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導游詞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游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游覽的向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游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里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盡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后,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后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余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筑群。
孔廟的總體布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歷史。孔廟建筑發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過建筑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圣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筑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筑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筑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筑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筑方面,孔廟采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筑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筑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跡,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后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圣殿、崇圣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余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書樓象征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筑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余棵,與宏偉的建筑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墻
“萬仞宮墻”原名仰圣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于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墻,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贊揚,親書“萬仞宮墻”石額鑲于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后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這道墻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墻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于八尺),別人是看不到里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墻內雄偉的建筑,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墻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贊揚,于是將其改為“萬仞宮墻”。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來,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敬仰,把胡纘宗書寫的石額換下,自己親筆書寫了同樣四個字鑲于城門。現在看到的“萬仞宮墻”石額,即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云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只,俗稱“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圣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鐘”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鐘”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里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圣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