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廬山導游詞歡迎詞(通用3篇)
中國廬山導游詞歡迎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廬山游玩。我姓邱,你們可以叫我邱導游,非常榮幸能做你們的導游。讓我陪你們游廬山,展示一下這里的魅力。
廬山位于我國中部江西兩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接潘陽湖。整個山林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呢!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巖洞、溪澗,地形復雜的樣。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世界,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規格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
廬山是一座集岡景,衛華、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我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斌。我們來到東林寺,我開始介紹:普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再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古代教育扣地理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回異的建筑杰作,包括羅馬式與哥脖式的教堂,融合東西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建筑,以及日本建筑和伊斯蘭清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接著我們又游了好漢坡,植物圓`````
游客們,今天的游覽結束,感謝各位游覽世界遺產。
中國廬山導游詞歡迎詞 篇2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導游。歡迎大家參加我們旅行社組織的北京5日游的旅游團。首先,讓我介紹一下自己。我是大家本次行程的全陪導游,叫,曾有人口誤叫我,大家也可以這樣叫我。中國臺灣有個有名的旅游節目叫《大腳走天下》。今天,就由我小腳帶領各位游江南。
作為大家的全陪,我的職責主要是照顧好大家這幾天的行程,解決旅途中遇到的麻煩,盡我最大的努力維護大家的利益,讓大家有一次輕松愉快的旅程。當然這一切也需要在座各位的合作與支持。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能夠相處得愉快,同時也祝愿大家玩得開心,游的愉快!
中國廬山導游詞歡迎詞 篇3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它發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里畫卷。這百里漓江,依據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景區:桂林市區至黃牛峽。兩岸奇峰林立,城鎮、農村、田園錯落分布,景觀多樣,是觀賞遠山近水與人文民風的佳處,構成了畫卷的開頭部分。這一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斗雞山、凈瓶臥江、奇峰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磨盤山等。
第二景區:黃牛峽至水落村。夾岸石山連綿不斷,奇峰圍巒映帶,是漓江風光的精華所在,構成畫卷的主體部份。主要景點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巖幽府、半邊渡、鯉魚掛壁、浪石風光、童子拜觀音、八仙過江、九馬畫山、青峰倒影、興坪佳境等。諸多景點中,冠巖水府、九馬畫山、興坪佳境最令人興奮,令人陶醉。
第三景區:水落村至陽朔。兩岸土嶺青蔥,翠竹、茂林、田野、山莊、漁村隨處可見,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
漓江風光的美,不僅充分展現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點,而且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同時漓江有著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韻。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別迷人。可煙雨漓江,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細雨如紗,飄飄瀝瀝;云霧繚繞,似在仙宮,如入夢境。
中游景點
望夫石 望夫石右岸山上有兩個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著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傳說是一對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擱淺,船上斗來吃完,上山看有無船來好求救,結果沒有等到,雙雙化為石頭。
草坪 船到草坪,但見兩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蔥翠。在漓江的整個游程中,這里算得是觀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見兩岸疏林如畫,山村炊煙處處,風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遠山,有如淡墨渾揮,化入天際,沉入水中。船浪過處,又如卷動的山水畫卷。若逢陰雨天氣,“ 煙云繞萬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巖 左岸一山,似古時紫金冠,山腳有巖洞,為地下河出口,一脈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巖》詩道:“洞府深深映水開,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脈清流出,不識源頭何處來?”經巖溶地質研究所運用示蹤學的原理,在冠巖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頭。
鯉魚掛壁 在楊堤看前方懸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條紅鯉魚的圖形,巨鯉像在溯江而上,名鯉魚掛壁。
繡山 過了冠巖,山石色彩多樣,紅、黃、赭、綠交錯,色彩斑斕,如織似繡,名繡山。
仙人推磨 在海豹山旁邊,有座小山,頂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稱為仙人推磨。
半邊渡 右岸峭壁如削,無法筑路,人們在岸邊擺渡往來。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垂河渡半邊。
桃源賞月 右岸桃源村,前擁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爭艷。村后月亮山頂有個大圓洞,如月掛山頭,富有詩情畫意,此景名桃源賞月。這便是偉說中伏波將軍“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個洞。
鼓椎山 左岸邊有兩塊圓形巨石,大者曰鑼,小者曰鼓;右岸兩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鑼錘山,一名鼓棍山。此處叫鑼鼓灘。
楊堤 村后一山兩峰,形似倒掛的羊蹄,當地諧其音,地名稱為楊堤。楊堤景色很美,為鄉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碼頭。
雞籠山 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圓,像是南方的竹編雞籠。還開有一個門,名雞籠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雞往回趕。
童子拜觀音 左前方有許多山峰,中間一個尖峰,形似觀音菩薩,名觀音峰;在觀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對觀音低頭朝拜。 卓筆峰 右岸臨水處,有一小尖峰,均勻直立,極像大毛筆,名卓筆峰。
八仙過江 右岸八個山頭,光頭大肚的象鐵拐李,鐵拐李旁邊是曹國舅,曹國舅下來戴帽的是何仙姑,還有韓湘子、呂洞賓、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名八仙過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將軍,名將軍升帳。漓江風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將軍們慕名而來,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