當不過。

  閬風晨渡

  游客們,大松溪碼頭--閬風晨渡就在前面。大松溪發源于天臺山脈的望海崗,全長20公里,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以此命名的大松溪峽谷被譽為浙東第一大峽谷。屈原有詩說:"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此刻我們不也按照了詩人的想象,在晨光中渡過了白溪水庫的飛龍湖,登上了閬風山旁的峽谷棧道嗎?

  (先看導游圖,然后經過閬風晨渡碑來到閬風軒前。)

  閬風軒

  我們來到了閬風軒,大家請看門柱上這副對聯:雪山西來靈粹畢集神仙地,臺岳東門遺世獨立閬風山。我要向各位游客特意介紹的是,這副對聯是對天河景區的歷史文化背景的提示。它講的是什么呢?是說喜馬拉雅山即雪山自西延伸而來,山脈的精華都集中于這方多有神仙蹤跡的水土,這里是天臺山的東門,有一座統領天河風水的超脫世外的閬風山。明代傳燈法師在《天臺山方外志·山源考》中說:"天臺山者,東瀕大海,界水而止,為東南一大結局,其父于南岳,祖于峨山,曾于昆侖,高于雪山,……"意思是說:天臺山以南岳衡山為父親,以峨眉山為祖父,以昆侖山為曾祖父,以雪山為高祖。這段話,讓我們想到天臺山和祖國的名川大山血脈相連,而天河景區正地處天臺山東麓。

  拭容潭

  游客們,我們已經踏上貼著巖壁的游步棧道。請看,峽谷之旅真正開始的時候,大松溪就恰到好處地為各位獻上一捧山泉--拭容潭。拭容,是洗去風塵,整潔儀容的意思,有興趣的不妨用清澈的潭水洗洗手和臉,清清爽爽繼續前行。

  松臺晴風

  游客們,這里左邊是條上山道,右邊是條平坦道,我們莫要偷懶,要舍平道走山道,這樣,大家會登高精神一爽,在那個竹廊觀看大松臺和玉樓、碧螺等山峰。

  疏影水光

  我們走在棧道上,透過疏朗的樹影看峽谷里的溪流,會看到翡翠一般的水色吧?這就是疏影水光。這種景觀究竟是由于樹影、水流,還是水底的巖石,甚至是它們共同創造的,一直是個謎。

  團結

  我們看這棵樹,它和峽谷絕壁上眾多的野樹一樣,生長只憑薄薄的一層土,甚至只有巖石,當歲月的風雨考驗它時,它的根部反而變得更加強悍,條條須根勢如虬龍,緊緊抓住巖壁,深入地表,沒有一條根表現出畏縮和退讓,它們齊心協力一貫到底,就為著共同撐起這藍天下的一樹綠蔭。我們應當贊揚樹根們齊唱生命之歌的這種合作精神,也是人類應當學習的精神,所以稱之為團結。

  五指乞天

  大家看,這一棵木荷樹上共生五枝主干,很象人的五指向上,我們叫它五指乞天。這里的"天",應該理解為大自然對世間萬物的一種公正的情感,廣博的愛意,象普降的雨露,象普照的陽光。乞天也是嬰孩對母親的情感。

  半壁江山

  大家來看這棵樹,我們叫它"半壁江山"。它是一棵浙東一帶不多見的橄欖樹,它的下半截樹身包括根部,像被縱向劈掉了一大半,只剩下薄薄的一小半頑強地匍匐在石壁上,而枝葉照樣繁茂,它的生命力多么旺盛,實在值得我們贊美。

  云蘿洞

  這是一個天然生成的石洞。大家看,小小的踏步上去,洞門有三棵并排站立的小樹,象給洞門站崗。每當微雨或雨后初晴,洞口繚繞著云霧,垂掛著藤蘿,就像是神話仙山上的洞穴,所以我們給它取名叫云蘿洞。 

  二、松溪洞天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進入了松溪十景之二的松溪洞天。

  亂藤成蔭

  首先進入大家視野的,應該是這一大片自由生長的青藤,看上去很亂,卻亂中有序,亂中有美,并且在我們將在走過的游步道上搭起了一座蔭蓬,因此稱它亂藤成蔭。在它的上面,大家抬頭可望見一塊巨大的石頭像是即將下墮,讓人猛的一驚。但是它不會墮下的,大家放心。

  伏波臺

  游客們,這兒叫伏波臺,是為了紀念東晉列仙中的奇才、著名的道家葛洪。葛洪的另一個名抱樸子和所著《抱樸子》一書,應該更為大家所熟悉。他曾在大松溪隱居十年,煉丹著書。在后面的游覽中,將有多處與葛洪有關的景點。眼前我們不妨讀一讀《伏波臺記》,是說葛洪在松溪得道后,斬石伏波,平息水患。還說葛洪雖以道家儒家醫術傳世,但知道他有武功的人很少,這個伏波臺就是為瞻仰他的武德而建。

  稚川亭·仙府巨猿

  游客朋友,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大松溪重要的景點集中之地,有多處紀念葛洪的景觀。大家先到稚川亭歇一歇,看看亭上的對聯,再讀一讀《稚川亭記》(簡明地介紹《稚川亭記》的內容),亭下這塊好似由天外飛來的巨石,就是仙府巨猿。讓我們從游步道下行向前,選最佳的視角來看這個天然奇觀吧,并且不要忘記讀一讀提示牌上的說明,文上說"下有老者,慈目長須"就是巨猿下的這塊石頭像個老者,再下面的石頭像他的長須直垂浸在溪水里,和狀如頑童的巨猿合稱為童叟無間。

  沖虛臺

  各位游客,這就是沖虛臺。我們了解它的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先讀一讀《沖虛臺記》(導游向游客朗讀《沖虛臺記》)。這樣,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畫面,這位一千多年前的道家奇才立于這個石臺上,似乎要凌空飛升。

  這里是一處最佳攝影點,請大家拍照。

  觀瞻了沖虛臺,我們要走點回頭路,跨過御風橋去抱樸洞了。

  御風橋

  游客們,我們走過這座懸索橋時,會感到新鮮刺激,有飄飄欲仙,凌空乘風的快意,所以我們稱它御風橋。但大家過橋時一定要小心,年輕人不要過于貪圖刺激,長時間大幅度晃動橋身,以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意外。

  抱樸洞

  各位游客,我們飄然走過御風橋,就來到了昔日葛洪煉丹修仙的地方--抱樸洞。這是一個古樸奇拙的古洞,看到它,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進入大境界的苦修者形象,為了更好地體驗這種意境,大家在登階進洞之前,先花點時間,讀完這篇〈〈抱樸洞記〉〉吧,它對此洞有十分精當的描述,能加深我們的印象,但攀登險階時一定要小心。 

  三、萬石布陣 

  游客們,我們已來到松溪十景之三的萬石布陣,所謂萬石布陣,是說溪灘上怪石遍布,象許多野獸蹲伏在那里,顯露出不同的姿態。它們做什么呢?我們借用中國人所習慣的一句用語:布陣。

  象牛陣

  大家最先看到那塊石頭叫象牛,又叫臥牛化象飲,我們從這個角度看,像臥在水邊的牛,但換個角度看,又像一頭飲水的大象,這里有段傳說,天臺山原是道教名山,老子是騎青牛的,后來天臺山佛教興盛起來,超過了道教,佛教的普賢菩薩是騎著大象的,所以青牛化為了大象。我們再讀一下旁邊的提示板吧,它以簡潔的語言,點明了老子授經葛玄(葛洪的從祖),青;紫筮@一佛道相通的天臺山宗教史。

  鹿回頭

  你們看這一棵樹,下面為鹿頭,上面樹干分叉為鹿角,是不是很象呀?它把頭扭過來看我們呢,我們就叫它鹿回頭。

  石蛙陣·海獅陣

  游客們,這里叫石蛙陣,是群蛙聚會的地方,有很多石頭像形態各異的青蛙,你們看,這一對青蛙母子背對背,好象吵完架在賭氣。附近的那個大石頭像什么?大家請站在這個角度看。對了,像海獅,像極了,它就是天河海獅。它仰天想什么呢?也許是在想故鄉大海吧。這是拍照的好地方,我們把海獅作背景,照一個吧。

  桐柏臺

  各位游客,我們到了桐柏臺,這個桐柏臺是紀念臺岳主神王喬的,王喬是個什么人呢?我們來讀一遍《桐柏臺記》,就找到了答案。(導游讀《桐柏臺記》,并加以簡明的解釋)就是說,王喬從河南的緱氏山駕鶴來到寧海,所以古代寧海稱為緱城。王喬成了掌管吳越水旱的神仙,相當于太湖流域的水利局長。

  四象陣

  游客們,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松溪峽谷中最大的巨石陣,就是四象陣。欣賞這個景觀要分為三個層次:先觀賞一會水流沖擊象陣的畫面,再來看身后這篇文辭精練的《四象陣記》,最后重來品賞眼前"湍流入陣"的氣勢,就一定會得到動人心弦的美的感受。

  憨園

  游客朋友,當我們走近憨園提示板時,請轉頭向左看這一片樹林,大家會發現林間有許多古貌奇形的大樹樁,雖然各有各的特點,卻共有一種寬厚慈和的大氣,就是憨。所以我們把這一片古雅的樹林和前面的情結軒稱為"憨園"。我們再來讀《憨園》時,或許要會心一笑呢。

  情結軒·情結·道骨仙風

  各位游客,大家此刻就會想到,剛才《憨園》提示牌上所說"憨而為園,亦有情結常系",就是指這間供各位休息的情結軒了。對聯說:根深蒂固見情結,道骨仙風出天臺。從面看,是說情感的持久就會升華為一種情結,而道骨仙風般的氣質則出自天臺山的涵養?纱蠹也恢驮诮裕袃蓸有【坝^為這副對聯作注釋呢。軒旁游道內側的這個情結,百年樹根長成奇觀,它象不象一個"中國結"?大家再看這棵樹樁,長得骨骼清奇,是不是頗有幾分"道骨仙風"?

  碧湖丹石

  游客們,大家看見這清深的溪水中那一塊塊美麗的石頭嗎?再看著提示板的說明,就會體會到"碧湖丹石"的"碧翠"和"端麗"。

  玄關陣

  各位游客,我們到了大松溪里最有趣味的景點之一,玄關陣。入陣之前,我們必須先讀《玄關陣》提示板。"玄之又玄,巨石鎖關。"正是大家此刻所面對的巨石擋道的景象。"歧路三分",是說從這里為起點,有三條路進入陣中。接下來,是一點調侃和幽默,從中國人長期以來的道德文化觀念出發,當多條歧路擺在面前時,最穩妥最習慣的選擇就是"中庸之道"。而我們真正進入眼前的玄關陣,也是中間一條路--即"中庸之道"最有趣味,從這條路過去,就出了"眾妙之門",順利向前。這里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都出自老子的著作。 

  靈曲雙瀑、天書丹卷

  游客們,我們所看到的這道瀑布叫靈曲雙瀑,靈是靈動,曲是曲折,它本來是一道水流下山,但在中途因為山勢的變化,折為兩段,所以叫雙瀑。大家再看這塊赭色的石壁,象不象書頁翻卷的大書,我們叫它天書丹卷,是卷"無天書"。古代的哲人說:大音稀聲,大象無形,這里的天書丹卷千百年在水邊沉思,雖說不見一,其實也啟示了我們對天地萬物的想像和思索。

  靈曲橋、雙猴沉思

  這座橋因為和靈曲雙瀑是近鄰,所以叫靈曲橋。大家再看橋左溪灘上這一大一小兩團石頭,像不像兩只猴子在想什么?我們就叫它們雙猴沉思。 

  四、天水三絕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來到天水三絕,整個游程走了一半。我要告訴各位,后半程景觀絕不比前半程差,常常有一些游客,在游過天水三絕之后就走回頭路,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堅持走完整個游程,我們就能體會到后半程更有一種峽谷幽深的美麗。

  大家請看這幅景點指示牌,前面的一灘兩潭,就是"三絕",后面的天水坪,更是一處得天獨厚的攬勝之地。

  游仙亭

  游客們,這個風格淡雅的竹亭叫游仙亭,游仙,就是我們這些游客啦,進入松溪,我們都慢慢成仙了。對聯上說"出萬石布陣稍息"是讓我們歇一歇腳,"入天水三絕濯足"是提醒我們莫要忘記在大松溪洗洗腳,爽快爽快。

  黃板灘

  我們己到了天水三絕之一的黃板灘。大家看,這里的溪床是一面整塊的巨大石板,形成平鋪清流的壯美景觀。大家再看,透過水流,這塊巨大的石板是金黃色。為什么會呈現出這種顏色呢?傳說是葛洪煉丹洗丹藥染成的,其實它的成因有三個:一是溪床石板本身帶點黃色;二是水流到這里平緩,鈣質沉積;三是同樣因為水流平緩,至使一些石面上長出了黃色的水藻。每當陽光照在水面,就呈現出一片金碧輝煌。我們可以脫掉鞋襪,手牽手做做淌水的游戲?梢欢ㄒ⌒模灰。

  鏡花園

  各位游客,這一帶叫鏡花園,可能有的游客不由地想到古典小說《鏡花緣》,但這里的鏡花園和它面臨的溪水,同為一面照見世態的鏡子,就象提示板上所說:水映花容亦照人,以園為鏡看百態。游客們在這溪岸上的林木與流水之間,不妨照照他人,也照照自己。

  多嘴(背后多嘴)

  這個有趣的樹樁叫多嘴。我們看,它正面的一根樹干斷掉后,留下的疤痕處奇特地長成一張"嘴",這還不算,大家看樹樁背后,這樣的"嘴"有好多個,它就成了"多嘴",而"嘴"多半在背后,所以又叫它"背后多嘴"。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某些人喜歡"多嘴"是件討嫌的事,而"背后多嘴"不但討嫌而且可惡了。

  捷徑

  游客朋友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上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也有可能碰上一些捷徑。有的捷徑不妨走走,像我們眼前這條下到溪灘上的石階路,但有的捷徑萬萬莫去走,比方像這張提示板上說的(讀板上文)。

 。ɡm說下文)

  十年限滿,再見閻王,此秀才志氣舒展,望森羅殿搖擺而上,閻王問是何人,小鬼回曰:"就是那個做屁文章的秀才。"

  拍馬屁

  游客們,剛才說走捷徑到哪里去?就是走近這塊大石頭。大家看這塊大石頭像什么?像不像人的肥臀?走近它的人,可以將肥臀,也就是屁股拍幾拍,領會一下拍馬屁的感覺。當然,世間真正的"拍馬屁"沒有這么簡單。對于各位游客,寧可在這塊石頭上多拍幾巴掌,也莫要去當生活中不光彩的"馬屁精"。

  清風寨

  各位游客,清風寨到了,這里設有餐廳,我們可以在這里邊觀賞山色樹影邊用餐,休息,然后繼續往峽谷深處游覽。

  翡翠潭、丹黃、觀音巖

  我們到了天水三絕之二的翡翠潭。玉佩澄清翡翠潭,玉佩是古代美玉做成的裝飾物,當我們觀望翡翠潭時,就發現潭水是那么濃綠,就象一塊巨大的玉佩掉進了潭水里。大家再往上看,流水中的石頭呈現出或紅或黃的美麗,這就叫丹黃,它的成因,既是石頭的色調變化,也因為光照對水的作用。我們再看那座陡峭的崖壁吧,我們稱她觀音巖,也許她不夠形似,但我們卻認為她神似,假如是下著細雨的天氣,她在迷茫的煙雨云霧中像披著輕紗霓裳,更具有這位觀音大土飄然于九天之上的風姿。所以,我附帶說一聲,各位如果能有意選擇微雨天氣來大松溪,就會看到峽谷群峰不被陽光抹去層次和色差,露出山林本色之美。

  天水坪

  游客們,我們不覺來到了天水坪。這是大松溪里難得的一塊風水寶地。說風,這里天地敞亮,風走南北;說水,這里三面環水,形似半島。我們最好共同閱讀一下這篇氣勢如虹的《天水坪記》吧,它會幫助我們更多地發現這里的自然之美(讀《天水坪記》,向游客指明碧蓮玉筍)。

  七色潭

  現在我要向大家介紹天水三絕的第三絕,具有神奇特色的七色潭,若有誰去過四川的九寨溝,就會感覺七色潭有點像那里的五花海。七色潭的水呈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之色,但各種顏色的比例一年四季和一天的不同時段里都不相同,并且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總之,無論季節和天氣發生什么變化,七色潭永遠在變化中流光溢彩。

  頑強

  大家看,這里一棵歷經百年風雨的老樹樁,雖然枝葉不多,依然不減青翠,它的生命精神,實在值得人類欽佩和贊揚。所以我們給它取名叫"頑強"。 

  五、大千世界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來到松溪十景之五的大千世界,這一片溪灘上布滿形態各異的石頭,很多像人間的飛禽走獸,所以叫大千世界。

  百獸陣 

  這就是百獸陣,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馬首、豚臀、左勾拳、綿羊、睡鱷、荷花等,但要仔細地觀察、品賞。

  龍鱗園、龍鱗石

  我們已經看到了《龍鱗園記》的木牌,進園之前,大家先來讀一讀木牌上的短文吧(讀《龍鱗園記》)所說的"藤生枝蔓,四時長青"就是眼前這棚青藤,而要看到龍鱗石,我們還要向前走幾步。

  這就是龍鱗石,上面有許多天然生成看起來象龍鱗一樣的幾何圖形,也就是《龍鱗園記》所說的龍女所遺下的羅裳。那么她究竟在何處沐浴呢?我們往前走著瞧吧。

  斗獸場

  游客們,眼前叫斗獸場,若是夏日清晨,我們還可能見到一縷縷鮮紅殘留在溪水中,是什么呢?讓我們看斗獸場提示板吧,原來就是"夜間眾獸斗傷流血所至"。

  鱷鷲羨魚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亭子就是羨魚亭。我們在走上亭子之前,先看溪水里,一只鱷魚正悄悄地匍匐前進,同時在鱷魚的前方,一只靈鷲正從空中俯沖到水面。原來它們都看上了溪里的一條大魚,這就是鱷鷲羨魚。我們走上亭子吧,看亭上的對聯:游客臨淵處,鱷鷲羨魚時。再看鱷鷲羨魚的說明文,就明白了這個景點的妙處。(讀提示板)

  在水一方

  游客們,大家還記得龍女曾將羅裳脫在龍鱗園里化為龍鱗石吧?可她究竟往哪里去洗澡呢?大家看,她選擇的就是我們眼前這一片清碧的溪中之池。大家看到對岸巖壁上刻的"羞"吧,這池就叫羞池。為什么叫羞池呢?一個傳說千年的美麗故事就從這里開始。相傳葛洪的弟子因為取丹砂由溪水下游逆水而上,恰好碰到了龍女在洗澡,發愣間便失足跌倒在水里。龍女來不及也無法遮掩羞容,只好蹲下身子潛進水里,但也還是露出了一部分身體,我們看,這塊石頭就是龍女半身潛入水中。我們回頭看那塊橫在水中的石頭,是不是好象一個倒臥水中骨胳肌肉都很分明的的男子,這就是葛洪弟子。

  到這里,大家要看一看《邂逅亭記》(讀邂逅亭記)如此說來,他們雖是邂逅相遇,卻相識相思,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于是就有了對面的相思巖和前面橫過流水的溪橋――銀河渡。

  游客朋友,在我們中間,多半是有約而來,也有不期而聚的邂逅之遇。我祝愿大家在留連天然美麗的峽谷風光的時候,品味也象山水一樣美麗的傳說,得到心靈上的感應,有約者百年恩愛,邂逅者終成眷屬。

  六、丹巖翠谷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來到本次游程的最后一景,就是松溪十景之六的丹巖翠谷。另有靈寶尋蹤、天姥吟別、青崖白鹿和松臺夕照四個分景區在另一條游覽線上,愿意觀賞它們風光的游客,可另行組織游覽,我們將竭誠服務。

  思遠亭

  大家到思遠亭稍事休息。為什么叫思遠亭呢?思遠是天臺道教的重要傳人鄭隱的。我們看這副對聯:繼孝先以授丹鼎大道,啟抱樸而傳靈寶正宗。孝先是葛洪從祖(就是叔祖伯祖)葛玄的。葛玄直接由老子授靈寶經,傳給弟子鄭隱,接著是葛洪、葛望、葛巢甫,這中間就創立了丹鼎派,也啟明了葛洪,就是抱樸子的志向,后來又創立了靈寶派。思遠亭旁邊的這條上山路,就沿途經過一系列天臺道教文化的歷史蹤跡,直上仙人峰,和天姥峰近在咫尺。

  叟巖

  我們看到的這尊高巖,就是紀念鄭隱的叟巖。

  朝天闕

  這里叫朝天闕。大家知道,岳飛的《滿江紅》詞里,就有"朝天闕"。闕是宮殿,天闕指天子的宮殿。朝天闕就是朝拜皇宮,向皇帝作匯報。大家看到西南方那高高聳立的山崖了嗎?左邊一座就是老子授葛玄靈寶經的拜經臺,這是天臺道教歷史上的至圣之地,所以我們就稱它為天闕,從這里望上去,就叫做朝天闕。右邊的高峰就是李白夢游過的天姥峰。

  黑石灘

  大家看這塊溪灘上的石頭,顏色是黑的,實在很奇特。看來大自然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揭示。

  元寶石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塊巨石,是個天然生成的元寶石,它前面的那塊香案石也是天然的。大家可以在這里做個投幣游戲。誰要是站在香案前,把硬幣準確地投進元寶石上面的凹槽中心,就有發財的好運。大家試試看。

  丹崖

  我們來到了葛洪主要煉丹的地方丹崖。你們看,許多年過去了,崖下向里掘進的痕跡還象新的呢,當年葛洪就在下面安放煉丹的爐子,煉的是以朱砂為主要成份的外丹,道家認為吃了能夠長壽。這里是有靈氣的地方,大家要多待一會兒,沾點靈氣回去。大家看,我們從伏波臺、稚川亭、沖虛臺、抱樸洞一路走過來,直到丹崖,現在對于葛洪與大松溪的關系,應該有很深的印像吧。

  神龜吐納、長生池

  大家看這個伏在水邊的巨石神龜,像在做什么?它在練吐納法呢。這也是一種長壽之道,看來烏龜所以長壽,真有它的秘訣呢。旁邊這道深深的溪水,我們叫它長生池。

  月亮谷

  游客朋友們,我們不覺間走到了本次游程的終點月亮谷。大家一定感覺到,這是一處多么清幽迷人的地方!我們看,峽谷中長流不息的那股溪水,就從這口清潭那邊像三峽夔門一樣的石門中間流出來。再過去,就是還未完全開發出來的深山老林,有長溜、長坂等瀑布,部分想去探險的游客必須要有嚴格的組織。大家再看月亮谷,這兒的天光比別處柔和,這兒的山色樹影格外秀潤,空氣也更清新。假如我們和家人一起,或者邀上親朋好友,情侶戀人,在這兒搭起帳蓬,等到月亮升起,清輝播滿幽谷,那是怎樣的境界!還是讓我們讀一讀《月亮谷記》吧(讀《月亮谷記》)。

  大家看,《月亮谷記》已經把我們帶到一個至美的境界。大家可以在這里洗濯,拍照,讓我們留下對月亮谷,對大松溪,對天河美好的記憶,再度來作客。謝謝大家! 

寧波市導游詞
寧波導游詞(2) | 返回目錄

  寧波簡稱"甬",位于我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即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并與臺州的三門、天臺相連。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力的"較大的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市轄鄞縣、象山、寧海三個縣,余姚、慈溪、奉化三個縣級市。市區設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五個區。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535萬,其中市區面積1033平方公里,人□120萬。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臺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臺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余姚、鄞縣、奉化三縣(市),并與嵊縣、新昌、天臺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頂五峰,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這就是四明山名稱的來歷。天臺山,主干山脈在天臺縣,寧波境內為其余脈,有4大分支從寧海縣西北、西南入境,經象山港延至鎮海、鄞縣東部諸山。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布。全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兩灣一港,即三門灣、杭州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眾多溪河注入,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灘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寧波沿海潮汐屬不正規半日期潮型,一天有兩個高潮和兩個低潮。平均高潮為吳淞零點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為0.31米。三門灣、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遞減,甬江鎮海口外的潮流,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朔望日漲于十一時一刻。市區"三江口"的潮汛則朔望日漲于一時。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發源于上虞縣梁湖;奉化江發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合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海。整個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 

  寧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8℃,一月份最低,為-4.2℃。全市無霜期一般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長期為300天,適宜于糧、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長。年平均降水量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寧波歷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時期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郭、貿、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寧波在唐時與揚州、廣州并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列為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后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
寧波導游詞(3) | 返回目錄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俗話說的好:“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于沒有到過寧波。”歡迎大家來到我國現存歷史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非常高興能成為大家本次的導游(導游自我介紹)。 寧波藏書文化是浙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底蘊深厚的浙東人文培育和促進了寧波藏書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我們的天一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它位于寧波城西月湖之濱,占地2.6萬平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間,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欽的藏書之處。

  天一閣是一個飽經風雨的老人,440多年來經受了人間的滄桑,成為亞洲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一。古樸的建筑,幽雅的園林,恬靜的環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過去的天一閣只是一個普通的私家藏書樓,歷經幾代的滄桑,如今的天一閣卻是寧波一顆閃亮的“明珠”,它集藏書、文物、旅游于一體。 天一閣就象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所有的書籍都是主人自己喜歡并精心收藏,每個書柜就是一段歷史。書籍的排列顯得很有條理,按書籍的目錄,你可以查找你所需要的圖書,頗有現代目錄檢索的味道。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寧波,沒有不到天一閣一飽眼福的。但是幾百年來,能真正登上天一閣的也只有寥寥十余人,F在的天一閣向社會開放,讓更多的專家學者一飽眼福,也使樓閣中的珍貴藏書“古為今用”。1982年2月23日,天一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成為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寧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個文明星座。

  西大門

  現在我們到的是天一閣的西大門了。寬大的奔馬墻面石雕是天一閣歡迎各位朋友最好禮物,整個天一閣的風格從進門開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樸基調。大家先看大門兩側,它是一對清代石獅。這木結構大門也是清代的構筑,門廳外側有一匾額,上面寫者“南國書城”這四個大,這是由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于1962年所書。大門兩側還有一幅對聯,不知各位能不能把這副對聯讀一下?...... 還是讓我告訴大家吧!這是繼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種文――鐘鼎文,讀作“天一遺行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是著名書法家顧廷龍先生所寫。上聯說的是天一閣藏書樓悠久的歷史,下聯講的是第一個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登上藏書樓以后的感慨心情。他當時感慨道:“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堆塑

  各位團友,現在請跟隨我進入天一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人物塑像,他就是這家藏書樓的主人――范欽。范欽,堯卿,又安卿,號東明,寧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個沒有什么財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奮學習。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進士,之后就在各地為官,三九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在同年十月,辭官回鄉。他為官二十八年中,足跡他邊了當時的大半個中國。范欽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做官后,到處留意購書,一地留心收集,廣泛購抄,羅致海內奇書,尤其注意收集當時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舉文獻,因此,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志、政書、實錄、詩文集也就特別多。范欽不僅竭盡全力收藏書籍,而且勤于研讀?,手自題箋,精細詳審。他刻書、論書則是有清鑒而無妄作,最終聚藏高質量的書籍達七萬卷。 在范欽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馬圖。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館內還有其它很多的作品。

  大家看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甩尾扭頭,嬉戲嘶鳴,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重點。 我們從右邊的洞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大家會發現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獸,有一個龍角,一張牛嘴,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據說它能辨是非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是正義的象征。

  東明草堂

  在天一閣建成之前這里就是范欽的藏書處了。因為創始人范欽的號是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現東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為會客廳,也是重要領導休息的地方。

  范氏故居

  范欽宅第的東廳,是其后代原來居住生活的地方,F建筑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處于高墻環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作到了生活區與藏書區相互隔離,這是范欽為保護藏書精心安排的。請大家注意了:在這道小黑門和門上“禁止煙火”幾個,千萬不要帶火入內。 “歷年二百書無恙,天下儲此家”。天一閣能歷經440多年保存完好,這與范欽生前作了周密安排,定下嚴格的規矩是分不開的。范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是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次子大潛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遺產分成了兩份,一是白銀萬兩,還有一份則是全部藏書。結果,大兒子大沖體察老父心情,繼承了藏書,被后人傳為佳話。此后,天一閣所藏的書籍不再作為財產分配,而歸家族共同所有。

  “代不分書,書不出閣”,要看書必須各房子孫云集,方能開鎖入閣。范欽的后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禁約,至今,天一閣里仍保存著禁牌:禁牌一煙酒切忌登樓。禁牌二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摒逐不得與祭。這種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做法,也不為是防止藏書流失的一個好方法

  據傳,清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侄女錢繡云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才女。她聽說范氏家族有很多珍貴的藏書,為求登樓看書,就托邱太守為媒,與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結為夫妻;楹蟮睦C云滿懷希望,以為這下可以如愿以嘗了,不料族規不準婦女登閣,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終。凡是都有變通,更何況登閣看書呢!第一位破格登樓看書的是清初黃宗羲。黃宗羲的人格,氣節,學問在當時受到各界的欽佩。他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范氏族人的幫助下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各房的同意登閣閱覽。六年之后,著《天一閣藏書記》,還為天一閣藏書整理編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家看這就是書櫥,“前后有門,兩面書櫥,取其透風”。房屋、書櫥的通風,是一個創新。而保護古籍最令人矚目之處,當推蕓香避蠹、英石吸潮。不只大家有沒有聞到一股香味?這就是蕓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種書籍防蟲藥物。范欽在藏書中較好地運用了這一技術,但所用之草有獨創性,是產于廣西的一種靈香草。而“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濕”,這更是范欽獨創,還沒見有其他藏書樓運用此方法。 天一閣

  范欽取“天一生水”之說,以水制火之義,建筑書樓。他認為書最怕火,而水則能克火。樓上一大間,樓下成六間,并名為天一閣,且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柱子也是黑!在五行五色中,黑就是水,水就是黑。 清康熙四年(1665),范欽曾孫范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筑園林。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這九獅一象在哪呢?各位不妨到處找找!看還有美女照鏡子呢,這個美女就是錢繡云了。風物清麗,格調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天一閣在漫漫歷史長途中先后經歷了許多次浩劫。雖說乾隆年間的進呈對于修《四庫全書》來說是貢獻巨大,進呈的638種珍貴的古籍真正得到歸還的寥寥無幾。乾隆雖再三警告經手者不準扣留和索要地方藏書者進呈的書籍,凡進呈的書抄錄后務必認真發還,但侵吞這些書籍的正是過手的翰林學士和地方官員,這對天一閣藏書是一次較大的打擊。

  清道光,十年(1840年)英軍侵占寧波,闖進天一閣,掠取輿地方數十種。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進駐寧波前后,當地的小偷乘混亂之際拆毀閣后墻垣潛運藏書,論斤賤賣給奉化造紙商人,還雇傭竊賊薛繼渭潛入閣內,早上在梁上睡覺以棗充饑,晚上就偷書,這樣他竊去藏書1000多部,后來商務印書館搜集了數百種,放在東方圖書館涵芬樓內。上海“一·二八”事變以后,不幸涵芬樓遭到日本轟炸而被毀,這批散出的文獻也就被毀。經過數次浩劫,加上零星的散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除清代新增的《古今圖書集成》外,只剩下1.3萬多卷,僅及原藏書的1/5左右,而不少還遭受蟲蛀霉爛,成了斷編殘簡。

  民國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933—1935),天一閣被臺風吹倒東墻,藏書危在旦夕,范氏族人已無力維修這座文化寶庫。寧波地方人士組成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籌款維修天一閣,并將原在府學內的尊經閣連同當地保存下來的歷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閣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以后范氏后裔和地方人士組成“天一閣管理委員會”,開始了天一閣的公共管理。

  尊經閣

  中國歷代尊崇經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閣,用以珍藏經籍。此閣原在寧波府學內,系光緒年間重建的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1935年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維修天一閣時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計有碑石173方,其中近90仿是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還有格言、箴言、學田、學山、進士題名等碑,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內容、經費來源和人才培養情況。

  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閣遭臺風襲擊,東垣傾圮,寧波地方人士發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維修工程歷時三年告成,其間,移建寧波府學尊經閣于天一閣后園,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羅列尊經閣之北,署稱《明州碑林》。 把出土的或被廢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來建成碑林,這是保護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寧波古稱明州,人文薈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種,有宋《樓公告記》、《耕織圖詩》、《能仁院新佛殿記》、元《慶元紹興等處海運達魯花赤千戶所記》、《唐刺史吳侯廟碑》、《張循王廟碑》、《移建海道都漕運萬戶府記》等殘碑。自寧波府學改建公共體育場,舊存碑碣傾覆土中,雨淋日炙,剝蝕嚴重。上述碑石后來都移到明州碑林,才得到保護。 千晉齋

  1927—1931年間,寧波拆毀城墻,改建馬路。在拆城過程中,出土了大量漢晉以來的古磚。北大教授馬廉等人紛紛揀選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古磚加以珍藏和研究。馬廉教授藏有晉磚千余枚,顏其藏室曰“千晉齋”。后捐贈天一閣,特辟一室陳列,仍然用這個名。目前尚存五百余枚。 東園

  位于天一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于此,園林初具雛型。1974年將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圍墻。1982年東園擴建,挖土成池,取名為明池,與園名相合為范欽的號東明。園內那只千斤重的鐵牛和一對石虎,皆為古時候的遺物。 百鵝亭

  明萬歷年間遺物,為墓前祭亭,原在祖關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結構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海馬躍浪”、“麒麟招寶”等圖樣。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時候,要殺很多鵝來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稱它為百鵝亭。

  凝暉堂

  凝暉堂原來在寧波機械工業學校內,1986年遷建于此地。它是磚木、石柱結構的清代建筑,內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銘》、明代四明書法家薛晨、薛選父子的“千文”等等。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

  現代中國社會,麻將這種娛樂方式可謂是家喻戶曉,但說起麻將的起源,我想幾乎沒有人知道,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麻將陳列館了。在這里我們能真正了解麻將的起源和歷史,國內唯一介紹介紹麻將歷史的專門陳列館。

  現代麻將最早源于中國古代的博戲,骰子、詩牌、葉子戲是博戲的主要構成,其中的葉子戲發展到后來的“馬掉”,又稱“馬吊”,到清代中期“馬吊”發展成麻雀紙牌,即現代麻將的雛形。然而原先的紙牌抓拿不便,特別是在船上風大玩時極為不順,于是麻將發明人陳魚門在清咸豐年間結合紙牌和骨牌的特點,制成了流傳至今的現代麻將。

  此種麻將一經問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來相繼傳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1998年6月18日麻將已被正式批準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1998年6月15日《中國麻將競賽規則》正式編寫完成。麻將運動在我國廣大的城鄉更是普及,流行范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我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 麻將與寧波文化息息相關,還與航海密不可分很多術語皆由寧波話改變而來。“麻將”本是“麻雀”的寧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寧波音; 寧波是個靠海的城市,航海業發達,麻將中的許多術語與航海有關:“索”象征船的纜繩和魚網;“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萬”象征船家對財富的渴望;“風”則為出海的風向,吃”漁民開飯就是吃,“朋(碰)”就是兩船相碰。等等。

  陳列館里還引用了多位名人對于麻將的評說,毛澤東說,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是中醫、麻將、紅樓夢。梁啟超稱,惟有打麻將才能忘記讀書,惟有讀書才能忘記打麻將。

  在平和堂有個麻將局坐在中間那位就是傳說中麻將的發明者寧波人陳政鑰(魚門)。銅像中一左一右各坐著一個英國人(英國駐寧波理事)和一個普通的日本商人,明顯就是“三缺一”。不過不管誰坐上這個空位,都要輸,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祖師爺他已經贏了這胡牌了。

  花轎廳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厘米,木質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幸得一個寧波村姑相救。脫險后,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是村姑的母親是個大嘴巴,把小康王與她女兒之間的暗號給泄露了。于是趙構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于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制作也愈來愈考究。

  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建筑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于一體,具有與眾不同的寧波地方風格。為何稱為支祠呢?秦君安是顏料商,常往返于上海與寧波之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商人以低廉的價格把剛從德國運來的優質顏料賣給秦君安,大戰結束,顏料成倍上漲,秦君安變成了富商。但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秦君安因為是偏旁所生,還是遭族人的鄙視,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仍無法提高,于是他賭氣召集甬上能工巧匠,耗銀20余萬兩,建造了這個祠堂,名“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戲臺是整幢建筑最華麗的部分。戲臺屋頂由十六個斗拱承托,穹行藻井由千百塊經過雕刻板榫搭接構成,其制作工藝之精,被行家推為浙東第一。它還具有大音響的作用呢,演員在戲臺唱戲不用麥克風,也能讓大家清晰的聽到,并且音色很好!

  它于1981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劃歸文物部門管理使用,由國家文物局撥款110萬元人民幣進行維修,歷時三年,已按原貌修復,并于1994年5月向社會開放。XX年作為天一閣的擴展部分升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書畫館

  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書畫館不定期展出天一閣收藏的歷代書畫精品和當代書畫家的佳作,并為寧波文化藝術的研討與交流提供活動場所。 南園

  位于天一閣藏書樓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閣擴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96年動土,用了兩年的時間,園主要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瓏。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筑“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廳”。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水北閣

  原先是清咸豐同治年間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藏書樓,原址在海曙區西門外花池18號。徐時棟,定宇,好譫齋,別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他的讀書處原在月湖旁,一開始的名叫戀湖樓,又稱煙嶼樓,積書六萬卷,毀于咸豐十一年(1862年)。同治三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繼續收集藏書。因藏書樓在河之北,故命名新書樓為“水北閣”。新中國成立后,于1984年10月26日被公布為海曙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居民眾多,存在火險等隱患。1993年,在寧波舊城改造中,為更好地保護水北閣,寧波市政府決定將水北閣遷移至天一閣建設控制范圍內進行保護,在對原屋進行丈量、拍攝等技術處理后,全屋落架,于1996年在天一閣南園按原貌恢復。占地面積242.2平方米,建筑面積523.3平方米,耗資30余 萬元,并配套建設了水池、假山、綠化植被等。現為中國地方志珍藏館。

  司馬第

  即范欽宅第,環境幽雅,位于月湖深處,林木蔭翳,規模豐敞,于1996年恢復司馬第臺門、耳房。

  各位游客,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閣之游肯定不虛此行,謝謝大家來天一閣參觀游覽!

寧波導游詞3篇 相關內容:
  • 寧波的導游詞十篇

    東錢湖位于寧波東側,距市中心15公里。被譽為“西韻太湖神韻”。東錢湖是現在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毗鄰青山平原,煙波浩渺,風景秀麗。又名“萬金湖”,歷經滄桑,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許多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文化歷史遺存。...

  • 寧波導游詞十篇

    各位游客:歡迎大家光臨寧海,游覽寧波天河生態風景區。寧海城又稱緱城,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傳說周靈王的太子王子晉,在河南緱氏山升仙后,乘白鶴東來,成為天臺山主神王喬。...

  • 寧波市導游詞(精選3篇)

    寧波簡稱"甬",位于我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即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并與臺州的三門、天臺相連。...

  • 寧波浙東大竹海導游詞(精選3篇)

    竹海長廊歷史悠久,走進長廊,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舒暢。它看上去像是一個比較現代的建筑,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實不然。正所謂靠山吃山,這里的村民很大一部分都靠在林場山上的勞作而維持自己的生活。...

  • 寧波月湖公園導游詞(精選5篇)

    寧波月湖景區位于寧波市城區的西南,又稱西湖,月湖在古代占地南北約1160米,東西約130米,周圍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島嶼及周邊土地上,沉淀著深厚的文化積層,構成了眾多璀璨的傳統文化。...

  • 浙江寧波導游詞(通用4篇)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臺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臺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余姚、鄞縣、奉化三縣(市),并與嵊縣、新昌、天臺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

  • 寧波金牌導游詞(精選3篇)

    松蘭山旅游度假區距象山濱海新城丹城僅9公里15分鐘車程。綿延6公里的海岸線上,奇礁遍布,岬角抱海;南北逶迤的沙灘,沙質細膩,灘灘相連,素有“潮來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譽。東沙灘海邊的山麓上,聳立著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塑像。...

  • 寧波導游詞(通用4篇)

    寧波城隍廟又稱寧波郡廟,已有200多年歷史了,瓦黃墻,飛龍翹角,吉祥葫蘆,花格落地長窗,呈現古意盎然、香煙裊繞、肅穆壯麗的景象。其中斗拱戲臺、木刻橫梁及中堂畫軸(現已廢)被稱為城隍廟三寶,十分罕見。...

  • 寧波導游詞(精選4篇)

    城隍廟又稱寧波郡廟,是寧波市中心的老牌商業中心。這里永遠少不了熙熙攘攘的游人,無論是寧波缸鴨狗湯圓,還是各地小吃,在這里都不難找到,是游人感受寧波民間風情的好去處。...

  • 寧波浙東大竹海導游詞(精選3篇)

    竹海長廊歷史悠久,走進長廊,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舒暢。它看上去像是一個比較現代的建筑,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實不然。正所謂靠山吃山,這里的村民很大一部分都靠在林場山上的勞作而維持自己的生活。...

  • 寧波金牌導游詞(通用3篇)

    松蘭山旅游度假區距象山濱海新城丹城僅9公里15分鐘車程。綿延6公里的海岸線上,奇礁遍布,岬角抱海;南北逶迤的沙灘,沙質細膩,灘灘相連,素有“潮來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譽。東沙灘海邊的山麓上,聳立著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塑像。...

  • 寧波浙東大竹海導游詞(通用3篇)

    竹海長廊歷史悠久,走進長廊,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舒暢。它看上去像是一個比較現代的建筑,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實不然。正所謂靠山吃山,這里的村民很大一部分都靠在林場山上的勞作而維持自己的生活。...

  • 寧波金牌導游詞(精選3篇)

    松蘭山旅游度假區距象山濱海新城丹城僅9公里15分鐘車程。綿延6公里的海岸線上,奇礁遍布,岬角抱海;南北逶迤的沙灘,沙質細膩,灘灘相連,素有“潮來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譽。東沙灘海邊的山麓上,聳立著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塑像。...

  • 寧波導游詞(通用5篇)

    鳳凰山海港樂園是寧波東部的一個大型主題游樂園,這里既有驚險刺激的蹦極、過山車,也有小朋友喜歡的碰碰車、挖寶藏、秋千之類的項目,無論是和朋友聚會,還是帶孩子休閑游都很合適。...

  • 寧波浙東大竹海導游詞(精選5篇)

    竹海長廊歷史悠久,走進長廊,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的舒暢。它看上去像是一個比較現代的建筑,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實不然。正所謂靠山吃山,這里的村民很大一部分都靠在林場山上的勞作而維持自己的生活。...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巴东县| 镇平县| 乾安县| 且末县| 芒康县| 济阳县| 易门县| 资溪县| 邵东县| 上思县| 冕宁县| 潞西市| 麟游县| 深水埗区| 梅河口市| 贵溪市| 光泽县| 繁昌县| 白山市| 晋城| 辽宁省| 中超| 尖扎县| 子洲县| 贵阳市| 古丈县| 高淳县| 英吉沙县| 伊宁县| 读书| 平乐县| 喀喇沁旗| 达日县| 滨海县| 唐海县| 武山县| 象州县| 深水埗区| 慈溪市|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